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農業部編制的《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完成最后修改,有望在年內正式對外發布的消息已在業內傳開。作為杜邦先鋒和隆平高科(000998)的前任總裁劉石,他直言雖為有史以來關于中國種業發展最重要的文件之一,政策利好,但種業市場化和產業化依然處于探索和發展期,反對“一窩蜂”似的盲目上馬種子生產加工線。
據《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了解,農業部制定《規劃》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梳理科研投資和管理體制,提高種子企業準入門檻,引導和促進種子產業的市場化運作,以此來全面推進種業科研、生產、經營和管理各個環節的改革,逐步培育和建立與我國農業大國地位相適應、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種業體系。
隆平高科是我國種業巨頭,近些年來,逐漸剝離房地產業務,開始退出延伸產業,對主業的專注程度也越來越迫切。正因如此,政策刺激下的種業逐漸成為資本的追捧對象,同創艾格農業基金公司上半年投資了5家農業企業,其中2家是種子企業。
同時記者發現,部分央企雖然 2011年前在經營農作物種子方面的投資和收益都較少,但也開始加入種業的開疆擴土之中。
對此,劉石用“樂見其成”來形容如今的部分央企涉足種業投資,他笑稱,上述《規劃》的出臺,又是一輪“熱點”的關注。然而他提醒道,反對“一窩蜂”似的盲目上馬,如今,種子生產加工線要么不投入,要么還沒有搞清基本原理就上,這兩年國內投資建設了大約100條烘干加工線,很多烘干設備因設計、配套不達標而不得不閑置不用。
不過劉石也認為,央企應對產業的特點認知的成熟度,對市場、對客戶服務引導產業發展這樣的模式和理念理解貫穿度,以及央企的決策機制、管理機制對種業市場的適應度方面進行考量。
對此,北京屯玉種業副總經理韓俊強也表示了認同,他認為,我們的種子公司不僅要參考跨國種業公司的質量標準,學習管理方法(育種、戰略、管理等),還要進一步學習其服務能力的建設等諸方面。
劉石也提醒道,業界對于央企、大國企紛紛開始涉足種業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應保持警惕,部分央企靠市場準入限制和資源壟斷做大的組織,能否在詭異多變的種業市場經濟中學會游泳恐怕還是個未知數,個別央企在別處賺來的錢砸在小小的種業上是否會干擾種業的價值規律和正在形成的產業體系,這些都值得思考。
對此,農業部在去年8月推出新版《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大幅提高了種子經營門檻,實行育繁推一體化的種子企業注冊資本由原來的3000萬元提高至1億元,企業固定資產也要求不少于5000萬元。在新的管理辦法出臺后,農業部將根據新的政策要求,為種子企業換發新的經營許可證。
對于行業現狀,隆平高科近日回復稱,中國種業必須從根本上變革,必須在國家宏觀政策的支持下,按照市場化和產業化的規律重新改造。
不過,上述《規劃》推出后,農業部門還會陸續出臺相關配套措施。業內專家舉例稱,或許會成立種業發展基金,提高種子儲備補貼等政策。種業分析師也稱,四季度種子板塊將迎來政策密集釋放期,龍頭企業將充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