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半年中國車市依舊圍繞著新能源、限購、排放標準等為主題,汽車銷量增長與能耗如何平衡?下一個限購城市將是誰?等等諸多問題,本文將逐一列出上半年影響汽車市場方面的相關政策,并逐一點評,分析這些政策對今后中國車市的走向。
1、軍隊采購自主品牌汽車
年初,經習主席和中央軍委批準,解放軍四總部印發《關于軍隊貫徹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的措施》(以下簡稱《措施》),該措施中指出,嚴格按編制標準配備公務用車,公務用車實行集中采購,選用國產自主品牌汽車。
點評:對于公務用車選用自主品牌這個話題,多年以來一直有提及。對于自主品牌的發展,政府部門的示范作用不可忽視。大眾汽車能在中國穩作多年的領頭羊,當年桑塔納和奧迪作為“官車”的形象功不可沒。
政府采購自主品牌汽車,過去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此次軍隊要求公務用車選用自主品牌,筆者認為若能貫徹執行下去,對自主品牌絕對是利好消息。目前自主品牌車型在品質上已經取得長足進步,若所有政府部門能采購自主品牌公務用車,自主汽車工業的發展也將迎來春天。
2、2017年全國成品油達國Ⅴ標準
2月1日,國家能源局印發了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通知,明確指出,年內將出臺成品油質量升級行動計劃:以今年為起點到2017年的三年,將作為全國車用汽柴油達標國Ⅴ標準的時間節點。
點評:根據權威部門檢測,達到國Ⅴ標準的輕型汽車,將在現有基礎上減排氮氧化物25%~28%,減排顆粒物82%。近年來,灰霾肆虐,機動車尾氣被部分專家指定為一大元兇,然而就在排放標準不斷進步的同時,油品的升級卻慢得讓人心急。國Ⅳ的車用著國Ⅲ的油,這讓人們越發替中國的油品著急。的確,在我國實施機動車排放國Ⅰ、國Ⅱ、國Ⅲ標準時,汽油質量標準分別比汽車排放標準滯后了兩年、一年半和一年零八個月。
目前中國大部分地區實施的汽油國Ⅳ標準規定,其中含硫量控制在50ppm以內,而歐洲標準規定汽柴油含硫量不超過10ppm,美國規定汽柴油含硫量不超過30ppm。即便如此,它還是歐標的5倍,美標的近1.7倍。
對于油品升級,最大的障礙就在于成本。從“國Ⅲ油”升級到“國Ⅳ油”,每噸93號汽油價格上調435元,即每升零售價上漲0.33元,每升97號汽油漲價0.34元。如果“國Ⅳ”升級到“國Ⅴ”,勢必還會繼續帶來油價的提升,而油品升級依舊還是老百姓買單。另外,國家排放標準從國Ⅲ升級到國Ⅳ,為了改造汽車的動力和排放系統,每輛車也增加了近千元的成本,而“國Ⅳ”升級到“國Ⅴ”,其價格也不會太低。
3、杭州實施限購
3月25日晚7時,杭州市政府就汽車限購一事在其官網發布公告稱,宣布從26日零時起杭州市實行機動車限購。至此,杭州已成為繼北京、貴陽、上海、廣州、天津之后的國內第六個實施汽車限購的城市。
點評:據統計,2013年杭州注冊乘用車28.4萬輛,約占中國新車注冊總量的1.9%,而2013年杭州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251.7萬輛,占據第九名。解決日益擁堵的城市交通最直接的辦法就限購,這種權宜之計并非大中城市的“治堵”之本,而且購車剛需客觀上一定程度存在。
而對于限購,很多尚未限購的二、三線城市也提前釋放了銷量潛力,武漢、鄭州等城市的經銷商不停炒作未來會限購,使消費者造成恐慌,提前釋放消費能力,這一舉措很有可能會影響到今年國內汽車產銷總量,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預計2014-2015年將會中國汽車產銷量會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而限購的壓力也會與日俱增。
4、控制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
5月7日工信部發布了《關于加強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簡稱《通知》),按照規定,到2015年我國生產的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要降至6.9L/100km,2020年要進一步降至5.0L/100km。
為了推動此目標的落實,工信部在《通知》中明確了一系列懲處措施,包括公開通報、暫停新車申報和停止新上產能審批等,可謂異常嚴厲。
點評:這則通知在汽車企業內激起了千層浪,使很多品牌尤其豪華品牌的車企坐立不安。像奔馳、寶馬,奧迪等品牌早已推廣他們的小排量發動機,但是類似于雷克薩斯、英菲尼迪以及其他豪華品牌,他們將面臨在未來2年內的大范圍以小排量代替大排量發動機的更新換代。據悉,像雷克薩斯NX、英菲尼迪Q50、英菲尼迪ESQ在今年已經準備推出2.0T和1.6T發動機,而以往以大排量為主的品牌,也會在這道即將實施的政令下,引入小排量發動機。
其實該政策的使用在全球很多國家施行,其中以美國最為嚴格,目的是提高汽車燃油的使用效率,促使技術改進。但中國和美國政策上最大的區別是在于美國實施的是企業平均油耗標準,意思是一個企業生產的同類車平均燃油經濟性要達標。而中國將要采取的標準是按照單輛汽車整車質量分等,也就是說單輛汽車要在所符合的重量段內達到燃油消耗量標準。
