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上期講到,貓哥把力獅、雅閣、邁銳寶XL和銳志帶到了試車場進行了加速和剎車測試。本期來點更加刺激的,我們要對四臺車分別進行小型的賽道試駕,以實際表現來對各車進行一個性能表現的綜合評述,以數據說話的同時,我們也會加入一些對各個車型主觀駕駛感受的表達,目的是讓讀者們獲得更全面、真實的了解。
先來說說本次賽道的設計。本次賽道設置在了普通水泥路面上,路面平整,但其中某幾小段摻雜了零星的碎石,這對車輛的輪胎是一個不小的考驗。賽道主要由兩條大直路、一個高速彎、繞樁部分、緊急變線部分和一個低速彎構成,能夠讓每臺車的優勢和不足都一覽無遺。
除了上述小型賽道上的大數據可供參考之外,我們也特意在賽道上多個特定位置記錄下四臺車的數據,從細節上反映出四臺車的一些行駛特性。
斯巴魯力獅本田雅閣雪佛蘭邁銳寶XL豐田銳志
高速彎最高速(km/h)41.0346.2638.7541.72
高速彎最大G值(g)0.7860.7530.7490.738
繞樁最大G值(g)0.7840.7350.7280.771
緊急變向最大G值(g)0.4210.5040.570.672
低速彎最低速(km/h)28.0924.0426.0726.21
低速彎最大G值(g)0.6080.9160.9630.799
斯巴魯力獅
賽道圈速:44.90秒
力獅是四臺車中相較特殊的一款,因為其配備了全時四驅系統,同時無論是發動機還是底盤的設計,都滲透著斯巴魯品牌骨子里的運動因子。所以相信在測試開始前,包括貓哥在內的大部分人都會認為它會是賽道表現最好的選手。
在自由試駕時,力獅就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雖然在豐田入主后,斯巴魯的車都在一定程度上向舒適和家用化作出了妥協,但那份血液里的躁動和積極,還是比較完整地被留存了下來。以我們這款新力獅為例,首先其在內外裝飾上就有意無意地透露著對運動和駕控的渴望。雙色的刀鋒式輪轂,啞光銀色飾殼的外后視鏡,以及戰斗氣息滿滿的方向盤造型,都在無形中激發著駕駛者的熱血。
直接和易感知的轉向設定,在繞樁和緊急變線部分體現出了一定的優勢,可以讓駕駛者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路面變化和車身姿態上,更專注于如何去攻克下一個彎道,而無需浪費時間在猶豫和調整轉向角度這件麻煩事上。
與緊實的轉向一并呈現的,還有力獅極具性格的底盤設定。力獅的懸掛是偏向硬朗的風格,這點與我早前試駕過的新傲虎很相似,有點“死硬”,與整體性和剛性都表現良好的底盤簡直是天生一對。但這不是這幅底盤的全貌,事實上在市區駕駛的時候,它還是具備了一定的舒適性,這也是新力獅向家用化方面付出的努力所致,至少與之前的2.5GT相比已經有較明顯差異。
我從沒見過有哪家車企對于對稱美如此執著,除了斯巴魯之外。得益于水平對置發動機和左右對稱的全時四驅,力獅的車身左右配重顯得相當均衡,在快速繞樁部分它能夠相較于雅閣和銳志表現得更加四平八穩,當然,只是相對的。從數據不難看出,力獅在繞樁時的橫向G值達到了四臺車中的最高:0.784g,而即便如此,其車身的動態依舊不顯得狼狽不堪,基本上能夠做到“車隨心動”。
