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圖為:(左)工作期間不同區域亮暗分明;(中)卡車公司某車間的改革提案評價欄;(右)集團某項目審核現場。王樂如/攝


編者按
6月13日,本報在A2~A3版大體量刊登了“特別策劃·全國節能周新聞媒體走進節能企業”系列報道的首批成果,報道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反響。本期,本報繼續在B2、B3版面刊登中國重型汽車集團和國華電力的采訪稿件。這兩家企業,前者在“從一把手到一線員工的全員激勵式節能”,后者在“近零排放”上的各項努力,均有其獨到之處。
本周,本報還將陸續推出該系列報道內容,敬請關注。
王樂如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張洽棠
說起重型汽車,大家第一印象是“黑、大、笨”,而談起制造業的車間,更是耗能大戶。可是,記者走進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重汽”)的車間,發現的卻是從上到下的節能熱情,以及層出不窮的節能點子。
6月2日,剛剛從北京領回“優秀能源管理案例”獎牌的中國重汽能源主管王會中,就在中國重汽濟南卡車公司笑逐顏開地迎來了中國經濟導報的記者,他開門見山地說道,“重汽在節能上,有體系也有細節”。記者實地探訪了中國重汽的車間,充分感受了全員節能浪潮的魅力。
節能:從開關燈到蓄冷熱
其實,節能可以從很小的事情開始,例如開燈的技巧。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在卡車公司的車間看到,開燈的盞數是根據實際需要量來定,因為工藝需要,檢測油漆的區域特別亮,臨近的人行通道就沒有必要開燈了,記者親身體驗,在沒有開燈的情況下,人行通道的亮度足夠。
該車間的楚紹華主任對記者表示,類似這種開關燈的節能方案特別多,例如設置一鍵啟停實現涂裝線順序開啟和順序關停。
當然,節能措施也可以很宏大,不僅是體積上,更是影響力上。
在中國重汽濟南動力部的生產線,各種儀表顯示器閃爍著各種參數,但生產線上卻很少見到作業的工人,MC加工部劉磊經理告訴記者,“這條生產線是全自動機械加工,機械手自動搬運,產品自動檢測,自動化程度極高。工人所要做的主要是做好安全檢查和日常維護。”在裝配線一臺密封性檢測設備旁,劉磊經理夸贊起設備動能部,“從去年10月份到今天,生產一直處于滿負荷狀態,這些檢測設備沒再‘罷工’,設備動能部立下了功”。原來,這個車間的檢測設備對環境溫度的要求很高,2014年至2016年間,因車間溫度過低或過高曾多次“罷工”。如今,這里建成了空壓機余熱回收及水蓄冷項目,每年可節約能源費用190多萬元。該項目已成為濟南市電力需求側管理示范項目,獲得政府補貼98萬元。
中國重汽“娶”了德國曼公司后,獲得了曼公司的技術使用權,開始在章丘園區生產曼技術發動機,為此引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建成了曼項目生產線,高度自動化的設備對環境的要求很高。王守鋒經理說,“要求22攝氏度,正負溫差不能超過5攝氏度,否則檢測設備無法正常運轉,因此車間內都安裝了中央空調。”
發動機實現量產以后,每年冬季集中供暖的前后半個月時段,車間內的進口檢測設備時有罷工,報警發出錯誤信息,經排查發現是環境溫度偏低造成的。2015年3月15日~25日停暖期間,為保證車間溫度穩定,單位多買了3000噸蒸汽,花費50多萬元。“2016年3月,為讓設備正常運轉,我們買了15臺電暖器,才保證了設備正常運轉。”動能責任工程師王加圣說。
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有人曾提到了空壓機,空壓機在工作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熱量,需要向外散熱,可以把這些低溫熱量回收再提溫,來保證冬季生產車間所需要的溫度。冬季可以用余熱,那夏天是否也有更好的辦法?思路一旦拓展,大家立刻又想到了夏天。“夏天車間溫度高,如果想保持車間比較恒定的溫度,就需要使用空調。在用電高峰期,電費較高。而凌晨時段,用電處于低谷期,電費就比較便宜。這樣,我們就想到了谷電蓄冷。”王加圣說,可以用谷電制冷,把冷量通過水儲存起來,讓蓄冷罐的水溫保持在4~5攝氏度。在用電高峰期把蓄存的能量釋放出來使用。
“經過調研、學習,我們決定將余熱回收和水蓄冷項目一起干。”王守鋒經理說。經過充分論證,中國重汽公司最終批準了該項目。2016年10月,項目正式啟動,總投資375萬元。
