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信部正在以史無前例的力度,清理歷史遺留的汽車產品目錄。
記者從工信部網站公布的最新一期《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簡稱《公告》)獲悉,工信部已經決定對不符合《公告》管理規定的757家國內車企旗下超4萬款產品(包括整車和底盤)目錄進行撤銷,自2014年12月31日起停止生產銷售。
工信部產業政策司發布的這份文件指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的規定,現將撤銷的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予以公告。“這筆堪稱工信部最大規模的產品目錄撤銷公告,涵蓋了國內絕大多車企,撤銷產品涵蓋客車、貨車、環衛車、運輸車、校車等多類整車及底盤。
在此之前,工信部于2014年12月24日發布的《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267批)》亦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進行了清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第64批)》撤銷了包括東風、奇瑞、浙江豪情(吉利)等在內的多家車企的部分新能源汽車產品。此外,該批產品公告還對多款產品宣布暫停生產和銷售。
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的許可制,最早可以追溯到1989年5月由中國汽車工業聯合會、公安部聯合發布的《全國汽車、民用改裝車和摩托車生產企業及產品目錄管理暫行規定》,該法規規定:凡國內生產汽車、改裝車和摩托車的企業及產品,不分隸屬部門和地區,均應納入目錄管理。
在此后的十幾年間,《目錄》共發布各類車輛生產企業1164家。隨后,《目錄》管理制度被工信部的《公告》制度所取代。據業內分析人士向記者透露,此番工信部大力度清理汽車生產目錄旨在清理長期產量極低甚至零生產的車型,以及不符合《公告》要求的汽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