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品線缺乏支柱性車型,總體銷量規模徘徊不前的尷尬時期,上汽乘用車曾經一度希望銳騰這款有著戰略意義的車型,能夠助力企業突破整體銷量多年在20萬輛左右徘徊的境況,為上汽自主事業開辟一條新路。
然而,自2015年3月份上市,銳騰的銷量并未如上汽預期般的快速爬升,從月銷3000輛起步,經歷過短暫的上漲之后,最終維持在月銷不到5000輛的水平。這樣的情況或許隨著更像一次換代產品的全新銳騰上市有所改觀。
對此,上汽集團副總裁兼乘用車公司總經理王曉秋表示,上汽不會再為了差異化而差異化,名爵未來將秉承“有個性但不小眾”的目標進擊自主SUV市場。“車就是用來賣的,有市場、有銷量才是硬道理。”
接近上汽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此前名爵銳騰的工作作風和營銷模式更像是合資車企。此番銳騰改款上市,不論從外型、內飾的調整還是價格下探都可以看出,銳騰是真的放低身段,打算與自主品牌兄弟車企們近身肉搏了。
放低身段
名爵自主戰略轉型
如果單論產品力銳騰主打“性能SUV”,“8秒破百”、“38米剎停”、“與路虎四驅技術同源”等賣點并不輸分毫,但是否還要以“性能+英倫范”作為宣傳關鍵詞,上汽乘用車已經在揣度和反省,畢竟此前銳騰并沒有因為“性能”二字在市場上討到實惠。
對此,王曉秋表示,“性能第一只是一個臺階,怎樣滿足消費者的性價比才是重點。名爵銳騰采用‘蹺蹺板法則’——品質越級提升,性能全面向上,而購買成本則大幅縮減,價格逐級向下。正是通過雙向拉動,以達到性能第一、性價比第一的目的。”
此前有業內人士分析銳騰遭市場冷遇的問題在于其營銷策略。在這個十分看重顏值的時代,過于強調產品的性能,而外觀內飾過于“冷門”、更有人指出銳騰的內飾舒適性欠佳,對消費者需求洞察不清晰。上汽名爵對此也直言不諱,因此才會對上市僅一年的名爵銳騰進行大改款,希望在外觀與內飾的全新設計下,讓消費者重新認識上汽名爵銳騰。
王曉秋對記者強調,從上汽角度來說,針對現款名爵銳騰的內飾做了徹底的改變。“如果說榮威RX5,上汽是正在摸索用戶到底要什么,那么全新名爵銳騰的上市可以說上汽已經了解用戶所需”。
記者注意到,上汽曾經承諾三個月推出一款新車,尤其在榮威RX5上市之后,新車型更新速度更是有增無減。“通過多平臺推出如此數量的產品,是上汽十年的厚積薄發。上汽在經歷這么長的時間和消費者進行溝通和調研后,需要用優秀的產品對市場進行反饋,所以產品是一款接著一款。”王曉秋表示。
當談到多車型之間的定位如何區分時,王曉秋表示,榮威RX5偏穩重,而全新名爵銳騰很明顯是一款屬于年輕人的車。“名爵現在的路線定調就是,有個性但不小眾。這也是上汽未來的方向,這種有個性而不小眾的特點在接下來推出的新車中將均會呈現。”
王曉秋認為,產品必須有個性,但是又要讓大部分的人能夠接受。上汽不會再為了的差異化而差異化,車就是用來賣的,有市場、有銷量才是硬道理。
雙品牌并行
向SUV市場“要量”
記者觀察到,今年在榮威RX5強勁熱銷勢頭的帶動下,上汽乘用車一改此前銷量頹勢,不僅增幅驚人,還提前完成了年銷量目標,把一度在20萬輛左右徘徊的年銷量大盤拉進了30萬輛規模。值得一提的是,榮威e950更是成為首款進入中直機關的新能源汽車。這也是今年5月份中央明確指出“中央和國家機關配備更新公務用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要達到50%以上”之后,新能源汽車首次進入中直系統。
記者從上汽方面了解到,目前榮威和名爵渠道發展迅速。數據顯示,榮威的授權經銷店從之前的180家已經逼近500家,名爵品牌也達到280家。王曉秋對記者表示,越來越多的經銷商看到名爵新車之后,申請加入銷售網絡。“道理很簡單,他們認為自主品牌的春天來了,目前占據整個市場的43%左右的份額,且依然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廣州一家經銷商今年就開了八家店,上海申請的有幾十家”。
有接近上汽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因為上汽集團合資品牌眾多,此前名爵銳騰的工作作風和營銷模式更像是合資車企,奈何品牌力薄弱,雖然性能有目共睹,卻陷入了“得勢不得分”的尷尬境地。此番銳騰改款上市,不論是外型、內飾的大調整還是價格下探都可以看出,銳騰是真的在放低身段,打算與自主品牌兄弟車企近身肉搏了。
事實上,近兩年榮威品牌一直是上汽乘用車的銷量擔當,名爵無論是產品布局還是銷量方面,和榮威相比仍有所欠缺。而上汽乘用車的意圖非常明顯,希望名爵銳騰、ZS能夠和榮威RX5在SUV市場上形成合圍之勢。向市場“要量”。畢竟根據上汽乘用車的規劃2020年目標是10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