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重汽非洲尼日利亞KD工廠生產現場。
2004年以來,中國重汽連續十二年在重卡行業整車出口中處于領先地位。在今年8月25日國家海關信息網正式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我國一般貿易出口企業百強榜》中,中國重汽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位列第49位,名列汽車行業整車出口首位。
中國重汽集團進出口公司總經理楊正旭介紹,在國際市場的開拓過程中,中國重汽集團主要通過實施國際化戰略、積極打造國際知名自主品牌、建立國際營銷網絡管理體系和服務保障管理平臺、實施產品多品牌營銷戰略、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建設境外生產基地、創新營銷模式以及優化出口產品結構7大措施提升國際市場占有率。
國際化戰略見成效 自主品牌走向世界
楊正旭介紹,2004年,中國重汽就把國際化列為企業發展的四大戰略之一,2007年,中國重汽又把國際化戰略作為企業發展戰略之首,把“走出去”戰略作為國際市場開拓的重點工作積極推進。
“通過多年的品牌戰略策劃和打造,已將中國重汽‘SINOTRUK’打造成國際知名的重卡自主品牌,目前在海外市場,特別是非洲、東南亞和南美等區域市場已經成為中國重卡的代名詞。” 楊正旭說。
自主品牌能夠在國際市場上被廣泛認可,依靠的是先進技術和完善的服務。
為縮短與國外重卡企業間的差距,從上世紀80年代初引進奧地利斯太爾平臺,2004年牽手沃爾沃集團,到2009年與德國曼公司展開戰略合作,中國重汽一直注重對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和吸收。近年來中國重汽已累計投入200億元用于技術改造和產品研發。
目前,中國重汽產品涵蓋重、中、輕、客、特、和工程機械等方面,形成全系列覆蓋高、中、低端品牌商用車格局。
“我們將現有產品全部囊括在SITRAK、HOWO、STEYR和HOHAN四大品牌下,針對不同的市場和各類消費者定位,全面覆蓋高、中、低端市場。” 楊正旭說。
中國重汽通過在全球設立的60多個海外代表處和辦事機構實現國際市場營銷網絡體系管理。目前在70多個國家發展了160多家經銷商,建立了590個售后服務網點和8個KD組裝工廠,形成了基本覆蓋非洲、東南亞、南亞、中東、中南美、中亞等發展中國家和主要新興市場,以及金磚國家和部分成熟市場的國際市場營銷網絡體系。
建立了完善的服務保障管理體系。中國重汽在國內一整套綜合服務為特征的保障管理體系,在人力資源、法律事務、產品技術、出口商品生產組織、國內國際物流、海關、商檢、財務、稅務、金融、信保、售后服務、配件供應、培訓等方面搭建起支持前方的綜合服務保障平臺。
創新合作形式 優化海外市場布局
“在近年來重卡行業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給中國車企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楊正旭說。
在繼續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出口的基礎上,中國重汽聚焦東南亞、南亞、中亞和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合作方進行國際產能合作,以輸出資本和輸出技術的方式實現當地制造,不斷擴大出口。在“一帶一路”國策下,中國重汽正在加快推進資本“走出去”戰略步伐,通過投資、合資合作或并購等形式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實現當地化生產制造和銷售。
同時,中國重汽進一步優化營銷網絡,提高營銷能力,向發達國家市場升級拓展。中國重汽已確定,到“十三五”末進入發達國家(成熟市場)銷量占出口總量10%的戰略目標。
“我們的產品技術和品質逐步接近世界先進重卡技術水平,已完全能夠滿足世界現行的最嚴格排放標準,可與歐美重卡巨頭同臺競技。” 楊正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