王守鋒指著建成的余熱回收裝置告訴記者,空壓機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在30℃左右,屬于低品質熱,通過余熱回收裝置將熱量回收,再通過換熱系統將提溫后的熱量用于車間供暖、清洗機和涂裝線供熱。“以前車間清洗機加熱用電、涂裝線加熱用天然氣、車間采暖用蒸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今,這部分費用省大了,經匡算,該項目年收益為172多萬元。”王守鋒說。對于水蓄冷部分,王加圣說:“夏季高峰時段與低谷時段每度電電價差0.71元,我們的蓄冷罐每天可供冷3000多千瓦時,可供車間使用3小時,水蓄冷系統夏季每天可轉移高峰負荷1043千瓦。”根據初步測算,年可產生效益為22萬元。整個項目每年可節約費用194萬元,用不了一年半就能收回投資。
王會中主管總結道:“空壓機余熱回收及水蓄冷項目的成功實施,實現了一舉多得的好效果,為集團實施較大規模的節能項目開了個好頭,集團公司將盡快推廣這一做法。”
激勵:從一把手到一線員工
節能對于集團公司而言,是有很大經濟與社會效益的,但如何將這種有意義有效地傳達到每位員工,讓一把手和一線員工能夠“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對于國企而言,這是一個典型的難題,記者在中國重汽卻感受到了很不一樣的節能熱情,無論是一把手還是一線員工,說起節能都滔滔不絕,自信、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中國重汽濟南動力部,記者來到WD車間發動機涂裝線現場,發動機在環形輸送鏈上一個接一個走著,環境整潔有序。吹水室中傳來時斷時續的嗤嗤吹氣聲。能源管理工程師王加圣非常興奮地向記者說起了吹水室節能改造前前后后的故事。
在員工改善提案中,有員工提出吹水室噪音過大,浪費也大,建議改造。當時吹水室由兩個電磁閥控制20個自制噴頭,上班后操作人員打開電磁閥,對發動機進行吹掃,自制噴頭噪聲、耗氣量特別大,正常運行時瞬時流量達到4800m3/h,噪聲高達105db(A)。由于吹掃氣量特別大,造成吹水室內水滴亂濺,發動機通過吹水室后還需要操作人員再次進行手動吹掃。
“為了降低能源消耗,改善作業環境,問題必須解決。”總經理助理王守鋒在成立吹水室改造項目小組會上如是說。
在問題面前大家集思廣益。經過調研,項目小組發現可以使用專用的壓縮空氣噴頭,可發動機機身外形復雜,怎樣布置噴頭才能確保吹掃效果呢?經過充分論證和多次試驗,最終確定了“多段逆向風刀”吹掃方式,將多種形式的專用噴頭組成環狀噴頭形成刀鋒狀,將噴頭方向與發動機懸鏈行走方向相反,機身掛水向后吹掃,確保發動機吹掃干凈。
噴頭確定了,隨之而來的是控制問題,原本大家認為控制非常簡單,但是在實際設計過程中問題來了:控制設計開始時,大家一致認為設計五組風刀,將每組風刀分成兩部分,每部分由一個電磁閥控制,利用行程開關控制電磁閥。王助理認為吹水室內濕度極大,在里面安裝電器開關和多個電磁閥,既不可靠又不安全,附近是噴漆線,一旦發生問題后果不堪設想。
“問題必須解決”,怎么辦?將電動閥改為氣動閥,在吹水室外安裝防爆開關箱,利用電磁閥控制氣動閥的方式,但是怎樣控制電磁閥呢?利用光電控制開關控制做了一個實驗:光電控制開關控制電磁閥沒問題,但是它十分敏感,有一滴水落下都會造成電磁閥動作;同時光感元件不能污染,否則電磁閥不動作。王助理給出妙招,可以利用兩個光電控制開關控制一組風刀,兩個開關同時發出信號時電磁閥動作,就可避免誤動作的發生;光感元件怕污染,可以將其安裝在吹水室外面,并在光感元件前面增加玻璃片保護,便于清理。
還有最后一個環節就是怎樣降噪。最后一組噴頭就在吹水室出口處,噪聲如何難避免?“可以延長出口通道,增加噪聲吸收和反射裝置”王助理分析道。問題一一解決,說干就干。編制招標文件、招標、評標、施工、試運行一氣呵成。
項目實施后,吹水質量提高,不需要再次進行手動吹掃;既節省了大量壓縮空氣消耗,降低生產成本,又改善了職工的工作環境。
經過測算,項目實施后每小時節約壓縮空氣3330m3,單臺發動機吹水壓縮空氣消耗由改造前的161.1m3減少到63.4m3,下降60.6%,每年可節約壓縮空氣488.5萬m3,節約電費73.28萬元;年節約標準煤195.4噸,減少碳排放133噸,噪聲由105db(A)減小到81.5db(A),降幅達22.4%。
思路:管理節能和技術節能兩翼齊飛
提到節能,大家第一反應是技術節能,王會中主管告訴記者:“長期以來,中國重汽一直十分重視技術節能,包括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還包括各種節能技術改造,中國重汽每年技改方面的投入都在400萬元以上。但經過多年的挖掘,技改節能的機會不多了。‘十二五’初期,國內重卡行業市場需求不足,企業在技改方面的投入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013年,中國重汽啟動了能源管理體系建設,體系建設為中國重汽帶來了管理節能的新思路。
