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阿甘正傳》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的下一塊是什么味道。時光的魅力也恰恰在此——我們雖然牢牢掌握著選擇生活的權利,卻怎么都猜不到下一個驚喜會在何時,以何種方式降臨。
1985年,改革開放剛剛起步,人們已經初步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生活富足。50年代流行一時的“四大件”——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及手表不再稀罕,冰箱、彩電、洗衣機、錄音機組成的“新四大件”逐漸進入千家萬戶。
那一年,車展第一次走到中國百姓身邊。1985年7月3日,第一屆上海國際車展開幕,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328家廠商參展,展館面積達1萬平方米,開幕第一天場館就擠進去兩萬多人。
首屆上海車展分為5個展區,其中包括在露天廣場上舉辦的中國汽車工業展,當時展出了天津大發微型車、南京依維柯貨車等合資產品,還有已載入中國汽車史冊的桑塔納。就在那屆車展前的1985年3月,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剛剛成立。上海大眾的建設不僅開啟了中國汽車合資的紀元,也為中國汽車工業向現代轎車工業轉型奠定了基礎。
1990年,車展來到了首都北京。兩萬平方米的展廳里陳列著17個國家和地區的173臺汽車,但其中絕大部分是特種工程車和大客車。當時有媒體報道稱:“第一屆北京國際車展參展的國內展車中,只有合資的桑塔納轎車和北京吉普切諾基還看得過去。”那一年,中國汽車銷量為50.9萬輛。
時光的年輪又多了三圈。在第五屆上海車展期間,豐田成為第一個在中國內地用車模吸引觀眾的汽車公司。自此,車模成了中國車展上與車媲美爭輝的一道靚麗風景。也是從這一年的車展開始,頂級品牌勞斯萊斯、賓利迎來首秀,奔馳、寶馬等豪華品牌成了車展不請自來的?停瑥V告、新聞發布會、專場展示會,全球各大汽車企業開始對這片東方熱土垂涎。
1996年北京車展,歷史上第一次細分了專業觀眾日和普通觀眾日;1997年上海車展前,上海通用宣布成立,并攜首款國產車型別克新世紀亮相;1999年上海車展,廣汽本田第一款中高級轎車雅閣來到中國消費者面前,4S店模式從此開始。20世紀的最后幾年,上海、北京兩大車展互相追趕以完成自身進化的同時,中國汽車業也暗潮涌動。
時間進入21世紀。2001年年底,中國正式加入WTO,其后10年,中國汽車市場如同駕上筋斗云的孫悟空,增長速度沒有最快,只有更快。那一年,值得銘記的還有“沒賣過冰箱就造不好汽車的攝影師”李書福。2001年12月9日,李書福的轎車準生證上終于蓋上了公章。這個“汽車瘋子”做出承諾:造中國老百姓買得起的車,三五萬元就能買的吉利車。在吉利之后,比亞迪、力帆都拿到了轎車生產許可證,汽車市場正式對民營資本放開。
2003年,國內第三大車展廣州車展誕生。伴隨著汽車銷量的增長,各個地方的小車展也上演著“超生游擊隊”。首先是省會城市,慢慢的三線、四線、五線城市,甚至一些縣城也來湊熱鬧,大辦特辦“國際車展”。參展商數百萬展費砸錢、露點車模的低俗炒作、概念車首發車的冷場、天價豪車成為富豪的炫耀對象……車展快速膨脹后的弊端已經隱現。那一年,國內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了400萬輛。
奇瑞、吉利、華晨、江淮、長安、力帆、天津一汽……在2005年的上海車展上,自主品牌讓人揚眉吐氣,拿出了多款全新車型。從北京到上海,參觀車展漸漸成為百姓業余生活的一種潮流,車展也成為城市的另一個狂歡節。展館面積在增加,觀展的人數也在攀升。
2008奧運年,世界遭遇金融危機,中國政府推出“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將汽車產業明確列為重點發展行業。一年后,中國汽車產量突破1379萬輛,一舉成為世界第一汽車生產大國。20多年間,中國汽車產量翻了近30倍,接下來的若干年里,汽車產銷量繼續兩位數增長,第一寶座也從未旁落。2009年的上海車展,全世界的汽車巨頭紛紛來到中國,中國市場儼然成了跨國公司的救世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那一年上海車展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法蘭克福、日內瓦、底特律這些百年車展。
接下來幾年的車展,規模和數字的膨脹不再能勾起我們的熱情。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車展采訪隊伍里出現了一支新興力量——由中國青年報發起的注冊大學生記者團。作為車展萬名記者中,唯一一支由在校大學生組成的采訪隊伍,他們與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文德恩、本田社長伊東孝紳等車企領袖頻頻過招,在國際車展的舞臺上留下了來自象牙塔的青年吶喊聲。
2012年,干露露的布條裝把車模低俗炒作推向了“新高峰”,成為當年北京車展的一個污點,隨后首都文明辦對該不文明現象提出批評。2014年,北京車展與各參展商簽署文明參展公約,杜絕不文明現象的發生。不過,走了車模,來了明星。某展臺請來的金秀賢由于人氣過于火爆,導致車展現場封館,發布會延期。
在經歷了長達十幾年的爆發式發展后,中國汽車產業已經進入平穩發展的“新常態”。在“互聯網+”時代,3D打印技術的發展、特斯拉的一夜爆紅、IT企業宣布造車計劃也給傳統汽車行業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喘息之余,車展和車企管理層都開始冷靜并反思,畢竟,冒險和激進并不利于長遠,成功者將是那些在產品技術、品質、管理水平和營銷能力上達到平衡的企業。
30年時光匆匆,第十五屆上海車展即將開幕。無數金屬羽翼的“大鳥”即將從世界各地向遙遠的東方古國飛來,就像14世紀末的那群歐洲人不遠萬里來中國實現“黃金夢”時的渴盼。聽說,今年的上海車展,車模徹底取消了;車展換了一個更新更大的展館,新能源車和電動車將成為本屆車展的主角;中國青年報的大學生記者團也將第五次登上車展舞臺。期待6天后,上海車展這顆巧克力糖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與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