快過年了,又到討薪頻發的時間,可萬萬沒想到,我大汽車圈也有這種事情發生。
青年蓮花欠薪,連辦公室房租都拖著
近半年來,在位于浙江省金華市八達中路501號中國青年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青年汽車”,是青年蓮花母公司)總部的大門口,經常會有拉著白色條幅的討薪一族出現。
早在2013年下半年,就有媒體曾陸續爆出青年汽車下屬轎車公司(青年蓮花)資金繃緊、拖欠員工工資的情況,而時至今日,這一情況似乎并未得到絲毫緩解,反而繼續發酵。
“我去年8月到12月的報銷、9月到12月的工資,總共大約5萬塊錢,公司一分錢都沒有發。”青年蓮花一位中層管理人員趙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道。
“我的基本工資是2000多塊,報銷大概是工資的3倍。8到12月的報銷加上9到12月的工資,總共約4萬塊。”青年蓮花一位員工表示。
除了駐外的員工,青年蓮花杭州總部的員工也大多沒有拿到9~12月的工資,欠薪的實際人數約為100人。青年蓮花的公司總人數約為150人,因此欠薪面積高達65%以上。
“截至2014年年底,公司拖欠了在職員工10個月的工資,離職員工的工資還只是結清到2013年12月份,所有員工的社保只交到2013年1月份,已經拖欠了2年的社保沒交。另外,我們從2011年起已經有3年的年終獎沒有發放。”提起被“欠薪”的事情,青年汽車泰安基地員工張華(化名)就十分憤怒。據他介紹,截至2014年6月,據當地社保部門調查統計,青年汽車泰安基地拖欠員工的工資已經達到570萬元左右,而未繳納的社保款項也高達600多萬元。
他向記者介紹,為討回被拖欠的薪資,他和同事曾多次去泰安市高新區政府反映,也曾經向當地人力和社會保障部尋求幫助。“討薪的都是原來公司的員工,不光是金華總部,之前在杭州銷售公司總部、在青年汽車泰安基地,這樣的討薪場面也經常出現,當地政府都已經見怪不怪了。”一名曾參與討薪的青年汽車原員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1月6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前往青年蓮花所在的杭州萬銀大廈采訪期間,青年蓮花整個辦公樓層僅有不到20名員工上班。由于拖欠房租等原因,青年蓮花辦公樓層被物業公司切斷電力供應,以至于無法正常辦公。
萬銀國際大廈物業服務中心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青年蓮花租用萬銀國際38層約3年,除了第一年繳費比較準時,之后經常出現拖欠物業費、停車費情況。“每一次都采取措施和手段才能把費用收起來。”上述物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說。
錢去哪兒了?
虧損
青年汽車集團擁有三大業務板塊,分別為尼奧普蘭客車、青年蓮花轎車、青年曼重卡,除了尼奧普蘭客車外,其他項目均處于虧損之中。據公開統計數據,在此之前,青年汽車在全國共規劃十大生產基地,計劃總投資共計444.43億元,建成后總產能達146.3萬輛。
但2012年以及2013年,青年蓮花的年銷量一直徘徊在5萬~6萬輛,而2009年至2011年間,其虧損總額已經達到5億元。“在青年汽車的體系中,賺錢的只有客車板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告訴記者。而據龐青年此前透露,青年客車每年的盈利大約在6億元。既然如此,上述超過400億元的總投資,青年汽車資金從何而來?
