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汽車召回對于大家來說可能已經不算是個陌生的概念了,從十年前的2004年10月1日,《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的發布實施開始,十年的時間我國已經實施整車召回接近800次,召回車輛接近1700萬輛。應該說,監管部門或者生產企業在發現了汽車產品存在一些安全隱患或者質量缺陷之后,通過召回的方式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理,對于消除汽車隱患,保障交通安全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那么,在這十年的時間里,汽車召回到底經歷了哪些變化,目前我國的汽車召回的現狀又是怎樣的呢?來看今天的記者調查。
央視:
近年來,我國平均每年涉及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高達20多萬起,造成6萬多人死亡,直接經濟財產損失超過9億元。缺陷汽車一直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一個重大隱患。
為了減少缺陷汽車對道路交通安全的威脅,降低由于汽車缺陷導致的經濟損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在2004年3月15日正式發布了《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并于2004年10月1日正式實施。據統計,截至2014年9月24日,十年來我國已實施汽車召回791次,共1676.72萬輛。
采訪: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主任 陳玉忠
截至目前,僅通過汽車召回,為廣大消費者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38億元。根據我們的初步測算,十年來,中央財政為汽車召回每投入一元錢,就相當于為老百姓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70多元。
央視:
從《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正式實施以來,不僅召回車輛的數量連年上升,而且召回汽車的范圍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將9座以上客車納入召回管理范圍,2009年又將載貨汽車、掛車也納入召回管理范圍。
而與這些相比,召回制度的出臺和實施,更大的意義在于對汽車制造企業來說,加大了約束和管理的力度,增加了汽車制造企業在質量和安全方面的責任。 由于汽車產品的復雜性和特殊性,消費者和生產廠商之間的信息完全不對等,而這種失衡使得消費者處于絕對弱勢的地位,召回制度的出臺對于消費者來說無疑是多了一道保護傘,而對于汽車生產企業來說則是多了一道緊箍咒。
采訪:國家質檢總局檢驗司副司長 劉世遠
因為畢竟它隱藏帶來的問題,帶來的損失,它是要承擔很大的責任的,因為它是第一責任者,所以我想這是通過這個制度建設,也很好地約束了一些原來有一些所謂的僥幸的心理來去逃避一些責任,應該說這種現象越來越少。
央視:
雖然汽車召回制度的實施,對于我國的汽車質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這十年的時間,汽車召回制度的發展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我國第一起缺陷汽車召回出現在2004年6月18日,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與日本馬自達公司在全球同步召回馬自達6型轎車,涉及37000多輛。從此開始,我國的汽車召回工作正式起步,在汽車召回制度開始實施的2004年,一共有11家制造商實施召回13次,涉及車輛33.17萬輛。
而在這之后的4年時間里,召回車輛的數量基本維持在幾十萬輛的水平,與此同時,消費者對于汽車召回制度的認知還不夠全面,而消費者對于汽車召回制度的態度也影響了汽車企業召回的主動性,當時有不少消費者認為召回就意味著被召回的汽車質量不好,從而影響對被召回車輛品牌的認識和評估,面對消費者的這種認識,汽車企業的召回就顯得更為謹慎了。
采訪:汽車維修專家 闞友波
國內包括老百姓在內,包括主機廠,都一提召回都有點色變,或者是害怕,消費者是害怕我這個車怎么又壞了,這個主機廠是覺得這個召回我的損失有多大。其實這個召回在整個的汽車領域,尤其在國際領域,它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現象,我們會發現,其實真正在國際上負責任的企業,它的召回頻率非常高的,而恰巧一些不負責任的企業,它的召回頻率很低,并不能說不召回的企業車好,這個從總銷量就可以看出來。
央視:
而2009年到2010年涉及全球的豐田召回事件,讓公眾對汽車召回的關注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年豐田汽車在美國被發現存在油門卡滯的問題,2010年初,豐田公司在美國召回230萬輛問題汽車,隨后,召回的范圍不斷擴大,而這次召回事件也涉及到了我國,有7萬5千多輛國產豐田汽車被召回。
