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斷上調年度銷量目標,到令其傲嬌的“20200戰略”,再到本次車展所展示的車型陣容,吉利汽車正在不斷變強。然而,信心滿滿地戰略目標也有可能向過去一樣化為泡影。在各大細分市場競爭加劇、汽車保有量增速不斷放緩的當下,“戰略激進、目標浮夸”已經成為吉利汽車的品牌IP。
在吉利汽車雄心勃勃的銷量目標背后,隱藏著靚麗浮夸的“自我矛盾”。
本屆廣州國際車展上,吉利汽車展出了帝豪EV、帝豪插電混動車型等多款新能源車型。從不斷上調的年度銷量目標,到“傲嬌”的“20200戰略”,再到本屆車展所展示的車型陣容,吉利汽車似乎處處向人們傳遞著一個信號:吉利汽車在不斷變強。然而,信心滿滿的戰略目標背后,“自相矛盾”、當前產能供給不足、負債總額不斷攀升等諸多急需解決的問題也開始浮出水面。
對于吉利汽車的當前現狀,汽車行業知名評論員顏景輝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有一個宏偉的目標是好事,但從市場變化、產品配套設施、新能源發展瓶頸等多方面考慮,吉利汽車要想在短期內實現既定目標并不容易。”
“雙重”目標背后
繼年度銷量目標二度上調至70萬輛之后,吉利汽車又在吉利控股集團創業30周年慶典晚會上正式發布了“20200戰略”。該戰略指出:吉利汽車集團到2020年實現年產銷200萬輛目標,進入全球汽車企業前十強。吉利汽車集團總裁、CEO安聰慧介紹:未來四年,吉利汽車集團將推出超過30款全新產品,產品將涉及轎車、跨界車、SUV、MPV各品類,覆蓋從A0到B級的各細分市場,以滿足不同的市場定位及需求。
而去年11月18日,吉利也曾在廣州國際車展前夕發布了“藍色吉利行動”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該戰略也明確提出,到2020年,吉利汽車要提前全面實現第四階段企業平均5.0升/百公里燃油消耗限值、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吉利整體銷量90%以上等五項目標。
綜合吉利汽車兩項發展戰略來看,吉利汽車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至少要達到180萬輛才能實現原定的新能源戰略規劃。按此推算,吉利汽車或將以后四年的發展重點轉移到新能源車領域,進而將現有的近70萬傳統燃油車銷量縮減至20萬輛,或是在完成180萬輛新能源銷量目標的基礎上,超額完成200萬輛銷量目標。就此問題,記者曾向吉利汽車官方采訪戰略規劃是否有變,然而,截至記者發稿,并未收到相關回復。
事實上,吉利汽車200萬輛的銷量目標并非首次提出,早在2007年,吉利汽車就曾計劃在2015年當年實現200萬輛銷量目標。8年后,吉利汽車以51萬輛的銷量收官,吉利汽車對外給出的原因為“中國及世界汽車市場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從吉利汽車發布的10月產銷快報來看,吉利汽車今年10月在中國市場的車型銷量為9.5萬輛。前10個月的銷量總和為55.5萬輛,共完成修訂后年銷量目標(70萬輛)的79%,與2015年同期相比,吉利汽車的累計增長率為37%。即便如此,吉利汽車要想在2020年實現20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仍需在完成今年70萬輛銷量目標的基礎上,每年實現30%以上的同比增長。而且要想實現180萬輛的新能源銷量目標,吉利汽車的銷量增速恐怕要遠超30%。“從吉利新能源汽車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它還不如北汽新能源的規模大,因此要想實現北汽新能源2020年60萬輛銷量目標的三倍,吉利汽車可謂壓力不小。”顏景輝指出。
難破產能瓶頸
要完成快速的銷量增長,良好的配套設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伴隨著吉利汽車的銷量快速增長,產能不足這一問題,也已經成為吉利汽車快速發展的阻礙因素之一。
河南鄭州吉利車主陳先生向記者反映,他今年7月在河南華澤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預訂了吉利博越車型,但被告知至少要等到3個月后才能排到號提車。據了解,這種狀況并非個例,吉利汽車集團總裁安聰慧本人在吉利西北9城9店同時開業的當日講述了自己曾在新疆遇到產能不足帶來的煩惱。安聰慧稱,新疆一家吉利4S店晚上到了一批新車,卻不敢在店里交車,因為曾有客戶因交了定金遲遲拿不到車而將車輛砸傷據為己有的情況。
