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產業鏈中,上游種植業具有投入大、見效慢、收益期長等特點,目前仍以低產油茶林為主,農民看不到效益,管撫水平持續下降,甚至拋荒,導致了在整個植物油供給的“江湖地位”中日漸式微,發展油茶產業任重道遠。
衡陽是集中的油茶中心產區,以轄區內的耒陽、常寧為中心,輻射衡陽縣、衡東縣、衡南縣。現有油茶林面積315萬畝,年產茶油1萬多噸,面積、產量均居湖南之首。耒陽與常寧先后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油茶之鄉”的稱號。通過多年的摸索,衡陽在發展油茶產業的政策引導、財政金融支持、基地示范建設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油茶產業要經過十年砥礪
全球除了日本、泰國、越南等少數國家有少量觀賞性的油茶林以外,幾乎全部集中在中國,而湖南、江西、廣西等3個省份的油茶面積則占全國的7成以上。
然而,官方公布的全國油茶種植面積4531萬畝,年產茶油26萬噸,油茶產業面積大,但總產量不大,對整個國家糧油安全來說無足輕重。
發展油茶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保障我國糧油安全戰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決策,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回良玉副總理都對油茶產業發展做出過重要批示;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的中央1號文件都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油茶等木本油料;2009年11月,《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規劃》得到國務院批準,提出到2020年,發展油茶種植面積7000余萬畝,年產茶油250萬噸,為實現這個目標,呂芳德教授認為,發展油茶產業一靠科技,二是靠政策。
呂芳德教授說:“我的觀點是,油茶要發展,一是靠科技支撐,通過不懈努力,培育出高產優質良種,實施科學的栽培經營管理;二是靠政策支持,政府出臺有利于油茶產業發展的政策,積極引導民營資本介入,搞規模基礎經營,通過他們的基地示范帶動作用,讓農民看到效益,就自然會提高種植油茶的積極性。”呂芳德教授認為,油茶目前畝產量雖然平均才5 公斤左右,產值不到300元。
但通過科學合理的栽培經營,每畝油茶可以達到80公斤以上茶油的產出水平,一般水平也可以畝產40?50公斤。他說油茶高產最關鍵的問題還不僅僅是良種選育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管理問題。
廖玉良總工程師說,油茶產業投入周期長,方方面面都需要埋頭苦干5到10年,政策要支持5到10年,這個產業才能真正實現質的提升。
董事長周海云教師節慰問優秀教師
油茶產業的衡陽實踐
正是有一批像廖玉良、呂芳德這樣的躬身踐行的智識之士的長期耕耘,也才有了理論與實踐結合、政策與資本互動的衡陽局面。
2010年9月,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在耒陽召開,這是繼2008年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后第二次在湖南舉行。
“發展油茶產業是維護國家糧油安全的重要措施”,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在會上鄭重指出。
衡陽市出臺優惠政策,創新經營機制,在國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推動下,逐步探索并涌現出多種機制靈活的經營模式。在人少油茶林多的地方,引進有實力的公司通過租賃山地進行規模化的自營方式,湖南省國資委旗下的神斧集團、耒陽市神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金鑫公司均投入重金,打造高產油茶育林基地;創新“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方式,鼓勵農戶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參與基地建設;成立油茶專業合作組織,引導農民統一開發、統一管護、統一銷售,并開展技術服務、生產資料供應、產品營銷等服務。
在耒陽,市政府對油茶產業有著完善的扶持措施,不論是外地公司還是本地公司,凡是進入耒陽搞油茶育林開發的,一律免費提供苗木,再給予每畝200元的補助。另外,政府積極爭取中國人民銀行開展農村信用社油茶林抵押貸款試點,到目前,對耒陽種植油茶大戶提供金融支持七千多萬元,并對這些貸款進行貼息50%的扶持,這些政策的出臺,有力地促進了公司與農戶的造林積極性。
隨著茶油價格逐步攀升,今年,1公斤土榨毛茶油價格攀升到70元錢,農戶效益大幅增加,老百姓開始感受到種茶致富的甜頭。原先外出廣州、東莞打工的農民,出現回流。
兔年新春過后不久,又一場大雪飄灑在湖湘大地,這已經是入冬以來的第四場雪。耒陽市南京鄉江里村村民李滿貴披著滿身的雪花,看著漫山的油茶樹,告訴記者,他家里2畝多的林地流轉后,除了拿到土地租金以外,又到育林基地工作,每月收入2000多元,而在去年以前,這些油茶林是荒蕪的,沒有一分錢的收入,現在他再也不用考慮到外地打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