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消防安全 市民投訴超千件的是這個問題
2023-10-09 北京日報 點擊:次
開年以來,本市發生了數起火災事故,導致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損失,春季消防安全再敲警鐘。1月1日至今,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12345服務熱線接到的有關消防安全的訴求已超過1300件,其中,市民對消防通道是否暢通的問題尤為關注。記者趕赴市民反映較為集中的點位探訪調查。
金隅泰和園小區
車位不足,消防通道常被占
“這大概是我3年前給街道社區提過的建議,現在疫情防控形勢沒那么緊張了,我想再提一次。”居民吳先生(化名)說。朝陽區金隅泰和園小區高樓林立,密集的居住也帶來了大負荷的停車需求。2月15日傍晚記者走訪時看到,小區里能做停車場的地方幾乎都施劃了車位,為了保障車行暢通,小區里巧妙設置了行車的微循環,但車輛占用消防通道的情況仍讓居民備感困擾。居民們認為,如果相關部門能更合理地規劃布局小區公共空間,是有可能讓車主自覺讓出消防通道的。
與本市多數小區情況相似,在金隅泰和園小區,停車需求遠大于車位數,晚回來的居民常常為停車問題頭疼,停車只能“見縫插針”。進入小區,各處都能看到禁止占用消防通道的提示標語及警示牌。南北向的主干道很寬,從行車標識線上可以看出分成了進出兩條車道。時至傍晚,小區車位逐漸停滿車,有個別車主開始把車停在了出車道上,但這條出車道恰恰是小區最主要的消防通道。在小區的最北側,有一條東西向大路,路口顯要位置設置了禁止占用消防通道的警示牌,但是晚9點以后,這樣的警示便不再管用了。
小區不少車主都遭遇過這樣的問題,因為沒地方停車,傍晚把車暫時停到了小區支路的拐角處,第二天一早發現車被蹭傷了。居民吳先生說,試想私家車都時有剮蹭,轉彎半徑更大的消防車要是想通過,豈不是更難了。
居民說,大家目前有“兩個發愁”,一個是晚高峰沒地方停車,占用消防通道的現象難以根除;另一個是早高峰行車難,最嚴重的時候,連小區的行車微循環都癱瘓了。“其實這兩個問題都與小區空間設計有關。”
“比如我們小區里的樓都很高,帶來的問題是車多人多,但是優勢也應該看到。”居民吳先生說,因為樓很高也很密集,帶來了很多天然的陰涼地。“其實社區可以測算一下小區里各區域每天的日曬時間,把長時間處在背陰處的綠植挪移到居民休閑活動的區域,一來可以讓居民更親近綠植,二來也可以騰出更多的停車空間。我相信現在車主占用消防通道停車都是無奈之舉,但凡有合理的停車位,干嘛要堵路呢?”
記者梳理發現,1月1日至今,市民通過12345熱線反映消防安全相關的問題當中,消防通道被占、大門被堵的投訴量占比達39.6%,其中,因老舊小區停車難引發的相關問題占了絕大多數。
新安中里小區
“說一套做一套”,警示線上停滿車
“也劃線了,也提示了,可能占的地方還是占上了,真沒轍!”說起樓院里消防安全的現狀,西城區新安中里小區的不少居民都感到擔憂。居民張先生說,小區的消防安全隱患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這幾年,雖然小區的消防通道大門設置更規范了,內部道路相關的標線標識也更清晰了,可“說一套做一套”的現象仍屢禁不止,大家認為根源就在于老舊小區沒有停車的地方。
還沒進小區,新安中里小區東門外,路側停車位滿滿當當擠著兩排車,這是2月16日下午記者探訪時看到的一幕。小區的消防通道大門上掛著鐵鎖,門上赫然有“消防車通道禁止占用”的明確提示,地上還有明顯的標線標識,可在很多車主眼里,這里就是一個絕佳的臨停之處。大門外,停了一排車,大門里也停著車,為防止“車位”被占,有的地方還被居民放上了錐桶。
“連挪車電話都沒留,真要是有火災,消防通道根本用不了。”看著被兩排車“夾擊”的大鐵門,張先生十分擔心。可也有一些老街坊給出了不同的看法,“停車就是難,能怎么辦?小區不是有開著的大門嗎?”
在小區里轉了轉,很多樓前堆著可燃的雜物,飛線充電的現象也隨處可見。張先生說,他們這個小區消防安全隱患很多,保障消防通道暢通尤為重要。“確實有門還開著,可滅火不得就近么,哪能讓消防車繞遠門進來‘轉磨’啊!”
