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先生家在北京昌平,2014年結婚后,感覺沒有車不方便,想買一輛車,經家人長時間看車、了解,鎖定了吉普指南者2.4豪華版。因當時這款車車價26.99萬元有些超出預算,遲遲沒有降價,費先生也就一直沒買。
今年1月份,費先生在太平洋汽車網上看到一家叫做北京京通宏遠汽車貿易公司的汽車銷售企業正在做活動,價格大幅度下降,并且,這家企業是經過太平洋汽車網認證的可靠的車企。車價為21.79萬元,并且贈送2萬元大禮包。
費先生考慮為認證企業,又多次打電話核實后,便宜這么多,還送2萬裝飾,懷著激動的心情,費先生就準備到這家公司準備提車。
不過接下來,費先生遇到的情況讓他心情一下沒那么好了,他覺得自己被騙了。
據費先生講,這家京通宏遠經銷商的地點在西三旗橋南有個叫城市汽車展廳的地方,費先生當時進去就有些懷疑了,跟網上的圖片不一樣,而且有些簡陋,里面只有一輛海馬汽車的越野,和一輛北汽汽車,進去里面的工作人員也顯得很不專業。
費先生和家人問了車價,一個工作人員的接待了他,確定車價就是向網上寫的一樣,21.79萬元。費先生要求去看現車,可這個工作人員始終不同意他先去看車,只說保證車是在4S店提,發票都是4S店的票,費先生和家人的意見是,如果車沒問題,4S店的車價格也是21.79萬元,肯定購買了。
京通宏遠的工作人員算一下價格,算上車價、稅錢(費先生忘記這個稅是怎么寫的了)、上牌費、保險錢、一共25.8萬元,還贈送了網上所說的大禮包,包括DVD導航、倒車雷達、大包圍腳墊、四季墊、香水、方向盤套、底盤裝甲、封釉、貼膜等。
談妥價錢,接下來是去4S店交錢提車,京通宏遠的工作人員絲毫沒有透露去哪家4S店,只借口說是怕是檢查的,查價的。費先生提車心切,也少了一些懷疑,工作人員要他先支付1000元押金,怕到了4S店不買了。
費先生告訴中國質量萬里行投訴部,因為當時圖便宜心切,還是給了這個錢。帶費先生一家去4S店提車的人換了另一個工作人員,去到的4S店是位于東五環來廣營橋西北角的北京匯杰偉業JEEP4S店。這時費先生才發現,在太平洋網上掛的經銷商認證圖片,正是這家4S店,費先生明白,這家4S店跟那個經銷商有著不小的關系。
在北京匯杰偉業JEEP4S店里,費先生很快提了車,但是寫發票時候,寫的錢數是23.69萬元,這家店的工作人員說,回去差多少補多少就行了。費先生也沒在意,提了車又回到京通宏遠那邊,工作人員說給我們出保險去,讓他先去做裝飾(也就是贈送的2萬塊錢大禮包)。這時候,另一個工作人員出現了,就是太平洋網上掛的京通宏遠經銷商的聯系人張某。
費先生隨后去了汽車配件城做裝飾,導航、雷達沒裝,底盤封釉沒貨,沒裝,只做了前門玻璃貼膜,封釉,拿了香水和方向盤套、坐墊、腳墊;氐骄┩ê赀h店里,張某說出保險的機器壞了,讓他第二天再來。費先生走之前,張某拿出了一個協議讓費先生簽,費先生當時也沒想到為什么會有個協議,也沒有注意看協議的內容,因為車都已經到手了,放松了所有的警惕,就在上面簽了字,回家了。
第二天中午費先生再次來到這家店,張某說這邊保險機器還是沒好,讓費先生跟他去位于南三環的總公司去拿保險。
到了之后,費先生看了下現場的環境,心一下子就涼了。進去所謂的總公司,張某讓他把剩下的錢結一下,并拿出最后簽的那個協議,說交裝飾錢。費先生說那不是都是贈送的么?張某回應說:“協議里寫的,贈送的是安裝費,不是贈送這些東西的費用,只是安裝。”費先生仔細一看,自己受騙了。
費先生告訴中國質量萬里行投訴部,尾款金額大概有三萬多,費先生認為贈送的哪兒能收費。讓張某趕緊出保險。張某回復他說:“不交錢,不給出保險。”
在減去沒有安裝的裝飾后,最后剩下1萬塊錢尾款,費先生說1萬塊錢都是包含在那2萬元大禮包里。張某咬定簽的那個協議,就是不給費先生出保險。僵持了一個小時左右,費先生決定自己上保險。
車子保險一共是8000元,費先生一想,這樣能減少被騙的數額,他拿上東西準備走,突然張某追出來說:“要不咱們寫個條子,你回來給我錢,我給你出,你要不給錢,保險就不給出了。”費先生沒有同意,張某又說:“拿上交購置稅的單子去你上牌子的地方交稅。”
費先生一看,購置稅有兩萬多。他對張某說:“匯杰偉業不是寫的單子上面有稅錢么?”張某說:“那個是增值稅。”費先生回應說增值稅不是含在車里的么,4S店都是這樣的。張某回復他說在他們店里買就不含。(之前有個單子也被他們銷毀了,費先生記得上面寫的是購置稅,只是記不太清楚了。)