全時四驅系統在彎道中給力獅幫了大忙,尤其是高速彎的時候,數據顯示,力獅已經承受了四臺車中的最大G值(0.786g),且其車身整備質量也達到了1578kg。但在四驅系統的輔助下,再配合上良好的轉向和懸掛支撐,能夠讓我在過高速彎時更少地對方向進行修正,而車輛在彎中的姿態也是相對美觀的。
這與駕駛邁銳寶XL過同樣彎道時的感覺不太一樣,邁銳寶XL因為擁有一套很棒的輪胎(245/45 R18的馬牌MC5),所以其抓地力很好,用我們廣東話比喻,有個很形象、貼切的形容,叫做能夠狠狠地“吃”住地面,但一旦你突破了輪胎的極限,可能車子就救不回來了。至于銳志的話,如果開那家伙以同樣的速度,踩同樣深的油門過這個彎,我會漂出去。
要善用力獅的全時四驅,激烈駕駛中還講求一些技巧。例如在快速過彎的時候,當聽見輪胎在叫囂、抗議著,這時候還不需要太過擔心,稍稍再帶點油門,此時四驅系統會讓后輪更加積極地參與進來,從車輛有即將推頭的跡象開始,幫助你更順暢地駛出彎心。當然,這并不表示四驅就是萬能的,在整個過彎的過程中你還有許多東西要考量,比如重心的變化以及輪胎的承受極限,如果幾者之間匹配的不是很到位,那么抱歉,該甩出去的時候車輛一樣是絲毫不留情面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力獅的ESP給予駕駛者的寬容度很高,基本上只要你不干太過出格的事,它都不會隨便出來阻撓你盡興,所以在后來幾圈的測試當中,我都沒有半點想要關閉它的意思。
而讓人意外的是,力獅的最終圈速并沒有十分理想,這點就要結合力獅的動力系統來解釋了。其實力獅這款車型開起來真的很爽朗,唯一與其運動天賦格格不入的是這款CVT變速箱。在主觀感受上,力獅的油門響應是很靈敏的,尤其是在S#模式下,若是在市區跟車,其激進的表現會讓你抓狂。但由于CVT傳動的特性以及四驅系統的原因,發動機輸出到輪端的動力其實是有一定流失的。還是以數據說話,力獅在大直路末尾的最高車速為77.81km/h,這是四臺車中最慢的。
由此可見,力獅是測試的這幾款車當中開起來最爽快的不假,四驅系統也為其過彎提供了很好的輔助,但結合日常用車來說,實際上在大部分情況下,四驅系統是給駕乘者提供安全保障的存在,而并不能成為你在路面撒野的借口。只能說,在雨雪天或十分惡略的道路環境下,若發生危險,四驅系統會是挽救你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廣汽本田雅閣
賽道圈速:44.47秒
9.5代雅閣的改款可謂相當成功,換掉了原來的“大金牙”,也加入了許多高科技配置,最終呈現在銷量上的是,不僅重返日系中型車銷冠寶座,同時也強力助推了本田2016年全年目標銷量的達成。
在駕駛層面,新雅閣沒有發生太大改變,依然給人一種輕松、愉悅的易駕感受,夸張一點說,相信剛拿本的新手都能把它開得很溜。雖然長相變得更運動、富有攻擊性了,但其實骨子里,雅閣仍舊是一臺貼近生活,相當溫順好開的家轎。這樣的特性,放在賽道上面本來并不太合適,但神奇的是,即便作為一臺很恪盡職守的家用轎車,一旦被激發了潛能,它也能讓你大吃一驚。
與斯巴魯力獅截然相反的是,雅閣的轉向質感能夠讓你在不經意中體會到一絲飄忽,打個或許不那么恰當的比方,雅閣和力獅兩臺車的方向精度,前者像是士兵槍桿上的刺刀,而后者則是腦科醫生手里的手術刀。對于城市駕駛來說這是很討人喜歡的設定,不至于讓人過分投入到駕駛本身當中,無需時刻緊繃。但在賽道的激烈駕駛部分,這樣的表現難免會讓駕駛者對入彎的角度和轉向的量拿捏不準,再往后,就會導致在每次進入下一個彎道前你的舉棋不定。
