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利之星車主維權事件發生之后,汽車經銷商收取客戶貸款手續費的合理性、合法性引起廣泛討論,銀保監局、市場監管局、稅務部門、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的表態引起不同解讀,成為熱門話題。
多家媒體記者在走訪4S店時發現,其實不僅是奔馳,寶馬、本田、大眾、通用等幾乎所有汽車品牌的4S店,都一定程度地存在收取金融服務費的行為。
所謂金融服務費,一般指的是車主貸款買車時向經銷商交納的服務費,或手續費,部分經銷商也會將金融服務費稱為商務咨詢費。
中消協在回應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時表示:汽車金融服務費應明碼標價,探索建立汽車消費領域信用公開機制。這一回應也惹來眾多消費者的疑慮:原來收取金融服務費是合法行為?
近日,代表經銷商利益的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汽車經銷商商會、上海市汽車銷售行業協會等多機構發文強調,目前法律法規并未明文禁止經銷商收取金融服務費,只要做到明碼標價、協商一致、依法納稅、即為合法有效的收費行為。
而上海市汽車銷售行業協會更因此在文中剖析了4S店為何一定要收取金融服務費的原因。
為什么4S店一定要收取金融服務費?
上海市汽車銷售行業協會在列舉專家意見時稱,以4S店為主體的汽車經銷商,主要收入來源包括:新車銷售、售后維保、汽車金融等幾個方面。其中新車銷售貢獻了主要的收入,但占比逐年下降;汽車金融服務業務近年來快速發展,占比逐年提升。
2018年以來,國內汽車消費增長乏力的狀況越來越明顯,乘用車銷量已連續多月同比負增長,今年一季度,我國乘用車銷量依舊延續負增長,同比下降13%以上。據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汽車經銷商商會《2018年汽車經銷商對廠方滿意度年度調查》數據顯示,有53.5%的經銷商2018年經營虧損;有27.1%的經銷商在2016-2018連續三年全部虧損。
文章稱,造成經銷商虧損的最主要原因是“進銷差價倒掛”,通常廠方指導價50萬元的新車,40萬元甚至是30萬元就能買到。
為什么車價下降的如此厲害?大多數汽車品牌廠方為了搶占市場占有率,仍以往年的增長率制定了較高的生產計劃,而當市場出現銷售困難的情況下,導致經銷商庫存深度居高不下,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全國經銷商平均經銷商庫存周轉天數超過50天,資金成本急劇攀升,經銷商為加快資金周轉,完成當年銷售計劃,只能通過“低價拋貨”,從而造成虧損,市場上80%的經銷商企業都無法幸免。
既然賣車是虧的,那經銷商減少從廠方進車可以嗎?上海市汽車銷售行業協會的回答是不可以,因為這樣會直接減少廠方商務政策返利,并直接影響經銷商利潤表現,令經銷商更是雪上加霜。
此種形勢下,汽車經銷商靠什么賺錢?當前經銷商主要的利潤來源來自于售后服務,而減少銷售虧損情況的途徑只能通過包括:金融、裝潢、保險等衍生服務來彌補銷售上的虧損。這其中就包含了時下熱議的“金融服務費”。
上海市汽車銷售行業協會稱,經銷商根據客戶需求提供服務,客戶為接受服務從而買單,這原本并無可厚非,只不過多年前汽車市場銷量和利潤持續大幅增長的時候客戶并不需要為服務支付費用,這才使得如今收取服務費是件看似“不正常”的事情。而記者在走訪多家4S店后也發現,那些不收取金融服務費的4S店,往往也是新車折扣較少的汽車品牌。
4S店模式困局:缺乏盈利能力
因此,在收取金融服務費表象的背后,我們不難看到,在長達20年的發展后,當汽車市場銷量和利潤出現不再保持高速增長的狀況時,4S店的經銷模式也隨之陷入缺乏盈利能力的困局。
據悉,作為一種能夠同時提供整車銷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務(Service)和信息反饋(Survey)等服務的經銷模式,4S店在過去20年隨著中國汽車保有量的增長而快速龐大。
事實上,這種盈利能力的缺乏不僅是市場的減速或者廠家的壓庫所帶來的問題,經銷商自身也應當進行反省。在其規模日益壯大的同時,消費者對汽車經銷商在服務能力——尤其是規范化流程方面的不滿也日益凸顯。《界面》記者引用J.D. Power《2018中國汽車銷售滿意度研究(SSI)》中的結論表示,中國消費者對不專業、不誠實、不規范的汽車經銷商表現出強烈反感。“價格不透明”、“來自經銷店人員的巨大購買壓力”以及“經銷店人員不專業”是汽車品牌失去客戶的主因,分別有14%、12%和10%的戰敗客戶選擇了上述三大原因。
一些新興造車公司,美國的特斯拉、中國的威馬、蔚來、小鵬等,也都認為傳統的4S店經銷模式存在問題,以體驗中心等多種模式進行新零售探索。但在它們真正取得銷量成功并獲取盈利之前,這些新模式要想對傳統汽車經銷商模式構成挑戰并不容易。
可以相見,4S店的經銷模式還將在一段時間內占據市場主流,只是它們必須直面提高盈利能力這一亟須變革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