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在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的一個蔬菜農場里,羊城晚報記者見到了剛從地里回來的農場主老陳。老陳告訴記者:“不少菜農不吃自己種的菜,因為知道用的是什么藥。”老陳透露,有些菜農還專門劃出一塊地種自己吃的菜,這些菜不打藥或少打藥。“有些大企業也在廣州市增城、從化等地圈地種菜,專供自己的職工。”老陳同村村民插話道。
老陳自己也有兩畝“特供菜地”——施有機肥,從來不打農藥,專供自家食用,“蟲子吃一半,我們吃一半”。不打農藥,老陳的“特供菜”會比打藥的菜長勢差嗎?老陳直言:“只要肥上得足,人勤快點,一樣長得好。有時候別人看我的菜長得好,還會來偷菜。”
但老陳也表示,種菜不打農藥不現實。一是因為現在的病蟲害比以前嚴重,如果一點藥都不打,很可能顆粒無收,對一些大農場將是致命打擊,蔬菜產量也會下降,影響市場供應。二是因為真正的綠色蔬菜成本奇高。
談起自家的“特供菜地”,老陳說僅施有機肥一項就比施用化肥麻煩很多倍。“現在的糞肥不好找,存放也是問題,施肥過程中,花費的人力也比化肥多,很多人都不愿意用。”老陳說。
種植有機菜,最讓老陳覺得辛苦的是對付害蟲。“那兩畝地我從來不打藥,用手工捉蟲。”老陳稱自己的做法很“另類”,因為村里已經沒有幾家還靠手工除蟲。遇到蟲害嚴重時,不得已之下,老陳會用自己發明的殺蟲藥———藿香正氣水噴一噴。老陳說,不是為了殺蟲,而是想把它們趕走。
老陳說,這些原始的方法效率低,菜地里的蟲子常常比使用農藥的地里多,鄰居好幾次上門投訴,抱怨蟲子從老陳的菜地飛到了自家地里。
有機菜的成本到底有多高?老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種五棵有機菜,可能只能收獲一棵;用農藥的話,可以收五棵。“這還沒有計算人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