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由廣東省園藝學院組織的2012年廣東省柑桔黃龍病綜合防治現場觀摩座談會在普寧召開,近50位省內柑桔專家及主產區農業部門代表共同剖析了當前柑桔產業的現狀和困境。基于近年呈蔓延之勢的黃龍病,全省柑桔種植面積已開始呈現下降,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銳減。
綠油油的蕉柑樹爬滿了普寧市云落鎮石牌坑村的40畝土地,每一棵果樹上都結滿了還未完全成熟的累累果實。12月10日上午,參會代表一同觀摩了種植戶許敬文的果園,他透露果樹大多為6年生,今年的畝產量約為15000斤,且早已以1.78元/斤的價格訂購完畢。
在曾經飽受黃龍病侵害的普寧,與許敬文一樣再次擁有健康果園的果農并不少。該市果蔬局局長吳和原介紹當地蕉柑歷經三起三落,目前全市蕉柑種植面積已恢復至4.7萬畝,年總產量為6萬多噸。然而,在其他柑桔產區,黃龍病已成為阻礙產業發展的最大掣肘,甚至造成部分產區種植面積銳減。
“有掛果能力的柑桔面積約為6-7萬畝,”陽江市農業和林業局農藝師梁旭岳回憶在2008年時全市柑桔種植面積達23萬畝,產量為24萬噸,出口東盟總量就達6萬噸,然而由于黃龍病肆虐,現年總產量降至6萬噸。不止陽江,云浮、肇慶、清遠等地的柑桔面積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減少。
事實上,從1919年中國首次報道柑桔黃龍病開始,無數的專家就開始專注于研究防控黃龍病的方法,時至今日“購無毒苗、殺木虱、砍病株”的防控三部曲已成為共識,并被大多數果農所熟知,各地政府也投入頗多,但鑒于固有觀念及貫徹力度不同的影響,大多數地區還未得到有效控制。
“無毒苗是根本,防木虱是重點,砍病株是關鍵。”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教授黃建昌表示,現在私人育苗雜亂,無法保障是否帶菌,直接導致黃龍病的防控輸在了“起跑線”。對于無毒苗木的建設,盡管國家、省市各級都投入巨大,但狀況依舊不容樂觀。
“可提供無毒種苗不足10%。”肇慶市農業局種植業科副科長陳寧透露,七八成的果農都在市場上購買苗木種植。揭陽市農業局總農藝師盧炎標介紹揭陽市3個蕉柑良種無病毒苗木防疫中心每年可產出250萬株苗木,但因其高達3-3.5元/株的成本,較之私人嫁接每株高出2元左右,導致“農戶不愿購買”。
俗語說預防大于治療。正是源頭關難以守住,令防控黃龍病的后續殺木虱工作顯得杯水車薪。廣東省植保植檢總站副站長吳仕豪在會上直言,全省的柑桔產業正處于面積下滑的關頭。對此,廣東省農業廳種植業管理處副調研員曾蓮表示,從全世界范圍看,有柑桔的地方就會有黃龍病,“首先應該正視它,才能在實際中重視并解決它。”
據廣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廣東省柑桔種植面積為435萬畝,占水果總面積的23%,產量為378.68萬噸,占水果總產量的26%,產值為122億元,占水果總產值的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