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已經步入尾聲,再過幾天就是圣誕節,于西方國家而言,過了圣誕節就等于一年的結束與新一年的開始。2016年中國汽車市場發生了不少大事,董明珠跨界造車,互聯網PPT造車,自動駕駛致死、車險改革等等。有的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話題,有的切切實實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今天貓哥就來盤點一下,今年中國汽車圈發生的大事。
2016年誕生了很多新的汽車品牌,也有很多企業跨界造車,但是,很少有被人看好的。其中備受矚目的,肯定就要數董明珠造車。今年年初,格力電器花了巨大的時間于收購珠海銀隆汽車,但最后以失敗告終,后來轉為格力電器與珠海銀隆合作,攜手造車。2016年8月20日,格力銀隆成都新能源產業園項目簽約儀式在成都舉行。根據協議,項目規劃面積3000畝,總投資100億元,重點建設鈦酸鋰電池、鈦酸鋰電池儲能、純電動客車、純電動專用車、新能源乘用車等項目。
但是,合作顯然并不是董明珠最想得到的結果,董小姐這個人并不簡單,她想得到的東西,沒有什么是得不到的,如果有,那就叫隔壁老王買。董明珠在卸任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事、法定代表人職務之物之后,又以個人名義與萬達、京東、中集集團和燕趙匯金等共同增資30億,獲得珠海銀隆22.388%的股權。究竟這單交易靠不靠譜?大家不妨想想一下,汽車與空調之間的關系。
一個曾經玩失蹤的人,為什么還有人信他。
說到跨界造車,咱們不得不提賈躍亭同學。但是與董明珠、王健林他們這些實業家不一樣,賈躍亭造的是概念,并不是車。今年,賈躍亭在美國開了一場只有PPT而沒有車的發布會,因為很巧合地,一輛概念車撞了,而另一輛沒及時到場。但是,依然不妨礙賈躍亭把他的生態概念傳向美國,讓美帝人民如沐春風。
后來,賈躍亭特然寫了一封信,反思自己步子邁得太大,扯到了蛋。其實實際的意思只有兩個,我慫了,還有,我沒錢了。這一封信,換來了長江商學院一群同學的6個億美元資金援助。但顯然是于事無補。樂視投資的法拉第汽車工廠停擺,高管離職,難道樂視的汽車要永久封存在PPT上?
大家還記得年中的時候,全國各地媒體到跑到了秦皇島體驗和報道巴鐵項目嗎?當時的這個事情真的搞得相當大,但是現在整個巴鐵項目已經停擺,所有東西依然原封不動放在秦皇島,鋪滿了塵。
為什么會這樣呢?中國有句老話,槍打出頭鳥。這個巴鐵項目后來被媒體揭發原來是一個驚天大騙局,還引發了朋友圈瘋轉,該項目就是為了就是騙投資人的錢。這個巴鐵,只要一放在路上,高過兩米的車就別指望在下面通行,所以說,這東西到底是治堵,還是騙局,大家心里明白。
2016年1月20日,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鄲段發生一起追尾事故,一輛特斯拉轎車直接撞上一輛正在作業的道路清掃車,特斯拉轎車當場損壞,司機高雅寧不幸身亡。經交警認定,在這起追尾事故中駕駛特斯拉的司機高雅寧負主要責任。然而時隔半年之后,高雅寧的家人卻把特斯拉的經銷商告上了法庭。隨后,美國也發生了特斯拉自動駕駛致死案件。
自從谷歌搞了無人駕駛這個概念之后,很多汽車廠家也開始的無人駕駛的研究。其中又以特斯拉走得最前。但由于過分鼓吹自動駕駛,導致某些司機把這個東西看得很神奇,信以為真,結果一命嗚呼,F在也有很多國內的廠家在研究自動駕駛,貓哥奉勸大家一句,即使自動駕駛很神,大家也寧愿相信自己,千萬別相信自動駕駛,生命只有一次。
上面提及的這些事情好像跟咱們普通老百姓的關系不大,但接下來的這個事情卻是關系到中國超過兩億的車主和駕駛員。
首先是駕考的改革,自學成才成為了此次改革的重點。從2016年4月1日起,《公安部關于修改〈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的決定》和《關于機動車駕駛證自學直考試點的公告》將正式實施。這標志著駕考改革如期落地,小汽車自學直考、自主約考、異地考試辦證、放寬殘疾人學車考證等措施正式施行。
