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6日,“2017年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榜”、“2017國際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榜”(2017“雙百強”)發布會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舉行。
【2017“雙百強”的發布對于引領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對標國際先進企業、尋找技術差距、分析國際競爭格局有重要意義,為國際汽車市場深入了解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尋找領先的中國合作伙伴提供參考依據。】
本次評選以2016年汽車零部件企業營業收入為主要評價依據,排除了一般性行業評選中的主觀因素。作為中國汽車行業權威及專業媒體,《中國汽車報》社以“汽車社會的輿論領袖”為己任,為促進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助力,承擔起這份榜單甄選的責任。《中國汽車報》社本著真實、準確、謹慎的態度,歷時三個月、近500家企業數據的收集與核實,確保數據來源的客觀性、準確性、真實性。

2017“雙百強”發布會現場
■ 展現全球零部件趨勢與格局
五年來,中國汽車產銷總量實現了高速增長,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盈利能力也得到明顯提升。2016年,1.27萬家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累計營收3.72萬億元,這組數據創造了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歷年來發展新高。
現在,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以提高自主研發能力為核心,不斷打破外資企業在關鍵汽車零部件領域的壟斷地位。在國際汽車零部件市場,中國印記已經格外鮮明,國內外資源整合已是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趨勢。但是,國際市場對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認知仍較為陳舊、不夠透徹。為此,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亟需一份能充分反映國內外汽車零部件產業競爭格局、品牌影響力、技術先進性和綜合盈利能力的排行榜。

《中國汽車報》社有限公司總經理 辛寧
《中國汽車報》社有限公司總經理辛寧表示,當前中國市場在全球新車產銷量中占有約1/3,中國汽車保有量還在持續增長,汽車后市場、汽車用品及改裝也都正在快速發展,未來一定時期內,這種趨勢不會改變。在汽車零部件行業,《中國汽車報》已經舉辦了13屆“百家優秀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評選活動,旨在評選細分零部件行業的領先者,隨著中國汽車企業的全球化發展,《中國汽車報》又推出了2017“雙百強”榜單,入榜的企業都是國內外整車企業重點合作的對象,榜單有助于整車和零部件企業更加清晰的了解全球汽車零部件產業的趨勢和格局。

中國航空汽車系統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周世寧
與會嘉賓中國航空汽車系統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世寧說:“2017‘雙百強’能讓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激勵奮進,它鞭打著那些安于現狀的企業,讓每一家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都能清晰了解自身在行業中的水平和地位,認清當前形勢和方向,建立新的發展任務。”
■ 18家中國企業年營收超過百億元
中國已是汽車產銷大國,零部件產業是汽車制造大國的發展基礎,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過去我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悶頭搞技術、造產品、謀發展,現在還要做整合、強自主、提品牌。“在國際市場,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已經是最活躍的一股力量。”《中國汽車報》汽車零部件多媒介事業部總監張彥武指出。

《中國汽車報》社汽車零部件多媒介事業部總監 張彥武
2017“雙百強”的國際百強榜單中,千億級企業達到17家,入選最低年營收額為112.5億元。德國、日本、美國的零部件企業排位靠前,仍是主流,而17家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入選則代表了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先進力量。在中國百強榜單中,千億級企業有2家,超百億企業共計18家,最低年營收額為13.95億元。張彥武說:“在數據收集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發現有更多的中國企業正在嘗試或努力走好國際化的道路。”
■ 兩榜對比 中企差距較大
國際百強零部件企業呈現出全球布局的特點,博世、大陸、電裝等領先企業對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的理解和探索已經超越了大部分整車企業,實現了技術引領。入選國際百強的中國零部件企業中,中航汽車、均勝電子等6家企業是通過海外并購做大做強,集團體系下成長起來的華域汽車等企業則主要依靠旗下合資企業實現規模擴張,福耀、萬向等則是較早開展國際業務的中國零部件企業,雖能入榜但利潤率相比外資仍有很大差距。
“中國汽車市場的巨大規模還沒有真正催生出以技術著稱的國際百強企業,這與中國汽車產業大國的身份不符,中國零部件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張彥武說。
在中國百強榜單中,除依靠中國巨大商用車市場發展起來的濰柴和錫柴等發動機、變速器總成企業外,很多企業仍以鑄造件、內外飾件等業務為主,品牌影響力不強、核心技術不突出、產品替代性強。中國百強與國際百強差距仍然較大。未來,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應持續加強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提高產品先進性和附加值,開展國際化合資合作,為中國汽車產業由大變強提供動力。
張彥武指出,國家有關部門的一份調查顯示,國內主流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盈利水平為6%~8%,研發投入約為2%,這要好于其他制造行業,但相比外資零部件企業差距較大。國際領先零部件企業的盈利水平普遍在10%以上,研發投入維持在8%~10%,個別企業遠遠超過10%。在這種形勢下,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如果不盡快做出調整和努力,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周世寧表示,當前零部件企業要想發展起來就必須實現國際化,做細分領域的引領者,實現與整車同步開發,提高產品附加值,否則就只能掙扎在被淘汰的邊緣。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實施海外兼并重組時要充分分析了解收購對象,并給與足夠信任,建立有效的人員考核和激勵機制,短期內要設定利潤、新增訂單等關鍵評價指標,長期發展更要專注于面對未來10年、乃至20年的新產品發展方向,在核心技術方面形成獨特的國際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