停產
持續虧損壓力之下,更多的問題開始暴露。2012年以來,青年汽車全國多個生產基地停擺,得不到回報的地方政府頻頻以收回項目用地的方式終止合作,其中包括浙江海寧、江蘇連云港和貴州六盤水。
隨著員工陸續離職,從2014年5月份開始,青年汽車在浙江的幾個基地陸續全面停產,濟南基地停水停電,生產陷入停滯。2014年9月,山東泰安基地宣布“放假”,隨后,青年蓮花位于杭州東銀大廈的總部辦公樓也被“關停”,“所有的業務板塊都搬到了金華”,上述員工告訴記者。據其透露,在各大生產基地全面停擺之后,青年汽車已經將上述杭州蕭山、濟南以及山東泰安基地悉數變賣,“據公司內部消息透露,變賣的資金至少也有好幾個億,但并未用于發放拖欠的員工工資,也沒用來恢復生產,應該說,公司已經完全放棄了轎車(青年蓮花)這塊業務了”。
斷血
來自青年汽車內部的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證實,龐青年有意將盈利性較好的青年客車公司單獨上市。青年汽車集團內部人士透露,此前盈利狀況較好的客車板塊為青年蓮花輸送資金,而2013年啟動客車公司單獨上市計劃后,青年蓮花資金通道被切斷,此為后者遭遇資金困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青年蓮花負責區域銷售的一位人士透露,2013年下半年所有經銷商累計銷量僅約為4000輛,員工離職與經銷商退網大面積發生。2013年,青年蓮花約有20家經銷商退網,2012年入職的近百名員工現今僅剩10多人。
失信
由于欠薪問題的長期發酵,目前當地銀行以及信貸部門已經將龐拉入“失信名單”,“現在已經沒有銀行愿意為其提供融資貸款了,從某種意義上說,青年汽車轎車業務這塊資金基本上已經全面斷鏈”。
此外,青年蓮花不再能夠準時交付經銷商訂購的車輛,“以前經銷商下訂單,幾天時間車就發出去了。現在收到經銷商貨款后,要等10天到半個月才能把車生產出來。”青年蓮花內部人士表示,部分經銷商在支付車款3個月后才收到車輛,“是不是青年蓮花沒錢組織生產了?”他質疑說。
“通過優厚的投資政策吸引經銷商加盟,以獲取現金流。”青年汽車原員工告訴記者,“在2013年底,雖然多個轎車基地都瀕臨停產,但青年汽車依然極力發展新的經銷商,光下半年新發展的經銷商就達到30~40家,新加入的經銷商不僅要繳納保證金,還要預付一定的提車款,而經銷商支付款項后,公司并沒有車可以發放,目前一些新加入的經銷商和原有的經銷商也正因為此事而在當地上訪或去總部找說法。”據該員工介紹,根據他們獲知的信息,目前青年汽車尚拖欠經銷商共計約1億元左右的車還沒發放。
反思:借力發力的投資周轉模式
青年汽車資金來源與融資渠道罕有公開資料可查。“自身主業盈利能力并不突出,青年汽車此前的擴張更多的是借力于地方政府的力量。”有汽車分析人士認為。
“企業許諾投資建廠,地方政府牽線配合融資,并給予土地、稅收等支持,在業內已經成為常態。”上述汽車分析人士表示。在此之前,包括華泰汽車等多家自主品牌,在異地投資建廠的過程中,都曾受到地方政府的“優待”,而青年汽車此前在寧夏以及貴州的投資項目,地方政府都曾給予其包括煤礦以及土地等優厚資源。2006年,青年汽車宣布投資28.32億元在山東泰安新建產能15萬輛生產基地,但直到2009年才投產首款蓮花轎車。不過在投產之前,青年汽車下屬的泰安青年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卻成功進入當地房地產市場。
正是憑借在房地產以及采礦業務的輸血,以及不斷地跑馬圈地布局產能“借力“政府,青年汽車脆弱的資金鏈才得以維持。不過,近兩年來,由于承諾的投產情況達不到各地政府預期,青年汽車屢受包括上述寧夏、貴州以及浙江當地政府質疑,部分用地以及資源被收回。由此,通過政府信用搭橋而建立的融資渠道也被“堵死”,以前的擴張模式難以為繼。
有業內人士認為,青年蓮花的問題在于:青年和華泰等一些車企的運作模式,就是作為民營企業到處圈地,綁架地方政府上汽車項目,然后用所圈資源搞房地產或其他項目,而現在青年出現了后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