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權威調研機構蓋世汽車研究院的最新報告顯示:曾經被一路追捧的長城汽車目前正在成為各方唱空的對象,而長安汽車或取代長城成自主第一。
數據顯示,2014年前四個月,國內乘用車市場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同比增幅超過一成,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表現稍遜,累計銷售198.23萬輛,同比增長7.6%。在此背景下,2013年的車市大黑馬——長城汽車前四個月卻有三個月出現銷量下滑,前四月累計銷量20.33萬輛,較之去年同期下降1%。
而且,近期在資本市場的折戟也被看做是長城汽車自身問題將集中爆發的導火索。繼1月14日推遲上市之后,5月8日,長城汽車再發公告,宣布其向高端市場突圍的開山之作哈弗H8將繼續整改,4個月內第二次因質量問題延后上市日期。
受此影響,資本市場對長城汽車發展的擔憂集中爆發。5月9日,臨時性停牌的長城汽車在復牌后股價大跌。其中長城H股跌幅達20.43%,當天即蒸發市值168億港元。A股同樣遭受重創,以跌停價開盤,全天“一字”跌停,長城汽車A股價格一度從最高的50多元降至27元左右,幾乎腰斬過半。
對此。蓋世汽車研究院的分析認為:首先,長城汽車缺少一個清晰的可持續的發展規劃,只是在機遇帶來的疊加效應下粗放發展。隨著越來越多的車企躋身SUV市場并逐級下壓價格,長城汽車的優勢已經大不如前,在SUV市場紅海競爭中長城仍在堅持藍海戰略,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弊病逐漸顯現。
再者,長城汽車的自主研發能力也飽受詬病。采用高規格配件的哈弗H8反復調教卻仍問題不斷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研發實力的欠缺,沒有長期的實驗積累和數據儲備,很難保障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而反觀長安汽車,這家具有軍工背景的老牌車企在度過一段艱苦的品牌孕育期后業績開始扶搖直上。2014年前四個月,長安汽車累計實現銷量245,219輛,較之去年同期的177,807輛增長37.9%,已經成功登頂自主品牌銷量第一寶座(上汽通用五菱被歸入合資車企行列)。
而且繼2013年自主業務實現首次盈利以來,今年第一季度,長安自主再次實現盈利約2億元,這也是長安自2006年發展轎車業務以來首次實現季度盈利。自主第一的光環開始落到長安汽車,這家新晉崛起的企業正在逐漸取代長城汽車的自主領頭羊地位。
“長安汽車自主品牌能夠在各種壓力下取得突破的關鍵在于技術”,對此,長安汽車總裁張寶林曾在接受采訪時如此總結。資料顯示,從“十一五“到“十二五“,長安自主業務費用性投入和固定資產投入已經達到120億元。
蓋世汽車研究院認為,整體看來,無論在產品結構、研發實力、渠道建設甚至是集團高層對自主業務的重視程度方面,經過多年蟄伏的長安汽車都更具優勢,而且消費者對長安品牌的認可程度也在發生著明顯的好轉。“不過長安能夠一直居首,持續時間仍待觀察。”蓋世汽車研究院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