專家認為,這期影響深遠的豐田召回事件,對于我國的消費者來說起到了重要的消費教育作用,一方面讓消費者更加重視汽車召回的作用和意義,另一方面也讓消費者對于汽車召回逐步有了正確的認識,開始有消費者認識到,一旦發現隱患之后,汽車企業如果能主動及時召回也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而當消費者有了這樣的認識之后,對于汽車企業來說也減少了對召回不良影響的擔心。更為重要的是,面對消費者的關注,生產企業和監管部門都更加重視汽車召回了,尤其是國家質檢總局等監管部門加大了缺陷產品信息收集分析,缺陷調查,召回實施監督等工作的力度。
而也正是2004年到2014年每年召回數量和次數請見附件)從2009年開始,我國汽車召回數量開始迅猛增加,2009年首次突破100萬輛之后,在2013年我國汽車召回的數量更是創紀錄的達到了530多萬輛。
與此同時,我國汽車召回對于汽車生產企業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強。近年來,國家質檢總局直接促成了多起數量10萬輛以上的汽車召回。這其中就有大眾針對DSG變速箱問題的召回事件,國家質檢總局從啟動缺陷調查到要求大眾公司依法對缺陷汽車進行召回歷時一年的時間。
采訪: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中心汽車召回部主任 肖凌云
在召回實施以后我們繼續對大眾用戶的投訴以及大眾公司的這些召回實施的情況進行了過程監管。同樣發現了用戶在召回范圍外還同樣存在相應的問題,那么在后續大眾公司又陸續地進行兩次擴大召回,召回車輛達到60萬輛,總計因為大眾DSG問題召回數量將近100萬輛的情況。同時這也是由我們主動地去調查引發全球召回的一個案例。
央視:
搜狗大數據專門針對汽車召回的研究分析也證明,最近幾年消費者對汽車召回的關注程度確實有所上升, 2012年全年汽車召回的搜索量為384.61萬,而在2013年全年汽車召回的搜索量猛增到995.91萬,2014年截止到目前汽車召回的搜索量已經達到了830多萬,雖然平均月搜索量比2013年稍有下降,但是總體來說消費者對于汽車召回的關注和重視程度上升態勢非常明顯。
而且隨著消費者對于汽車產品和召回制度的了解不斷增多,更多消費者對于汽車召回的更加具體和專業。根據大數據公司的統計分析, 2012年以來,消費者關于汽車召回關注的問題類型,主要集中在汽車召回涉及的品牌和零件故障兩個方面,從近3年的趨勢來看,消費者越來越關注汽車召回事件中涉及到的零件故障問題,到2014年已經增長至18%。與此同時,消費者關注的零件故障的種類和范圍也在不斷擴大,2012年消費者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大眾的DSG發動機和其他品牌的氣門嘴問題上,而在2013年變速器、氣門嘴、輪胎、發送機等更多的零件故障和問題出現在了消費者關注的榜單上,今年消費者又將汽車懸掛、油泵、剎車等更多的零件問題加入到了關注范圍之內。
在這十年的時間里,我國的汽車召回可以說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和進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現在我國的汽車召回也并不是說就是非常完備,非常讓人滿意的,目前我國的汽車召回制度還存在一些問題,那么這些問題到底該怎么解決呢?繼續來看記者的調查。
今年,國家質檢總局進一步加大了對缺陷汽車的調查力度,截止到9月24日,共有71家制造商實施召回共二百多萬輛,其中受質檢總局調查影響召回一百一十多萬輛,占總量的55%。
但是就在汽車召回制度不斷發展的同時,也有一些問題在不斷暴露出來,甚至有些問題還比較嚴重。
在搜狗大數據提供的統計數據中,今年以來消費者針對汽車召回關注度最高的品牌是一汽大眾的速騰車,而關注的焦點則集中在了速騰車的后懸掛斷裂問題。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關于速騰汽車存在后懸掛斷裂問題和風險的投訴,在各大汽車質量投訴平臺都比較集中,在國家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缺陷信息采集系統中,也有相當一部分車主在反映這一問題。今年的8月14日,國家質檢總局表示,正式啟動對一汽大眾新速騰后軸縱臂斷裂問題的缺陷調查。
采訪:國家質檢總局執法司司長 嚴馮敏
我們及時啟動了缺陷調查,先后幾次約談了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現在我們正在進一步的擴大調查范圍,并組織專家進行分析論證和實驗檢測。
央視:
根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這次缺陷調查還在進行當中,而現在針對這個問題依然沒有最終的調查結論。
采訪: 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專家 王凱明