在中國重汽鑄鍛中心有兩條相同的鍛造線,2010年生產任務緊時每天三班24小時滿負荷生產,但到了2013年需求下降,只需要正常白班即可滿足需求,但問題來了,對于鍛造線,預熱時間較長,一個白班之后又自然冷卻,能源績效非常低。后來車間管理者將兩個生產線的白班變為一條生產線的白班和夜班,連續生產,這樣一來,能源績效顯著提高。從經濟學視角看,這是沉沒成本被更多可變成本攤薄的原理。
這個案例為中國重汽能源管理者帶來了很大啟發,受此案例啟發,中國重汽能源系統開始廣泛整理管理節能的思路。他們把前面的案例定義為連續生產、局部連續生產。后來部件制造部的有色分部將這一思路進行了新的詮釋,他們把原來的兩個大班劃分成四個小班,設備每天工作時長從不足18小時提高到近乎24小時,連續生產或局部連續生產提升了能源績效。
動力部提出了“集中生產”的思路,例如,2014年與2013年相比,該單位產品產量持平,但2014年多安排了42個休息日,企業節省了大量的開工費用。
此外,他們還總結出經濟批量、同步生產減少局部加班、提高生產節拍、上下游工序協同、調換用能品種、規范重點用能操作等管理節能新思路。
王會中總結道:“與流程型制造企業相比,離散型制造企業有著更為廣泛的管理節能機會。2013年以來,中國重汽節能工作的重心在管理節能,管理節能每年為中國重汽貢獻了一半以上的節能量,在中國重汽,形成了技術節能與管理節能兩翼齊飛的好局面。”
體系:控制用能過程需要精密策劃
節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有頂層建構,以及良好的實施路徑。
王會中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坦言,在節能工作實踐中,最初節能工作的關注重點往往是技改節能,給大家的印象就是節能工作就是節能技術改造,能源管理實施方案就是技改方案的代名詞。但實際上,節能工作遺漏最多的是落實各項管理節能機會需要采取的各項舉措,而落實管理節能機會的最終目的是確保各項用能特別是重點用能始終處于受控狀態。
卡車公司設備動能部張永軍經理對記者指出,卡車股份公司導入、運行能源管理體系后,將體系的管理思路引入到企業節能管理工作中,逐步在企業內部建立起了易操作、能控制、可持續、有效率的節能管理工作新模式。
部件部有色車間通過能源評審發現了多個節能機會,對生產排產和操作工的行為作出了規范要求,為做好運行控制,編制《坩鍋爐使用臺帳》。要求3名操作者,對每班耗氣進行起碼、止碼抄錄,填寫熔煉爐數,現場分部每日統計日產量進行核對,確保熔煉噸位準確。還編制《坩堝爐運行記錄》,要求操作者每爐都進行填寫。
《坩堝爐運行記錄》對影響能耗的因素一一列出,操作者逐一進行記錄,當班次能源績效異常時,可通過《坩堝爐運行記錄》進行追溯,查找能源異常的原因。
橋箱公司通過能源評審發現涂裝線如果出現空鉤就會影響能源績效,為防止空鉤,他們在現場加裝了攝像頭。
加強基層單位用能過程管控措施的執行力度,這是集團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工作的重點。考慮到二級公司及基層加工部一些部門(特別是生產部門)不能嚴格執行經濟批量等節能要求的情況,集團從2016年度設立了集團審核制度,審核時,我們會選擇最重要的用能單元,查閱現場記錄和數據,如某一段時期內每天的產量,看是否嚴格執行了經濟批量。一旦發現不能嚴格執行規定的,堅決開具不符合項并限期整改。
卡車公司設備動能部副經理黃棟對記者說明,卡車公司在能源管理體系建設過程中遵循系統管理原理,通過實施一套完整的標準、規范,建立和實施能源使用的過程控制,使公司的活動、過程及其要素不斷優化,通過能源評審、能效對標、內部審核、能量平衡、統計分析、管理評審等措施,不斷提高能源管理體系持續改進的有效性。管理節能是促進公司提高能效的有效手段,通過導入并建設能源管理體系,運用現代管理體系的思想,借鑒成熟管理模式,將過程控制方法、系統工程原理和戴明循環(PDCA)管理理念引入到公司的節能管理工作,建立覆蓋公司能源利用全過程的管理體系,使能源管理體系持續有效運行。
談到當前中國重汽的節能工作,主管王會中自信滿滿:“中國重汽把能源管理體系建設作為節能工作的總抓手,技術節能和管理節能并重,努力建立用能全過程控制機制,實施”兩個管控“,將各項用能置于有效管控之下。通過深入推進體系建設,持續提升能源績效。借助能源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各項能源績效逐年改善,取得了人才培養、節能增效和社會效益多豐收,開創了領導重視、系統人員積極創新、多部門積極配合、全員積極參與的良好局面。通過幾年來的實踐,證明這一路子是正確的,我們會堅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