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多月,成都某4S店的銷售經理小黃可謂忙得腳不沾地,甚至連國慶假期都沒能休上。不過,記者發現,他似乎樂在其中,在聊天的過程中,小黃臉上常常不自覺地泛起幸福的笑容。“最近車子真是賣瘋了,尤其是SUV,簡直是搶購。”小黃這樣告訴記者。
實際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作為傳統的銷售旺季,今年的“金九銀十”成色十足。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數據,今年9月,中國汽車總銷量為256.41萬輛,同比增長26.14%;前三季度,汽車銷售1936.04萬輛,同比增長13.17%。由此預期,今年中國汽車市場銷量突破2700萬輛的可能性非常大。
不過,小黃卻悄悄告訴記者,除了傳統的季節性因素之外,造成9月汽車銷量猛增的關鍵因素是,消費者普遍擔心去年10月以來施行的1.6L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可能在年底到期后便會取消。因此,大家通過提前消費來搶占政策紅利。
事實果真如小黃所言嗎?為探究真相,記者展開了走訪調研。
1.6L及以下成車市主力
在中汽協最新公布的中國汽車市場產銷數據中,記者注意到,在購置稅減半政策利好的驅動下,1.6升排量以下的節能小型車確實呈現出了爆發式的增長。今年前三季度,1.6L及以下乘用車累計銷售1203.5萬輛,同比增長22.1%,高出乘用車總體增速7.4個百分點;占乘用車總銷量的比重達71.8%,同比提高了4.1個百分點。
“這一方面說明,購置稅刺激政策的效果十分明顯;另一方面也體現出,由于政策到期后是否延續尚無定論,消費者開始透支消費,搶占政策紅利。”一位汽車市場分析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記者注意到,與傳統年份汽車月度銷量呈現“V型”走勢不同,今年市場整體銷量是逐月提升的,特別是7月、8月,本來是傳統淡季,但也出現了銷量上揚。到了9月旺季,汽車市場更是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同比增速達到28.94%。
具體來看,三大車型齊頭并進,均在9月有突出表現。其中,SUV市場漲幅最大,銷售87.9萬輛,同比增長54.21%;轎車市場則仍是銷量最大的細分市場,銷售111.93萬輛,同比增長17.07%。此外,MPV車型銷售22.15萬輛,同比增長37.32%。
從排量上看,1.6L及以下小排量車型仍是車市主力。今年9月,1.6升及以下乘用車銷售163.4萬輛,同比增長42.2%,高于乘用車市場總體水平13.3個百分點;占乘用車總銷量的72.1%,高于前三季度71.8%的總體水平。
對此,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向記者表示:“今年車市超預期的增長,購置稅減半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指出,“購置稅減半政策實施后,乘用車市場出現了促進工業增加值穩增長和推動自主份額提升的良好綜合效果。”
政策是否延續存變數
資料顯示,去年9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對購買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實施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的優惠政策。也就是說,該政策將在兩個月后到期。
對于政策是否會延續下去,師建華表示,目前,中汽協正積極爭取,希望政策延續并盡快落地。因為若政策遲遲不落地,很多消費者便會選擇提前消費,透支市場。
不過,車企方面卻傳來了不同聲音。長安汽車副總裁(參配、圖片、詢價) 龔兵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據多方了解到的信息,今年底到期后,購置稅優惠政策取消是大概率事件。”他指出,受此影響,今年后幾個月的汽車銷量或將持續上升,到年末不排除爆發的可能。但由于提前透支了消費潛力,明年一季度車市或出現零增長甚至負增長。
一位汽車企業銷售負責人也向記者表達了類似的擔憂。他表示,在1.6L及以下市場,政策紅利對于車市的作用十分明顯。師建華指出,“如果明年1.6L及其以下車型購置稅減半的政策還能延續,預計車市的增速還能達到6%~7%;如果不能延續,那增速將會很低,可能不會超過2%,甚至出現負增長。”
由此看來,為平抑市場波動,延續并盡快出臺購置稅減半政策似乎是順理成章,萬眾期待的事情。
有市場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像購置稅減半這樣刺激市場需求側的政策,在一個市場的初期階段,或許能夠對銷量起到一定提振作用。但若想市場真正走向成熟,市場供給側的改革,比如使車輛生產企業提高生產水平,提升服務質量,生產出更安全、更高級、更舒適的車輛等等,才是必由之路。
師建華也指出,政策對車市的導向確實需要連續性,盡管目前車市增長迅猛,可從長遠來看并不是一件好事。事實上,關于車市供給側改革,今年10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便提出,“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
師建華表示,“目前中國汽車市場主要是結構性產能過剩,汽車消費剛需仍然很大,而國務院提出的新規正是起到預防結構性產能過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