那么目前廠方提供的一些資料和說明,以及我們在現場看到的一些問題,大家可以看,這是一個已經斷裂的梁口,那么這時候當我把這個口,按照原來的斷縫吻合的時候可以看出,這個梁在這個縱壁在斷裂之前有可能已經產生變形了,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彎曲的程度和扭曲的程度,所以大家都會反映,投訴中說我開著開著正常的時候,突然就斷裂了,可是從我們現在追蹤到的案件和這個形狀以及斷口各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來,其實這個前面是以后產生了裂紋了,那么斷面是最后的一段出現的。
央視:
從展開缺陷調查到現在,已經過去一個半月的時間了,對于那些心急如焚的速騰車主來說,可能會覺得調查的過程非常漫長,因此相當一部分車主對缺陷調查的效率非常不滿。針對這個問題專家告訴記者,缺陷產品召回是一個嚴格的過程:首先信息采集的渠道就非常復雜,網絡、投訴電話、投訴信箱、4S店的或者專修廠的維修保養信息都是缺陷信息的采集渠道;其次對投訴信息進行分類和分析同樣是一個繁瑣的過程;而在發現問題和風險之后的調查取證過程更為漫長,而且這個專業而復雜的過程中,有可能面臨人力物力有限、技術支持不足等多方面問題。
采訪: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專家 王凱明
你比如說像人力,我們現在的人數加上實習的人不過7、8個,10來個的人,那國外的同類機構,光工程師級別的就有幾百人去調查,所以在人力的增加上。第二個設備條件,因為大家知道缺陷召回,它不完全是一個常規的實驗,它有很多的是很特殊的項目的實驗,所以我們這幾年已經申請國家支持我們做了實驗室的建設,現在實驗室正在建設過程中,有些設備已經是進行的調試和安裝。還有就是其他的一些規章制度,也有一個完善發展的過程。
央視:
目前缺陷產品管理中心主要依靠車主投訴、媒體報道收集信息,而同樣重要的車輛事故信息、維修故障信息、產品傷害信息、以及汽車零配件供貨商信息等主要掌握在公安部,交通部、衛生部等部門,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溝通和共享機制。
采訪:同濟大學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 教授 朱西產
缺陷鑒定也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旦認定了以后,由于缺乏這些數據庫的共享,最后我們希望(召回)是越多發現越好,(企業)它希望是越小越好,從公共安全角度來說,應該把所有的問題都找出來才好。所以它缺乏這個數據庫的話,這個戰果無法擴大。
央視:
因此要想進一步提升我國汽車召回的能力和水平,必要的硬件投入和基礎建設是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另外,消費者對于汽車召回的關注度雖然有所提升,但是消費者通過有效途徑,準確反映汽車產品存在的缺陷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采訪:律師 冒小光
召回條例當中,現在通過這種司法實踐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就是消費者的這種有效投訴,這個比例還是偏低的,因為汽車產品不同于其他產品,它的專業性比較強,很多消費者在向質檢總局缺陷產品中心投訴的時候,他們的信息并不完備,或者有一些缺失,導致了這種投訴的有效性的降低,顯然會影響到這個召回的主管機關,也就是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對于缺陷產品的調查。
央視:
有關專家告訴提醒消費者,在懷疑自己的車輛可能存在缺陷或者問題的時候,應該及時向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召回中心的信息采集平臺反映,一方面只有通過正規渠道反映問題,才能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只有更多的消費者準確反映自己用車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才能讓監管部門更全面更有效地了解車輛可能存在缺陷和問題,而這也是做好汽車召回工作的基礎所在。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數據,十年時間以來,汽車召回為消費者挽回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人民幣,汽車召回的功效和進步由此可見一斑。但是與此同時,我國的汽車召回無論是在制度上還是在程序上,還都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問題,例如,消費者反映的問題處理不夠及時,監管部門強制召回的主動性不足等等。專家指出,在目前情況下,總結這十年召回經驗的得與失的同時,借鑒發達國家在召回領域的立法經驗,盡快啟動我國的召回立法研究工作,是解決召回中各種現實問題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