很多人會以為相較于老款的9代雅閣,新雅閣僅僅是facelift那么簡單,其實不然。在隔音方面,尤其是底盤的隔音,本田這回還是有下功夫的,你能明顯感受到過溝過坎時底盤對噪聲的抑制,即便相比起邁銳寶XL和力獅來說,這種質感依然單薄了些。如果你家里的雅閣是上述表現,很高興你沒有買到偽劣假冒產品。
繞樁部分,雅閣承受的G值(0.735g)與邁銳寶XL(0.728g)相差毫厘,兩款前驅車都表現出了相似的物理特性。我沒能把雅閣開得再快一點的主要原因是,雅閣的極限在四臺車當中是相對靠后的,而且不管車身的動作是否有接近極限,反正輪胎會是提前就“罷工”的角色,以至于整車的推頭跡象比較明顯。畢竟,與其它幾款車相比,雅閣的米其林Primcy 3ST輪胎更多的是在靜音、節能方面有突出表現,但老實說,操控并不是它的強項。
后面幾圈的測試中,在入同樣的高速彎前,我會本能地對雅閣的油門留有余量,絕對不會像在駕駛其它三臺車的時候一般大膽去挑逗、催逼。因為邁銳寶XL有一副好胎,力獅的四驅也在這種時候能派上用場,銳志則能通過車尾的走動來增添過彎的樂趣和靈活性。
不過,幾圈測試下來,能夠感受到的是即便存在短板,但雅閣在努力通過良好的綜合素質來以長補短。雖然雅閣的輪胎極限較低,車重與力獅相差無幾(1575kg),但其勝在反應更加敏捷,有著與生俱來的悟性。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第一個高速彎的末尾,車子明明就已快要推頭沖出賽道了,但通過一些補救措施,最終仍安然無恙地回到正軌,穩穩當當地進入到繞樁環節。這點能從數據中很直觀表現,在高速彎部分,雅閣達到了四臺車中最快的46.26km/h。所以從救車的難易程度,以及車尾的靈活性上來看,雅閣已經超越了絕大多數同級別的轎車,只是問題在于,有多少人能夠把它的這部分潛能試出來?
我們測試的幾款車型中,有三款都為日系車,而它們都應了那句“日系車剎車偏軟”的說法,其中力獅相對較好,畢竟是純進口車型且更加針對北美市場設計。雅閣的剎車也是展現出綿柔的一面,基本上前1/3的行程都比較虛無,這會讓你在大直路末尾很難把握好剎車的力度,同時也會導致你在入彎前的錯誤預判,再嚴重點就是造成不合符預期的重心轉移,這些對圈速都是不良因素。
一汽豐田銳志
賽道圈速:44.78秒
作為如今同級市場中后輪驅動車型的滄海遺珠,銳志能一直堅守著這個陣地已是相當難能可貴。畢竟后輪驅動形式所帶來的一些先天問題,例如后排空間相對較差等,已經讓銳志在與同級對手相比較中,屢屢處于尷尬之地。
雖然一再傳言銳志會被退出歷史舞臺,但幸運的是,它至今為止仍能與我們在賽道上共舞,一同與我們挑戰這條對銳志來說比較艱苦的路線。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銳志轉向反饋感覺相比于其他三位對手,算是較為偏少的,通俗點說就是“方向盤感覺比較虛”,而且轉向助力調教也是偏向于輕柔,對于這種需要連續緊急轉向的小型賽道來說,銳志最初給我們的感覺是真的有點吃虧。
但另一方面,銳志所擁有的V6發動機的先天特性,卻又可以在加速、收油、再加速的過程中比對手稍微敏捷那么一點點,這是我們之前所沒有預料到的。盡管發動機排量相差無幾,但多出的兩個氣缸所帶來更從容的加速能力,正是銳志最值得驕傲的地方。