費先生當時氣得不行,之后突然想明白了,為什么4S店寫的發票是23.69萬元,因為4S店得數是車款,含有增值稅的。
費先生后來回憶了一下這次購車的經歷,首先從太平洋汽車網站說起,在網上認證了,報價和一些優惠信息卻不是真的?費先生又仔細研究了簽的協議,協議最后有寫,保險只含有交強險,不含商業保險,就是說,就算給京通宏遠一萬塊錢,保險業是不會給上的。前后他要在承擔兩萬八千元。
在整個購車過程中,費先生每經歷一個環節就換一個人,他覺得最大的禍端就在于這家4S店,如果不是真的去4S店提車,也就不會上當了。他們打著4S店的旗號,招搖撞騙,收經銷商的回扣,這種現象不是個例,是個普遍現象。
從費先生這個案例可以看出,首先車主相對急于購車,這種心態在很多消費者身上都會出現。消費者往往會在這種節骨眼上被購買新車的喜悅沖昏頭,加上經銷商銷售的不斷鼓吹和慫恿,這種非理智消費經常出現。在此案例中,消費者顯然沒有和經銷商當面理清簽署的各種協議,在簽完之后才明白多花了不少冤枉錢。
通常情況下,二級經銷商的低價陷阱往往設定了幾種環節,讓消費者覺得優惠力度大,一下被吸引過去。中國質量萬里行投訴部在此提醒消費者遇到一些二級經銷商低價賣車時要警惕:“購車需謹慎,不要被優惠信息一下吸引,對車不是很懂的消費者,建議從當地正規4S店購車比較安全。有時部分二級經銷商也會以4S店自居,欺騙顧客眼球,顧客可撥打品牌公司電話查詢當地正規4S經銷商,或者去官方網站查詢當地4S經銷商情況,辨別真偽,以防上當受騙。”
此外,還特別要注意二級經銷商慣用的手段。
1、 偷梁換柱 賣水貨車
部分二級經銷商以消費者對車輛基本配置不清楚為武器,把標配車稍做改造當作高配車型來賣,從中牟利。此外,很多二級經銷商會將4S店的試乘試駕車低價買入,將里程表傳感器拔掉,在試乘試駕一段時間后,再將傳感器按上,此時車輛行駛里程與新車無異,由于輪胎磨損嚴重,經銷商會重新安裝原廠新輪胎,由此把試駕車當新車賣給消費者。一般客戶很難發現其中秘密,甚至有些店會進行重新覆膜,顧客還沾沾自喜以為買到便宜車時,其實已經被宰。某些二級經銷商會將國外的“水貨車”翻新,還有一些二級經銷商會大量低價從4S店購入庫存車輛進行銷售,然后按照新車的價格賣給消費者。
2、稅費繳納有貓膩
大多數第一次買車的消費者可能都不知道汽車購置稅的計算方法,其實購置稅的計算方法很多,例如發票開具價格再除以11.7等等,但是一些二級經銷商往往會在這個環節省略“發票開具”這幾個字,以原車價格來計算。這時如果以優惠4萬元的價格購車的話,那么按照他們的算法相差就很多了。
消費者可以學習一下購置稅的計算方法,簡單的說,車輛購置稅實行從價定率的辦法計算應納稅額,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計稅價格×稅率。另外,在計算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用發票開具的價格來計算,這樣就可以避免花錯錢了。
一些二級經銷商還會以某車征收最低征收額為借口,收取消費者大概的購置稅費用,就是所謂的多退少補,但是對于消費者而言,繳納購置稅時候的發票是沒有任何用處的,而購置稅的那個藍本上面也不會有任何繳納費用的體現。
有的經銷商還會在稅費繳納上大做文章。他們會告知你應繳納的稅費內容包括購置稅n元、工商驗證費3500元、出庫費200元以及復印費2元。要知道,工商驗證這項僅僅是在你的發票以及合格證(關單、商檢單)上面蓋章并錄入你的車輛信息,這是免費的。
3、禮包贈送 小心以次充好
在一些綜合經銷商的購車周旋中經常能夠遇到贈送價值幾千元禮包的情況,以滿足消費者的心理價位。就禮包內的裝飾或產品來說,大部分都是以次充好,具體包括貼膜(主流品牌車膜在綜合經銷商的定價會比汽配城貴一倍以上,而且綜合經銷商還有可能以次充好)、地膠(鋪地膠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衛生,真正的汽車地膠整體是無接縫的,但綜合經銷商贈送的一般都是仿制有縫的假地膠,不僅起不到防水防塵的效果,刺鼻的甲醛還會有害健康)、腳墊(如果不是原廠腳墊最好別要,行車過程中如果腳墊發生移位將是件很危險的事)、真皮座椅(同樣產品的價格同樣會比市場上面貴不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