然后是商業車險改革,風險是和交警違章記直接聯系,車子違章越多,次年保費就會越多。下表為無賠款優待及上年賠款記錄費率調整系數。
另外,車主可以采用三種方式索賠車損險,既可以向責對方索賠,也可以向責任對方的保險公司索賠,還可以向自己車損險的保險公司申請先行賠付,再將向責任對方追償的權利轉讓給保險公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覺,今年共享經濟發展迅速。當你還在使用共享網約自行車的時候,有的城市已經出現了共享網約smart。據了解,在北京、成都等地出現了共享汽車,只需要下載APP,完成注冊,就能夠以一個十分低廉的價錢租到一輛奔馳smart。
不同于傳統汽車租賃的是,乘客只需用手機APP尋找附近的可租車輛,用智能卡解鎖汽車后即可按分鐘租用。用完車后,不用開車回租賃指定點,而是交付到市區任何一個合法停車點,即可用銀行卡或支付寶完成付費。大家可能發現,現在買車越來越難,養車越來越貴的年代,共享經濟模式已經到了一個時機十分成熟的地步。或者咱們以后根本不需要買什么車,只需要下載一個app,就能享受到有車一族的生活。
三年前,網絡上掀起了一股網約車的浪潮,百度、阿里、騰訊瘋狂注資網約車平臺,動不動就上億元,補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以舒適、價格低廉,搶了不少出租車的生意,也讓很多出租車司機叫苦連天,有的甚至跳出來,做起了網約車生意,當時勤勞一些的司機都能月入過萬。網上的一個小小平臺,撼動了線下一個大行業。
到了今天,網約車補貼不再,而且國家還推出了網約車新規,幾乎與出租車的要求無異,可以說是給網約車一個重擊,聰明的UBER甚至把業務賣給了滴滴,退出中國市場。瘋狂的網約車不再瘋狂,大家也都冷靜下來,該坐出租車的,還是得去坐出租車。網約車還剩多少機會,還得看政策是否支持。
汽車市場長期冰火兩重天,少數車企產能不足,買車長期要等。但更多的廠家都正在經歷開工不足,產能過剩的日子。另一方面,國家需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項目,減低污染物排放。咱們再看看北方最近的霧霾天氣,汽車的排放這個鍋是背定了。

10月8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精簡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會議決定對鋼鐵、煤炭、電解鋁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各地不得以任何方式新增產能,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大家請注意,是原則上。但無論怎樣也好,請大家珍惜現在的汽油車,或許在有生之年,汽油車將會消失。
德國當地時間11月11日,上汽大眾與奧迪正式簽署合作協議,與上汽方面將成立合資銷售公司,國產車型將由上汽大眾代工生產。其實,奧迪與上汽集團合作,從根本上來看其實是品牌的導入。因為奧迪本來就屬于大眾集團,而大眾集團早就已經和上汽合資,整個過程就像斯柯達品牌導入上汽大眾一樣。
此次合作的簽署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消息發出不久,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奧迪經銷商聯會籌委會便向全體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發出了《關于奧迪與上汽大眾合資可能損害奧迪經銷商權益的問詢函》,征求經銷商的意見。然后,經銷商代表與官方談判,結果談崩了,揚言12月1日起停止提車。
結果當然是為了安撫現在的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奧迪與上汽集團關于銷售和網絡的談判將暫停。但只是暫停,未來的談判仍然會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