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晚,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聯合甘肅省臨夏州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政府以及社會扶貧共同體成員,在順德共同舉辦“愛在東鄉”消費扶貧月啟動儀式。
“愛在東鄉”消費扶貧月啟動儀式
這項活動由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青年聯合會提供指導,目的就是凝聚各方社會力量,幫助東鄉群眾推廣東鄉羊、馬鈴薯、刺繡三大扶貧產品,通過消費扶貧打通從產到銷的“最后一公里”,讓貧困地區的好產品真正轉化為老百姓實實在在的收入。
助力東鄉“三寶”走出大山
“全國脫貧看甘肅,甘肅脫貧看臨夏,臨夏脫貧看東鄉。”碧桂園東鄉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張韜介紹,東鄉是甘肅省58個集中連片特困片區縣和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在過去,東鄉羊、馬鈴薯長期藏在深山人未識,處于自給自足的狀態,最多只能賣給周邊的餐館,刺繡也只是作為當地的普通生活用品,少有人關注。
2018年,碧桂園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主動與全國9省14縣結對助力精準扶貧,東鄉也是重點幫扶縣之一。碧桂園派駐的扶貧干部深入挖掘東鄉羊、土豆、刺繡這“東鄉三寶”的特色資源,通過補貼發放籽種、技術培訓、養殖共建、建扶貧車間等方式提升品質和規模,打造產品品牌,引導培育做大特色產業。
東鄉羊
去年“雙十一”,碧桂園首次嘗試舉辦“消費扶貧月”活動,聯合旗下子公司及合作伙伴以購代捐,以實際的購買行動支持東鄉精準扶貧工作。在東鄉縣委、縣政府和碧桂園等愛心企業的聯合努力下,最終在一個多月里收購了10500多只東鄉羊,直接惠及3000多名貧困群眾。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省委農村工作辦公室、省扶貧開發辦專職副主任梁健表示,消費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它既是實現增收脫貧的好辦法,也是鞏固脫貧成果、帶動地方發展的好途徑。消費扶貧通過市場,為優質的農副產品銷售提供好渠道,既充實了廣大市民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又能充實廣大貧困家庭的“錢袋子”。
以購代捐 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扶貧
在前期探索基礎上,今年碧桂園扶貧團隊經將消費扶貧作為日常重點工作之一,圍繞特色農副產品開展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鏈幫扶。
在生產端,碧桂園積極幫助東鄉農民提升特色產品的規模和品質。今年初,碧桂園投入資金200萬元,幫扶東鄉縣7個鄉鎮32個貧困村2625戶貧困戶種植馬鈴薯,為每戶提供586斤優質籽種并提供技術指導。
今年4月17日,碧桂園、國強公益基會與東鄉縣政府、田地農業公司、土本土商貿有限公司簽訂了針對東鄉羊、馬鈴薯、刺繡的幫扶合作戰略協議,深入落實產業幫扶項目落地。
在銷售端,碧桂園充分發揮自身渠道資源優勢,幫助東鄉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通過擴大消費帶動產業發展、幫助農民增收。

東鄉刺繡
今年碧桂園重點對東鄉縣的東鄉羊養殖專業合作社進行幫扶,由國強公益基金會下屬社會企業碧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消費扶貧、集團下屬酒店采購等方式 ,進一步擴大銷售。“碧鄉”還對東鄉羊進行了產品升級,在保證安全可追溯的同時,增加了產品的豐富性。
今年東鄉馬鈴薯豐收后,碧桂園聯合“社會扶貧共同體”成員單位——廣河縣雪峰馬鈴薯淀粉有限公司開展收購、加工及精品馬鈴薯包裝。截至11月8日,雪峰淀粉廠累計已在東鄉收購超3000噸馬鈴薯,生產的東鄉土豆精品禮盒剛上線“碧鄉”商城,在短短2周內就已售出超2300盒。
簽約儀式
今年5月20日,碧桂園進一步聯合社會各界的力量發起“社會扶貧共同體”,匯聚社會的力量共同倡導消費扶貧。廣東都市麗人實業有限公司與東鄉族自治縣土本土商貿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區碧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致力于改良、開發東鄉刺繡產品,開展技術培訓,建設生產線,擴寬東鄉刺繡的銷售渠道。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當天的慈善晚宴現場還出現了溫情的一幕: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收到了來自東鄉的特別禮物,分別是一面錦旗和一張特殊的照片,照片上一名小男孩懷里抱著一只可愛的東鄉羊,燦爛地笑著。
“從去年的東鄉羊慈善之夜到現在,感謝碧桂園對東鄉點點滴滴的幫扶。” 馬秀蘭介紹,照片上的孩子來自東鄉,名叫馬良。在過去一年,馬良一家人的生活發生了很多變化。碧桂園幫助馬良家賣羊,緩解了他們家的經濟壓力;碧桂園援建了龍泉學校的宿舍樓和新教學樓,因此馬良再也不用步行7公里山路上學……
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收到來自東鄉的禮物
楊國強說:“我們能夠有機會幫助別人,這是我們的榮幸。我也貧困過,知道貧困的滋味。現在有機會能參與到國家脫貧攻堅的事業中去,我感到很開心。脫貧攻堅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我期待我們的扶貧同事可以繼續努力,也感謝來自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碧桂園集團扶貧辦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天預售出10186只東鄉羊,幫助東鄉養殖戶實現超過1000萬元的收入。
此外,廣東省人社廳、廣東省扶貧辦聯合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即將推出《發現大廚》綜藝節目。這檔節目結合“粵菜師傅”工程開展廚藝培訓,幫助農村青年特別是貧困家庭勞動力掌握一技之長,進而開拓就業創業通道,同時從美食的角度推介貧困地區的優質食材,在宣揚粵菜文化的同時助推消費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