據了解,加上今年9月份投產的寶雞工廠,博瑞、博越的產能瓶頸也只是逐步緩解。新釋放的20萬輛產能并不能讓吉利汽車放手銷售,至于帝豪GS+GL方面,臨海基地的計劃產能為每年25萬輛,其產能亦在上升當中,安聰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產能方面有一個爬坡的過程,短期之內并不能迅速緩解,銷量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達到目標。”
為了實現2020年的200萬輛銷量目標,吉利汽車計劃在張家口、臺州、長沙等13個地區增加130萬輛SUV、新能源整車產能。根據吉利汽車已確定的計劃部署,本次計劃將包括132萬輛乘用車(含新能源、SUV等)、10萬輛新能源商用車、10萬輛新能源商務車產品,157萬臺發動機(含汽油、燃氣發動機)、50萬臺變速器,以及30萬臺油電混動總成、150萬千瓦時動力電池。吉利遠程商用車品牌的近期發布,也從側面證明了該項計劃準確實施的可能性。
計劃內容顯示,SUV、中高端新能源車、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新能源混動總成、動力電池組等成為吉利汽車未來5年規劃投產的“核心”產品。若將吉利與零部件企業、地方產業園合資的項目均計入在內,上述項目總投資額已達900億元。
資金風險持續
為了“20200戰略”的順利實施,吉利汽車計劃將現有的690家4S店在年底增加至800家,進而實現2020年全國1750家的經銷商規模。所以,無論是130萬輛的產能擴充還是高達120%的經銷商增幅目標,都迫使吉利汽車要投入巨額的資金。而面對未來的四年,市場充滿了未知的變數,吉利的大規模投資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資金風險,畢竟沒有誰能夠保證中國及世界汽車市場不會再次發生重大變化。
在吉利大發展和大投入的背景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的負債總額也在持續攀升。2015年末,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負債總額為1200.14億元,較2014年末增長23.14%。盡管吉利資產負債率從2014年的74.90%下降到了2015年的74.41%。但在多品牌戰略發展下,吉利仍然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
此外,技術問題也是難題之一。以吉利汽車最近發布的遠程商用車品牌為例,吉利承認現階段新能源商用車受制于一定的技術水平和市場環境,并希望以較高的續航里程優勢和獨有的現代化智能技術撬動部分細分市場。但根據記者了解,影響輕卡用戶購買車輛的主要因素有兩點:價格和動力。
中汽協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在實體經濟低迷,環保升級,去庫存與產能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我國卡車細分市場,重、中、微卡均實現兩位數增長。而輕卡則遭遇到兩個百分點以上的下降,前9個月中,同比實現正增長的僅有4個月。事實上,輕卡市場此輪下滑時間已超過3年半,其主要原因是受實體經濟低迷與排放升級的雙重阻礙。2016年在國家去產能、去庫存政策的強壓之下,大量在崗人員離職。加上國家在東部11個省市強制執行國五排放標準,致使單車價格再度上漲,影響了消費。
按照現有的市場規律,新能源商用車通常要比傳統的商用車售價要高,雖然吉利汽車有能力在續航里程和乘坐舒適度等多方面保障車輛性能,但其相對較高的售價或許會成為商用車銷售的最大阻力。
除此之外,商用車的銷售數量還會受到維修是否方便、配件是否便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現有的商用車維修水準還達不到乘用車4S店的服務標準,吉利要想在產品服務商上取勝,勢必需要大力培養混動商用車專業維修人員以及盡可能多的布局維修網點,而這一切無一不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面對未知的市場變化,吉利汽車要想在四年內布局200萬輛銷售目標的配套設施,其資金投入方面的風險和壓力顯然都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