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位關注汽車行業的券商研究員發布報告稱,新能源車補貼政策有望在近期出爐,四季度銷量將好轉。
此前,因“騙補”事件影響,今年新能源車產銷受到一定影響,對新能源商用車影響尤其大。重慶一家整車生產企業日前剛剛被取消2016年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預撥資格,此前申報的2395輛車也全部被撤銷補助,涉及中央財政補助資金超1.1億元。
盡管“政策退坡”對相關企業有一定影響,但業內人士認為,新能源車的發展仍離不開政策的積極引導。未來,補貼新政落地后將對持觀望態度的廠商會有新的生產部署。事實上,今年8月,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規定已獲得資質企業應當進行改造,并在2年時間內完成審查,逾期未完成審查的,暫停生產、銷售有關新能源汽車產品。上述人士預計,完善后的補貼政策將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繼續向前健康快速發展。
除了國補之外,按照南京有關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有關規定,純電動乘用車最高可補貼3萬,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最高補貼1.5萬,而市民購買家用燃料電池乘用車補貼則高達6萬。
以純電動乘用車為例,續航里程為100-150公里的車輛,補貼1.5萬元;續航里程為150-250公里的車輛,補貼2.3萬元;超過250公里的補貼3萬元。而插電混合動力的最高只能補貼1.5萬元。燃料電池汽車的補貼標準也予以確定,家用燃料電池乘用車補貼6萬元,燃料電池輕型客貨車補貼8萬元,燃料電池大中型客車和中重型貨車補貼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