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向廝殺激烈的空調行業“平地驚雷”,先有業內人士曝光“安裝門”,又有家電行業權威專家撰文稱空調廠商“新空調不配插頭”誤導消費者二次收費,更有法律專家稱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關規定空調廠商的行為違法,該行業收費潛規則正逐漸露出水面。據悉,長期以來,大功率柜機空調始終存在主機和插頭單賣的問題,商家以安全為由誘使消費者二次消費成為行業潛規則。
圖1:商場里待售的柜機空調“居然沒有插頭”
行業聯手翻云覆雨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形同虛設
據了解,大功率柜式空調無論是在實體店還是在各大網站銷售都存在空調機身和插頭單賣的現象,多數商家都打出這樣的旗號“國家規定電流大于16安培以上的民用電器要使用空氣開關和漏電保護開關”。隨后,記者和某知名空調品牌的客服人員進行了聯系,據其介紹,國家標準GB2099.1和GB1002中確實有此規定,因為市場上一般電源線能夠通過的額定電流最大為16A,而柜式空調一般達到25A以上,讓消費者購買漏電保護開關,是為消費者的自身安全考慮,是行業規則,也是廠家規定。
圖2:某品牌空調電商旗艦店客服稱“裝漏電保護開關是行業規定”
法律專家表示,商家的此種行為,是以合理的理由做庇護而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九條明確規定:“經營者發現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財產安全危險的,應當立即向有關行政部門報告和告知消費者,并采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服務等措施。”大功率柜式空調將機身和插頭單賣,實際上就是在向消費者銷售殘次品,是不正當的銷售行為。深層次來說,空調行業潛規則形成的幕后黑手為空調廠家,銷售商為利而合污共同,消費者成宰割的羔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成虛設。
圖3:消費者維權成本遠遠高于所獲賠償
商家盈利眼光須長遠消費者需培養維權意識
記者從市場上獲悉,柜式空調啟動時,瞬間電流非常高,為運行電流的2-3倍,一般插頭無法承受如此高電流,會出現電源插頭燒焦的情況。故此,國內外空調銷售市場都存在大功率柜式空調機身和插頭分開的現象,但完整的產品包括機身和插頭兩部分。然而,國外商家為消費者提供不同類型的漏電保護開關供其選擇,且是以贈送而非購買的形式,而國內大多數消費者則對此并不知情,商家以欺騙誤導的方式將本應由其承擔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業內人士分析,行業內的自我規范是及其重要的,奶粉業巨頭三鹿集團的倒臺,究其原因在于其生產的加有三氯氰胺的奶粉,危害到消費者的切身利益。空調廠家要想謀得長久發展,需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考慮問題,用良心作生產、搞銷售,眼光須放長遠,贏得消費者信賴,企業才能走的更遠。
圖4:消費者應該提升維權意識,及時通過投訴解決問題
營造和諧的空調市場環境,消費者維權意識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環節。據悉,空調銷售市場長期存在廠家和消費者信息“不平衡“的情況,消費者處于弱勢狀態,對產品的了解僅限于廠家的宣傳。實際上大功率插頭插座幾年前已經在市場上出現,海爾空調等一批有責任心的空調企業已經為其生產的柜機空調配備使用,且其插頭插座成本也遠遠低于漏電保護開關。消費者應該多關注自身的權益,學會通過協商和解、投訴調解、行政申訴等多渠道來維權。
專業人士表示,在法制社會中,空調廠商不能再利用自身在市場上的主導權而生產銷售半成品空調,更不能用替代品來損害消費者利益。相反,廠家應該按照新實施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生產符合國家法律要求的產品,還大功率家電一個“完整之身”,完善其服務,營造一個讓消費者放心、安心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