但中國的這一政策并不能很好的為純電動企業發展創造條件,在美國,很多純電動車企業的初期發展最重要的經濟來源手段之一就是向大排量車企出售油耗限值,而這筆資金可以幫助初期的純電動車企業獲得研發費用,其中就包括了菲斯科、Coda電動車公司等。
5、非運營乘用車六年內免檢
5月16日,公安部、質檢總局聯手發布了《加強和改進機動車檢驗工作的意見》。新規中指出,從2014年9月1日起,施行6年以內的非運營和其他小型、微型載客汽車(面包車、7座及以上車輛除外)免檢制度。在此期間,每2年提供交強險憑證、車船稅納稅或免稅證明后,車主可直接向公安交管部門申領檢驗標志。7座及7座以上的SUV、MPV車輛不在免檢車型之列。
點評:該《意見》的發布對國內車主非常有利,公安和質檢部門響應民聲制定《意見》對社會、對車主都是利好消息。今后,排隊驗車的場景將一去不復返。而檢測機構的拿、卡、要現象也將被終止。
但國內多數家庭對7座SUV/MPV需求量急劇攀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選擇7座車型作為家用車。而《意見》中明確指出7座SUV/MPV不在免檢范圍內,這樣很多私家車將不能享受該政策。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夠修改《意見》,讓絕大多數私家車都能享受到政策帶來的好處。
6、二手車鑒定評估規范實施
6月1日,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的《二手車鑒定評估技術規范》正式實施。規范中規定,從開始之日起,消費者購買二手車,可以要求第三方進行鑒定并出具報告,再根據報告選擇是否購買該車輛。
點評:過去購買二手車,都是憑借消費者高超的眼力和多年來的“實戰經驗”購買,容易形成“賭博”的心里,現在出臺的這套規范,確實給購買二手車的消費者吃了一顆“定心丸”,有利于二手車市場的良性發展。
但是這套實施規范并不完善,目前國內并沒有對二手車鑒定評估師的培訓、認證、技能考核、知識更新等方面具有高度的權威性,也負責進行全方位的監督。
另外,我們國家也沒有二手車鑒定評估機構,在國外,該機構要看其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是否為市場所認可,一般新成立的小型評估機構很難在競爭中立足。通過市場競爭,一般會產生一兩家全國性的二手車鑒定評估企業,這類企業發布的數據比較權威,二手車評估報告公信力強。
在美國,一輛二手車會有包括維修、事故記錄在內的一整套信息檔案以保證車輛的可追溯,類似于汽車的“身份證”。美國Ⅱ手車市場規模居世界首位,在過去十年,美國新車的年平均銷量為1600萬輛,而二手車的年銷量卻高達4000萬輛以上,基本上是新車的2~3倍。
7、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
7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決定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圍繞推進簡政放權,通過相關法律修正案草案和行政法規修改決定。
會議決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對獲得許可在中國境內銷售(包括進口)的純電動以及符合條件的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三類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公布車型目錄,讓更多人選擇綠色出行,為可持續發展增添能量。
點評:新能源優惠政策的推出一方面提高了車企發展新能源車的熱情,另一方面降低新能源車的購置成本,有利于對消費者普及和推廣新能源車,對新能源車的發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但目前車市競爭激烈,只有增強新能源汽車對傳統能源汽車的可替代性,提高新能源汽車的性價比,才能在市場上對傳統高耗能汽車起到擠出效應。
相比于此前的補貼政策,此次免征車輛購置稅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推動力將會更大。一方面,從政策效果來看,我國曾經在2009年出臺汽車產業和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針對小排量汽車減免車輛購置稅,催生當時汽車產銷量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地方保護的因素,地方補貼遲遲無法落實,導致新能源汽車異地推廣面臨困境,而此次購置稅免征打破了地方界限,所有的新能源汽車都將受益于利好政策帶來的價格優勢。但阻礙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主要原因不是價格,新能源車若要真正邁向由政策拉動過渡到市場拉動的快速發展階段還需要在基礎設施、技術、安全、售后服務、產品質量等多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