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設計的發展方向是什么?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動車型上路,這個問題變得越發重要。有人說,應該要設計出有史以來最漂亮的汽車。而另外一些人則認為這個觀念太傳統。奧迪全球設計負責人馬克·萊馳特(Marc Lichte)對此有著明確的見解。近幾個月來,他和團隊一直密切關注這些變化。在接下來的采訪中,他講述了技術變革如何給奧迪的設計甚至設計流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距離奧迪隆重推出e-tron GT還不到半年,您說過,這是您設計過的最漂亮的純電動GT車型。接下來奧迪還將帶來哪些新作?
馬克·萊馳特:有很多——事實上,我們才剛剛開始。想想我們正在經歷什么?伴隨電動化,汽車架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可見的動力中樞不再是發動機,取而代之的是鋪于地板上的大型電池組。此外,更多數字化的可能性,特別是自動駕駛,將在未來幾年從根本上讓汽車發生改變。可能只有汽車取代馬車的時代可以與當下的變革相提并論。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巨大的技術挑戰。但它對汽車設計來說具體意味著什么呢?
馬克·萊馳特:這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說明。在過去的135年里,我們一直在由外而內地設計汽車。換言之,人們在設計之初就會先考慮這款車型定位于哪個細分市場,以及該使用什么樣的發動機。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設計了車身和相應的外觀。而只有在這些完成后,內飾設計才會被提上日程。
現在您想要改變既定的流程嗎?
馬克·萊馳特:沒錯。因為自動駕駛正在改變一個基礎認知:未來,駕駛員將不再需要一直把手放在方向盤上。以前,這在全世界似乎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如果沒有主動駕駛的需求,駕駛員將能夠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工作、娛樂或放松——一切皆有可能。同時,在沒有方向盤或踏板的情況下,內飾設計也有了新的可能性。簡而言之,我們將擁有更大的空間和更好的空間感。對于用戶來說,車內將成為他們個人的自由空間;對設計師來說,這是汽車新的設計核心。因此,設計過程將會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誰將坐在這臺新車中,又想要在車里做些什么?這是一個180度的改變。今后,汽車設計將不再由外而內,而是由內而外。
“由內而外”——其他行業和汽車制造商已經使用這一座右銘很長時間了。奧迪為什么現在要加入此行列?
馬克·萊馳特:這并不是一個口號,而是對個人出行的全新理解。舉個例子:想象一輛傳統的豪華轎車——超過5米長,黑色車窗。用戶坐在哪里?是坐在駕駛座上嗎?不,他坐在右后座。司機開車的同時,他可能正在使用后排娛樂功能。但在未來,如果駕駛方式改變,那么坐在前排舒適的座位上,暢通無阻地看到車外景色,或者擁有一套如同家里一樣的大型在線娛樂系統——這些對客戶來說會更有吸引力。對我來說,這意味著頭等艙一般的旅行體驗。
您是說類似航空公司為貴賓乘客提供的旅行體驗?
馬克·萊馳特:是的,不過我更愿意把它和私人飛機相比,而不是普通客機。人們將在車內度過高品質的時光。重要的不再是顯示器,按鈕,或開關,取而代之的是擁有舒適氛圍的寬敞空間。它就像是在家和工作場所之外的第三個生活空間。
長途旅行的全新奢華體驗,這非常棒。但是對于喜歡運動車型的客戶、以及家庭用戶、或在大城市通勤的人們來說,這也是為他們而定制的出行方案嗎?
馬克·萊馳特:不應一概而論。我堅信不同的車型在未來會有很大的不同之處。為了平衡多種不同的需求,或是為綜合各種解決方案的汽車時代已經過去了。取而代之,汽車制造的整體概念都是為特定的目的或使用場景量身定制的,無論是在大城市的短途旅行還是賽道上的速度競賽。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愿景?
馬克·萊馳特:恰恰相反。舉例來說,在2017年和2019年,我們分別推出了奧迪AI:CON和奧迪AI:ME概念車。它們當時是愿景所在。通過它們,我們展望了十年到二十年后的未來。相比之下,現在我們正在緊鑼密鼓地實現一個全新的車型系列。在慕尼黑車展期間,我們將發布這個系列的第一款量產導向的車型,奧迪grandsphere概念車。這個名字基本上說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