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部印發《黃河流域棉區棉花機械化生產技術指導意見》。《意見》突出農機農藝結合,圍繞播前準備、栽培、田間管理、機械收獲、機采棉清理加工等都提出了明確要求。
《意見》針對黃河流域棉區棉花機械化生產特點和生態條件而制定,旨在加強農機與農藝融合,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推進棉花品種良種化、種植規模化和標準化、日常管理精簡化、生產全程機械化,促進棉花產業發展。
《意見》要求各地在技術指導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組織開展試驗示范,細化技術內容,探索全程機械化的合理生產模式。重點圍繞棉花機械化生產薄弱環節,做好技術指導和培訓,促進棉花生產品種良種化、種植標準化、管理精簡化、生產全程機械化,逐步建立和完善棉花機械化生產技術體系。
據悉,棉花是我國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僅次于糧食的第二大農作物,2011年棉花總產量約為660萬噸,我國每年用棉量的30%~40%依賴進口。棉花是涉及農業和紡織工業兩大產業的商品,是全國1億多棉農收入的主要來源,棉花生產直接關系到農民增收、農業發展。《黃河流域棉區棉花機械化生產技術指導意見》的出臺,對加快推進棉花生產機械化,實現節本增效,保持穩定發展具有現實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