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還小的時候,就對家電情有獨鐘。孩提時家里只有收音機,里面發(fā)出的音樂,成了伴隨著我童年成長的伙伴,但更讓我著迷的是收音機里面的電子結構,想一想如果我能了解里面的東東,也能像隔壁村莊二麻子(修收音機的)一樣,成為我們這一帶的名人。
當我?guī)е甑膲粝耄覍⒆约鹤兂蔀榧译娋S修工,那時好像是實現了自己人生目標。這時侯夏天的我會得意地光著膀子穿著拖鞋盡情地修機,天地之大唯我獨尊,全然不顧自己的形象,以及顧客的感受。上世紀90年代初,當第一臺康佳彩電進入我一親戚家,當我第一次面對面看見上門師傅時,忽然間自己好像明白了什么。我發(fā)現自己好渺小,我要努力,我要有更大的夢想,我默默地做著,機遇是一定會給有準備的人留著的,我想說是,您說呢?
當與康佳簽訂的《維修合同》2002年到我手上時,我很興奮,興奮的還有全家,同時我想這也會成為我人生的轉折點,事實證明確實如此,我狠狠地抓住這次機會,讓我大腦吸取了它所能裝下的營養(yǎng),在這里我要感謝那些辛勤指導我的老師,在這里說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fā)展,網絡的普及,服務理念的提升,外資企業(yè)的加入,迫使我們不得不與國際接軌,優(yōu)勝劣汰是大自然物種淘汰的法則,也會成為企業(yè)生存法則。這與我們這些服務商的命運也是難脫干系。懂維修只能稱為維修高手,并不一定能成為好的服務商,當維修變成服務行業(yè),我們需要的不單單是技術,我們需要的更多,我們需要在提高維修技術時還要提高個人修養(yǎng),在提高自身形象時提高與客戶語言溝通技巧,我們還要提高硬件設施,干凈的前臺,整潔的維修間也會增加客戶的信任度。我們從事是以服務為主的維修行業(yè)。顧客需要的不僅僅是修好機器,還要得到應得的服務。我們不僅要排除用戶機器的故障,還要排除顧客心理的怨言。我們要在排除故障同時排除顧客的后顧之憂。我們要細讀顧客心聲,聆聽傾述,換位思考,盡量避免與用戶發(fā)生沖突。這才是我們的生存法則。
放眼未來,現在我們做的事好像與收入不成正比,不用急,看看外面從事維修行業(yè)的人不是越來越少了嗎?當我們成為一支獨秀的時候,我們這個行業(yè)不會停留在寒冷的冬天,迎接我們一定會是陽光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