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發布的召回公告,在剛剛過去的5月份,國內共有7個汽車品牌發布了累計7次召回公告,共計召回581,875輛汽車。至此,2017年1-5月國內汽車召回總量達到了4,586,018輛。
3月汽車召回集中爆發
縱觀前5月國內汽車召回量變化,3月份與其它月份召回情況形成了非常明顯的對比,召回量從2月的543,134輛“飛漲”至2,609,294輛,并且在4月份下掉至263,598輛。很顯然,這一情況與“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不無關系,2016年“3·15”之前就有大批車企召回的案例,有一部分車企為了避免被曝光,選擇在這個節點主動召回以減少投訴。
而從召回原因來看,安全氣囊仍舊是一大關鍵詞。在3月實施召回的車型中,仍有很大部分是受到安全氣囊故障的影響,例如華晨寶馬X1、昌河利亞納、進口寶馬420i、進口2016年款路虎新攬勝、英菲尼迪QX30等等。高田氣囊余波未了,以上有關車型仍有一部分故障氣囊來自高田,并且由于高田是全球第二大氣囊供應商,涉及面及影響力之大可能會繼續引發車企的召回,業內人士指出,相應召回可能會一直持續到2020年。
5月召回量回歸“正常”水平
從汽車召回數據上看,在經歷3·15前后的大范圍召回之后,相比4月召回數量的大幅下降,汽車月召回數量在5月回歸到了“正常”水平,與1、2月份基本持平,但數量仍舊不低。而從召回原因上看,在4月汽車召回中,超14萬輛禍起高田氣囊,而5月的汽車召回中,則并未有因高田氣囊而發生的召回。
另據蓋世汽車統計,4月國內共涉及12次汽車召回,3月49次,2月22次,1月也達到了36次之多。而正如以上所說,5月僅發布了7次召回公告,但是召回總量卻并未因此下降,甚至環比4月實現了翻倍增長。這主要是由于其中涉及到一汽-大眾高爾夫及速騰車型的召回,召回數量達到了577,590輛。
根據召回計劃內容,一汽-大眾本次召回范圍內的部分車輛,在空氣濕度較高、溫度快速變化和震動等特定情況下,保護車外照明燈的保險絲可能因過熱而失效,導致部分車外照明燈無法正常工作,存在安全隱患。一汽-大眾將為召回范圍內車輛免費更換改進后的燈光保險絲,以消除安全隱患。
汽車召回數量低至個位數
蓋世汽車通過整理前5月的汽車召回數據發現,在此期間汽車召回量低至幾輛高至近百萬輛,十幾輛的召回案例也不在少數。例如,今年1月,保時捷(中國)宣布召回部分進口2017款718 Boxster汽車,中國大陸地區共涉及7輛;3月,梅賽德斯-奔馳(中國)表示將召回部分進口2016年款GLE SUV系列汽車,中國大陸地區共涉及13輛;而到4月,其又宣布召回部分進口2016年款G500系列汽車,此次中國大陸地區共涉及6輛……而如果再將時間向前推,部分品牌“僅召回1輛”的案例也是有的。
生命無小事,任何一款缺陷汽車都不能放過。而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車企或是相關部門對缺陷汽車越發重視,即便是幾輛汽車出現問題,也要公開召回。另一方面,這也一定程度說明了,隨著技術的進步,更多以前未能發現的產品缺陷得以發現和改正,從而進一步降低安全隱患。
而不管是1輛還是幾百萬輛的汽車召回,業界所關注的還有一點,也即所謂的召回是車企主動召回還是被動召回,因為這體現了車企對于消費者訴求的重視程度。根據國家質檢總局此前發布的數據,2016年我國汽車召回活動所涉及的1132.56萬輛汽車中,75.21%是在質檢總局啟動缺陷調查情況下實施的,在召回總量中仍有兩成“召而不回”。顯然,車企在這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而“1輛也召回”做法及所展示出的態度值得車企去思考和學習。
當然,最好的情況是,汽車不再有召回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