類似的“通病”在新安中里周邊的幾個老舊小區也存在。在東側的白紙坊西街6號院,這里消防通道被占用的情況比前者更甚。樓前的消防通道成了停車場,別說是走消防車了,樓門前過一輛輪椅都挺難。一些居民說,為了防止消防通道大門徹底被堵死,大門前安上了分體式阻車樁,但還是攔不住亂停的車輛。
記者注意到,不少市民還反映,很多小區的消防通道大門在沒有險情的情況下常年處于鎖閉狀態,還有一些小區的大門只走人不走車,大鐵門上拴著鐵鏈,讓鐵門只能打開一條縫。也正因為此,在一些車主眼里,這些常年鎖閉的大門相當于“死胡同”,所以才堵門停車。
記者從消防部門了解到,小區的消防通道大門平日上鎖,但這些鎖閉的消防通道大門不等于“死胡同”。在發生火災時,消防員趕往現場過程中,會聯系該小區的物業以最快速度打開消防通道大門,保障消防通道的暢通。由此可見,小區消防通道大門鎖閉并非問題癥結,那些堵住大門、堵住通道的車輛才是真正的隱患。
雙榆樹南里二區
大門變小,消防車根本進不來
近期也有市民反映,小區大門因為采取人車分行的安全措施,導致門變小了,消防車進不來,整條消防通道成了擺設。
海淀區雙榆樹南里二區面朝三環路,隔著一堵墻就是消防隊的車庫,跟消防隊做鄰居,居民們常常打趣這里是“最安全的小區”。但是居民也反映,小區的門太小了,消防車根本開不進來,“近水樓臺”的優勢因此大打折扣。
小區的大門不算寬敞,被分為了兩部分后,較寬的一部分設置了抬桿,供機動車進出。較窄的一部分有電子門禁,供行人使用。記者現場目測,私家車通行時,寬度將將夠。表面看這樣的設置辦法既保障了小區的封閉,又保障了人車分行,但是,這扇門內便是小區的消防通道。
消防車會“卡住”嗎?2月16日上午記者探訪時,正趕上隔壁消防隊的一輛消防車回庫。“我這車2.5米寬,一般小區的消防通道都能走,沒什么問題。”聽了消防員的介紹,記者趕緊問起了雙榆樹南里二區的情況,這名消防員猶豫了一下,“你說這個小門啊,這車肯定進不去,太窄了。”消防員補充說,好在這個小區離著近,一旦出現火情,車實在進不去還能鋪水帶,“別的小區這樣可就危險了。”
記者注意到,該小區居民曾向12345熱線建議,將人行和車行通道合一,以保障消防車進門不受阻。社區在回復居民的過程中,也解釋了人車分行的具體要求,居民表示理解。但實際探訪中,很多居民對這樣的設置辦法都提出了異議,甚至直言這扇大門是“形式的產物”。
有居民表示,院里一共就兩棟居民樓,均在這扇大門的右側,而從大門人車分行的設置來看,行人的門禁在最左側,“我進了門就得穿機動車道,這和沒有分行有什么區別嗎?”
對此,一些居民也提出了合理化改進辦法。比如有居民提到,可以在旁側單獨開一個行人進出的小門,正對著居民樓,這樣居民步行進出小區就真的與機動車沒有交集了。更大的好處是機動車道大門拓寬了,消防車就能開進來了。
記者手記
杜絕“兩張皮”需群防群治
在2020年,全市多部門聯合發布《北京市關于實施消防車通道和消火栓治理三年行動計劃方案》,三年以來,北京諸多小區在消防通道的科學施劃、布局、標識標線設置等硬件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提升,然而仍存在居民提到的線是線、車是車的“兩張皮”現象,根源在哪兒?
一遇到與火災隱患相關的問題,就一股腦推給了消防部門,在市民的眾多投訴中,記者注意到了這樣的傾向。小區的消防安全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消”和“防”是兩件事,滅火是消防隊員義不容辭的職責,但火災的防范每個人都有責任。
消防通道暢通不能僅靠嚴格執法,加大處罰力度。因為消防通道被占的原因有很多。記者調查時發現,小區停車難是造成消防通道被占的一大原因。要讓這些小區的消防通道暢通起來,無論是更合理規劃小區公共空間、探索車位共享、挖掘更多停車資源,還是發揮物管會、業委會和居民議事會的作用,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水平……光靠消防部門肯定不行,規劃、住建等相關部門,屬地街道、小區物業、甚至居民們都責無旁貸。
在一些小區,堆積的雜物“霸占”消防通道,也給消防安全埋下了隱患。以上種種,雖是老生常談,但在老舊小區中仍難杜絕。社區、物業要真正落實責任,及時發現并排除隱患,做好宣傳引導工作,不斷提高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識。
總而言之,消防安全并不是單一問題,既在驗證多部門聯合治理的成效,也在提醒老舊小區提升改造當中的重點,同時,更考驗著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水平。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