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奧迪廠家能給我一個合理解釋,異味已經一年了,毒奧迪,誰還敢要”。
日前,深圳車友鐘先生反映,自己于2016年4月在深圳購買了一臺奧迪A4L,異味嚴重甲醛超標。
鐘先生講述了自己的遭遇,“車開了一年一直以為是新車味道沒有注意,今年高溫天氣開窗行駛老是有股異味飄進車里來,百度搜索才知道要換隔音棉,投訴到廠家后,4s通知換隔音棉,說是隔音棉有問題換了就會好”。
2017年4月,鐘先生在4s店換隔音棉,換了隔音棉后第二天那異味又出現,。“去店里查原因,車后備箱異味嚴重,接著丟了備胎、鏟了后備箱止震片,全車只剩下鐵皮,一樣有味道并且甲醛一樣超標”,然后鐘先生去車友群跟朋友交流,朋友告知是機艙串氣問題,于是鐘先生封了發(fā)動機艙,行駛中的異味基本算是解決了。
“但是車內異味還是嚴重,關窗行駛半小時以上感覺頭暈刺鼻,用快速測甲醛的儀器一測,甲醛超標5-7倍。到現在已經跟4s折騰了兩個月還是沒有解決問題,只是異味要輕一點”。
其實,鐘先生反映的問題,并不是個例,奧迪異味問題已經由來已久。
奧迪異味問題最早可追溯至2013
不僅奧迪A4L,奧迪A6、Q5,全部都有人投訴車內異味的問題,出現異味的車輛最早時間可以追溯至2013年,且數量不少,并且大眾旗下多款車型出現同樣異味。
2016年3曰 ,《中國質量萬里行》報道斯柯達汽車異味嚴重,來自劣質中控棉。
“拆下的舊件確實有惡臭”,廣東佛山柯先生同樣購買的是上海大眾斯柯達新明銳,購車時間是2014年10月,車輛出廠日期2014年7月。在柯先生購買一年后,車內逐漸出現車內異味,且越來越嚴重,與廠家及4S店反映后,4S店答復為中控臺下方的隔音棉質量不良,從而散發(fā)出異味。
柯先生說,2015年年底在4S店索賠,但新配件換上去后約一個月時間,又有相同的臭味從中控內滲出來,特別是天氣熱或行車一段時間,機溫升起來后,臭味更加明顯。
來自深圳消委會消息,今年以來深圳消委會收到116宗關于奧迪Q5車內異味濃烈的投訴,其中深圳地區(qū)投訴78宗。
奧迪Q5陸車主表示,車已經買了兩年多,氣味一直都在,“夏天特別天氣炎熱的時候,停在露天打開車門,很刺鼻,沒法坐進去。”
2017年6月8日,深消委就收到的多起有關奧迪Q5車內異味的投訴,向一汽-大眾發(fā)出的《調查函》提到三個問題:目前一汽大眾已為多少臺奧迪Q5(生產時間為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更換隔音棉;異味的源頭是否來自于車內隔音材料;以及對提出更換隔音棉的奧迪Q5車主,一汽大眾是否提供免費更換服務。
雖然《調查函》僅僅提到奧迪Q5問題存有異味問題,但實際上大眾系多款汽車車內空氣質量飽受詬病為時已久,而產生異味的原因最終均指向車內的隔音棉材料。
異味產生是因為車企偷工減料
業(yè)內專家指出,車內異味的問題基本都源自于偷工減料。能發(fā)出這類異味的車內配置,皮革座椅、發(fā)泡海綿、儀表板、車門內襯板、車頂氈、腳墊中的化纖成分、阻尼片、隔熱層、以及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的粘結劑、增塑劑和柔革劑。這類物質一旦受到高溫加熱就會釋放氣味難聞且對人體有害的甲醛、苯等氣體。
阻尼片,它是一個是貼在車身內表面的一種粘彈性材料,緊貼著車身的鋼板壁上,主要是為了起到減少噪聲、減少震動的作用,也就是起到阻尼作用。一般情況下阻尼片的材料都選擇高分子樹脂、橡膠這類比較環(huán)保的材料。但從這幾款車上找到的阻尼片的材料,經過鑒定其主要成分和材料性質是70號瀝青。瀝青大家應該都熟悉,是一種煤焦油或石油提煉之后的廢渣,這種材料受熱之后會發(fā)出含多環(huán)芳烴、硫、酚的有害氣體,這類物質是明確規(guī)定的一類致癌物質。在多環(huán)芳烴中主要的有害成分是苯并芘,它是一種突變原,強力的致癌物質,而且溶脂性很強,吸入后會粘附在肺粘膜上對人體造成極大傷害。
大眾對異味問題敷衍了事
大眾系多款汽車出現異味,3月10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聯合發(fā)布《關于“聯合開展服務行動、保障車內舒適體驗”的聲明》。
《聲明》旨在解決部分車輛可能遇到的因隔音材料引起的內部異味問題;為車主提供免費更換相關隔音材料的服務。根據《聲明》,免費更換隔音材料的“活動”將從2017年6月份逐步開展。
《聲明》還提到涉及此事的車型有:奧迪A4L、奧迪Q5、奧迪A3、大眾邁騰、大眾CC、大眾高爾夫和斯柯達明銳共9款車型,生產時間從2013年1月跨至2016年4月。
據悉,深圳消委會向一汽大眾發(fā)出的《調查函》提到的三個問題,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除了6月19日獲回復 “正在積極聯系相關部門對問題給予回復”,暫未獲其他答復。
業(yè)內人士認為,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對待缺陷問題敷衍了事,沒有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
大眾既然已經知道“部分車輛可能遇到的因隔音材料引起的內部異味問題”,就應該認真調查,在產車輛立即更換材料,對已經銷售的車輛,應積極主動召回,檢查更換可能引起內部異味隔音的材料,而不僅僅是發(fā)布一個申明了事。在《聲明》發(fā)布后,問題依然不能解決,面對有關部門及消費者的質疑,大眾也沒有認真對待。
近日,有關奧迪異味問題的報道、網友留言評論充滿網絡,聲討不斷,而單單一汽大眾對奧迪異味問題無動于衷。
奧迪在華下降的不止是銷量
2017年1-4月數據,奧迪在華累計銷量僅為16.30萬輛,同比下降15.9%,從而奧迪也丟失了保持29年的豪華品牌在華銷量第一的寶座。
業(yè)內分析,奧迪雖然常年保持銷量冠軍寶座,但因產品、設計、技術取向等問題,作為第一個在中國合資生產的豪華品牌,其“先入為主”的優(yōu)勢已經逐漸減弱,奧迪與寶馬、奔馳之間的銷量差距逐年縮減。
業(yè)內從數據分析,奧迪終端折扣率開始走高是從2015年4月開始,2015年一季度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增速明顯放緩僅為3.3%,與此同時奧迪同比增長也下滑至7.1%,這讓奧迪意識到潛在危機。此后,奧迪在終端就開始實行了“以價換量”,但也未能遏制其在華銷量增速的下滑,以及寶馬、奔馳與奧迪之間銷量差距的縮小,而終端折扣率高居不下的結果就是用戶對奧迪這一豪華品牌形象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