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科技部發布關于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新領域重點專項2017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建議征求意見的通知,新能源汽車和先進軌道交通的意見統一發送到郵箱gxs_jtc@most.cn,征求意見時間為2016年8月16日至2016年8月20日。
新能源汽車專項的總體目標是,繼續深化實施新能源汽車“純電驅動”技術轉型戰略;升級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技術平臺;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等科技帶來的新能源汽車新一輪技術變革機遇,超前部署研發下一代技術;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體系,支撐大規模產業化發展。
新能源汽車試點專項按照動力電池與電池管理系統、電機驅動與電力電子、電動汽車智能化、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插電/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和純電動力系統6個創新鏈(技術方向),共部署38個重點研究任務,專項實施周期為5年(2016-2020)。
其中,對于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的考核標準已經逐步完善,對新型高性價比乘用車混合動力總成開發與整車集成(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的考核標準為:整車加速時間0-100km/h≤5s,0-50km/h≤2.5s;綜合工況純電續駛里程≥70km;燃油消耗量(不含電能轉化的燃料消耗量)較第四階段油耗限值(GB 19578-2014)降低比例≥40%;整車實現銷售≥5000臺。(點擊閱讀原文《殷承良:我國燃料消耗經濟性評定插電式混動車存在重大缺陷》)
純電動汽車未來的百公里加速要在6S以內,專項對純電動力系統的其中一項考核標準是,在工況下,最大爬坡度≥30%,純電續駛里程≥300km(工況法),0-100km/h加速時間≤6s,30分鐘最高車速≥120km/h;電制動降低電能消耗率≥25%(ECE城區工況);整車具備安全穩定的轉向功能,并實現小批量試驗運行。
電動汽車目前的關鍵技術在于動力電池,專項對與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和電池管理系統的考核標準是:提交高比能鋰離子電池的安全風險識別方法與評測報告;建立電池的安全評測體系,形成相關安全標準;電池單體能量密度≥300Wh/kg,循環壽命≥1500次,成本≤0.8元/Wh,安全性達到國標要求,年生產能力≥1億瓦時。
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教授表示,三元材料單體電池目前最高是200Wh/Kg,再發展到300Wh/Kg,甚至350Wh/Kg,被稱為電池的革命性進步,這種電池對安全的要求就更高了。專項考核的目標直接將標準定到了300Wh/kg以上,可以對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給予更多期待。
專項對于動力電池系統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開展電池系統總體設計研究,包括構型、功能、機-電-熱一體化,以及系統輕量化和緊湊化等;開展子系統設計研究,包括先進電池管理系統和熱管理系統,安全與防護系統等;研究電池系統的制造工藝與裝配技術;開展電池系統的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設計與驗證技術研究;研究電池系統的性能評價與測試技術。
這些技術在產業應用中的考核標準是: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210Wh/kg,循環壽命≥1200次,安全性等滿足國標要求,成本≤1.2元/Wh;年生產能力≥1萬套,產品至少為3家整車企業配套(其中至少包括1個乘用車車型),裝車應用不低于3000套;建立電池系統設計、制造與測試的技術規范。
新能源汽車專項對高比功率長壽命動力電池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的研究將會集中在:研究內容:開發高功率電極材料、高電導電解液、高離子傳導性隔膜;發展基于模型的高功率電池的設計技術;開發高功率電極的制備工藝、新型電池裝配工藝及自動化工裝設備;研究電池功率特性、環境適應性和壽命的改善技術,以及提升電池均一性、可靠性的工程化控制技術,開發高功率長壽命鋰離子動力電池產品,以及新型的超級電容器產品,實現裝車應用。
對高比功率長壽命動力電池技術考核指標:快速充電電池的能量密度≥120Wh/kg,恒流充電容量達到額定容量的80%以上(常溫,6C倍率下),循環壽命≥10000次;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用電池、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分別達到200Wh/kg和50Wh/kg,充電功率密度分別達到1200W/kg和5000W/kg(常溫和50% SOC下),循環壽命分別大于5000次和10萬次;高功率電池的年生產能力≥2億瓦時,裝車數量≥1000套;超級電容器的年生產能力≥1000萬瓦時,裝車數量≥200套。
除動力電池之外還有電機驅動與電力電子、電動汽車智能化、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插電/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和純電動力系統6個創新鏈(技術方向),共部署了38個重點研究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