與溫文爾雅的轉向感覺相似的,還有那被調教得不溫不火的底盤反應,這直接令90%的銳志車主在90%的駕駛時間內,都不會察覺后輪驅動所能帶來的差別。正如曾經試駕過銳志多次的同事所說,若沒有這次在場地里激烈駕駛的機會,真的很難有機會發揮出銳志的潛在實力。
雖然沒有像斯巴魯力獅那樣對車身重量平衡那么執著,但銳志前置后驅的設計也平衡了車輛的前后比重,無疑增加了駕駛者對車輛控制的參與程度。但隨著速度越高,后輪驅動的特性也越趨明顯,后輪的漸漸滑動需要不斷進行方向修正,間接地影響了過彎時產生的最大G值。
而且車輛平衡確實是需要考慮到各個細節,當逐漸習慣銳志這種隱藏在深處的后驅特性之后,再想以更高速度殺入同一個高速彎角,想不到輪胎這時又跳出來大聲抗議,再輔以明顯的橫移作為警告,直至你漸漸松開右腳才肯作罷。
雖然實際測量出的數據并不出色,但經過幾圈的熟悉,當你漸漸掌握銳志有別于其他三位對手的駕駛特性之后,那種由陌生變熟悉的過程,正是銳志所給你帶來與別不同的駕駛樂趣的一部分。
所以當來到速度較低的繞樁和緊急變向環節,對于輪胎抓地力要求不是太高時,駕駛銳志就變得更得心應手,后輪擺動正好能令整個轉向過程變得更流暢。尤其在轉向角度需要更大的緊急變向時,用毫不吝惜的動作沖進去,尾部的些許橫移更有助車頭快速改變方向。銳志在該項目錄得最大的橫向G值數字,正好說明只要在適當的駕馭之下,其駕駛表現還是能讓人看到驚喜的瞬間。
經過幾圈的練習,駕駛銳志挑戰這種小型賽道也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難,只是駕駛方式會和前驅或四驅的對手要有所差別。前驅或四驅的車型相比之下會更容易上手,入彎速度或角度即使稍有過度,也不至于會令車輛囧態百出,第一圈和第三圈的圈速時間也許相差只在零點幾秒之間。
但若是換成后輪驅動的銳志,入彎動作太過于隨便的話,立即就能讓你手忙腳亂。必須要認真對待車輛的每個反應,逐漸感受車輛的動態表現,才能夠在短短數圈之中發揮出銳志的優點。畢竟市面上同價位的后驅車實在太少,大家都對這股從后而至的力量有所陌生。
圈速數字也算是中規中矩吧,其實我認為應該要更快才對,也正如前文所說,這臺銳志的里程已有相當,磨損至一定程度的輪胎對于圈速影響頗大,一些彎角明顯就是因為輪胎的因素而不得不減速。試駕一番下來,銳志最值得稱贊的,除了V6發動機帶來的更敏捷動力響應性外,這款已推出多年的6速變速箱的匹配程度簡直是完美,平順性既絲毫不輸CVT變速箱,智能程度也彷如你心中所想,絕對是經典。
上汽通用雪佛蘭邁銳寶XL
賽道圈速:42.66秒
測試之前相信沒人會認為邁銳寶XL能夠脫穎而出,雖然邁銳寶XL擁有最大的動力輸出數字,但它怎么看都不像是那種能夠力壓對手的樣子,尤其另外幾臺車還是大家心目中好手。也許是邁銳寶XL或者說雪佛蘭的國產車型,都已給我們留下較為平淡無奇的印象,所以一跳上邁銳寶XL之上,立馬就覺得有點“不適應”。


那種“不適應”其實來自于身體每個細胞,因為那種感覺太不“邁銳寶”了,首先是底盤反映出的厚重感,壓過路面坑洼時每一下避震伸縮都顯得份量十足。這種反應在賽道中的高速部分中顯得尤為適合,對于車身在高速彎角時的重心轉移,支撐得相當有力,盡管車輛速度不算高,但從感覺上能給予你相當充裕的信心,敢對油門繼續施壓。
