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公頃,今年足足打了15萬斤苞米!”在吉林省梨樹縣金山鄉,由于當地高產示范田采用多項技術,農民張漢鵬家曾經的低產田今年變身高產田。
2012年,中國重要商品糧基地吉林省再獲豐收。在糧食生產“九連增”的同時,吉林省今年玉米總產量達586億斤,平均產量每畝465。1公斤,連續十年保持全國玉米單產首位。九年來,耕地面積沒有大幅增加,自然災害頻頻發生,但通過打出科技“組合拳”,吉林省實現糧食連年增產、高產。
張漢鵬說:“我家地每公頃產糧3萬斤,比其他田地增產糧食近萬斤。”張漢鵬說,高產靠的就是科技,從選種到測土施肥,全程都有農業技術人員來指導。
吉林省今年萬畝以上高產創建示范田已達400個,高產創建項目讓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作為世界三大玉米主產區的吉林省,玉米生產在中國春玉米區具有典型代表性。
吉林省農科院副院長羅振峰說,多年來,吉林省玉米產量、人均占有量、商品率及出口量均居全國首位。保證并進一步提高吉林省玉米的單產水平,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玉米高產實驗基地,通過采用高產玉米品種,加上防雨棚、膜下滴灌、降解地膜、追肥噴藥機等綜合技術,使玉米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項目得以成功。”吉林省農科院首席玉米專家王立春說。
羅振峰說,“十一五”期間,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吉林示范區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連續四年創造雨養條件下我國春玉米畝產超‘噸糧’紀錄,累計增產玉米358。35萬噸,增加直接經濟效益54。46億元。”
中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2011年,吉林省糧食總產達到634。2億斤,創歷史最好水平,單產平均每畝達465。1公斤,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21。4公斤,位居全國第一。
吉林省農委主任任克軍說,農業科技為吉林省糧食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吉林省新增測土配方施肥面積3000萬畝,主要糧食作物實現全覆蓋。此外,生物防治玉米螟、玉米地膜覆蓋等增產增效科技“組合拳”保證了糧食豐收。“玉米寬窄行種植、大壟雙行、壟側栽培等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面積,都有不同幅度增加。”任克軍說。
據悉,吉林省今年糧食生產有望突破700億斤,再創歷史最高。羅振峰說,“玉米畝產超噸糧的記錄,證明了通過科技創新支撐吉林省‘黃金玉米帶’糧食增產的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