也許邁銳寶XL給予的這種暗示太過于強烈,通過低速彎角時,很容易導致入彎速度過高,轉向不足的姿態即使配備了四輛測試車中最寬的245mm輪胎也抑制不住。而且當轉向不足這種打破駕駛平衡的姿態出現時,邁銳寶XL車身動態不夠靈活的暗傷就暴露了。
與同為前驅的雅閣相比,即使過彎速度有些許差別,但雅閣底盤設定對于減低轉向不足就有著自己一套,尾部會隨著慣性跟隨車頭軌跡而動,有助減短出現轉向不足的時間,而邁銳寶XL在這種考驗底盤設定功力的細節就有著那么一點不足。
其次在轉向回饋上不僅與舊款有著本質上的差別,相比另外三臺日系對手也仿佛是“外星人”一般。對于邁銳寶XL來說,營造這么厚重的方向盤感覺,在馬路行駛的確會令駕駛者產生不少安全感,但對于需要較為激烈的賽道駕駛時,卻令我覺得不太適應。
也許是個人喜好問題,全場最合我心意的方向盤感莫過于雅閣,那種感覺細膩而輕重適應的回饋,是邁銳寶XL難以望其項背的。不過這也不代表著它一無是處,只是在處于需要通過方向盤去了解過彎時輪胎摩擦力變化,才能決定油門開幅的時刻,這種可掌握與否的區別就十分明顯了。
邁銳寶XL是一臺很容易上手的車,正如上文說起,銳志是需要經過磨合才能熟練駕駛的車,邁銳寶XL就是那種跳上車就立即變身“車手”的類型。尤其在充足馬力、穩定剎車和高規格輪胎的扶持下,幾乎可以讓我們更放肆地去駕駛,入彎速度或角度盡管有所欠缺,也能以邁銳寶XL的硬件所消化。
不過若論人車之間的溝通,我始終認為邁銳寶XL還未能成功扮演“人車合一”的角色。尤其是作為前輪驅動的車型,對于轉向不足的抑制還是做得不夠,這對于如何讓一輛前驅車變得更加好開,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之所以邁銳寶XL圈速成績全場最快,我認為最主要還是優勝于馬力占優方面,畢竟馬力是實打實的,不會受到底盤設計或是轉向能力的影響。從賽道幾個關鍵點數據采集表中可以看到,邁銳寶XL在高速彎和低速彎的通過速度都是偏低的,因此可以了解到它是靠著出彎時的直路階段追回彎角損失的時間。
編輯小結:
也許在此之前,很多人都走入了一些認知誤區,覺得后驅=運動,四驅=平穩,其實這并不完全正確,結論存在片面性。在激烈駕駛的情況下,并不是前驅車就一定處于劣勢,這里涉及很關鍵的幾點,例如輪胎和整體性的調校,是可以彌補或說掩蓋驅動形式所造成的某些不足。在兩臺前驅車里面,雅閣在這方面就做得不錯,但卻又因為輪胎性能偏弱,而造成整體的駕駛能力下降。
而對于市場上已為數不多的中級后驅車銳志來講,雖然上市多年,但仍具有相當的競爭力。雖然相比于前驅的對手來說,要將銳志在賽道上開得行云流水,需要一定的磨合。但若只是每天只在馬路上做計步工具,仿佛無須多出那一大堆后驅所帶來的沉重裝備。
至于更為罕有的四輪驅動車型力獅,已將安全和性能的影響融匯于一身,讓大家都留下四輪驅動比兩輪驅動更為安全的好印象。確實四輪驅動能提供更高效的抓著力,但也不能盲目地迷信,始終汽車也有極限,行駛安全更多是掌握在你的手中,而不是因為什么驅動形式而決定。
在加速剎車以及小型賽道測試之后,這四臺車還是不能閑著,我們即將帶它們走遍廣州街頭。分別在交通高峰時間,行駛內環路以及環城高速,感受一下廣州的“堵”,了解一下這四臺的真實油耗表現。當然,還有各位同事在整個試駕過程下來的感受,請留意接下來的“油耗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