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現代人的飲用水問題越來越重要。桶裝水早已深入到我們的生活。我們關注生活質量,關注桶裝水的質量。
我們對穿梭往返于大街小巷的送水工,似乎已經司空見慣,他們是城市里流動的風景線,是食品安全的“最后500米”。
但是,你知道水店是什么樣子嗎?你知道水店的老板們是怎樣一群人嗎?
關注飲水質量,我們也希望了解賣水的人,因為了解一個行業,首先應該了解這個行業里的人。
近日,本刊記者與北京礦業協會礦泉水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一起,走訪了幾位“賣水者”,通過了解這些經營者的生意與生活的一些片斷,一窺桶裝水行業的現狀和品質。
程孝保:水店里有軍人文化
程孝保(左二)在水店培訓室接受記者采訪
走進程孝保的水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如部隊般整齊劃一的陳列擺設和要求清晰的規章制度。雖然退伍已經多年,但程孝保身上依然可以看到軍人特有的氣質:利落的短發、干凈的臉孔、合體的衣服,走路時有力的擺臂、坐下時挺拔的身形……15歲就外出打工的他,由于看不慣老板對員工的苛刻,選擇了當兵。在僅僅兩年的當兵生涯中,程孝保第二年就當上了班長。退伍后,他烤過肉串、收過廢品、送過快遞,但都沒有成為他的事業。
在剛剛進入水行業時,程孝保看到身邊賣假水人賺得的豐厚利潤,心中曾對這個行業失望過,“我當過兵,讓我賣假水,我不愿意。”
但最終,他堅持了下來,用他的話來說,他就是要用部隊的標準要求自己,把水店做成企業,做上規模,讓跟自己創業的員工都受惠。
作為北京水行業中成長較快的水店之一,程孝保水店桶裝水的銷量以平均每年2000桶的速度增長,僅5年時間,他就將自己的水店經營成月銷量達1萬桶的規模。
程孝保當過兵,軍人的倔強已經深入到骨子里,水店自成立之初就構建了以退伍軍人為主要骨干力量的團隊,共同發揚退伍不褪色的優良作風。
目前,程孝保水店的10個員工中,有4個人是退伍軍人。在水店辦公室的墻上,赫然張貼著公司紀律:
一、忠于公司,愛崗敬業;二、聽從指揮,堅決執行;三、服務客戶,履行職責;四、尊重領導,關心員工;五、提高警惕,保守秘密;六、愛護公務,不謀私利;七、穿著整齊,舉止端正;八、遵守公德,文明禮貌。
“部隊很重視文化建設,所以在開店伊始,我就想著把我的水店進行類似軍事化的管理。同時,我非常重視團隊文化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我們每周都會開一次例會進行集體培訓,定期對員工舉行培訓和文體活動等。”程孝保介紹說。
2012年春節前,程孝保為員工訂了回鄉的機票,體現了老板隊員工的尊重,成為水行業的第一人。
“我15歲在浙江溫州打工,那邊的老板很苛刻。在我看來,只有我們盡心盡力地服務好員工,員工才能給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我開水店當老板,就是要和員工共同致富。”程孝保說。#p#副標題#e#
汪珈同:人要有水一樣感恩的心
北京云云鳴驛商貿中心投資人汪珈同
初見汪珈同,就被她身上散發出的恬靜嫻適的氣息所吸引。在走訪的眾多水店中,她的店是唯一一家布置有私人茶室的水店。
剛邁進茶室的門,一股淡淡的檀香便撲面而來,偌大的四個字“厚德載物”掛于茶桌后隔斷墻上最明顯的位置。
“我賣茶,也愛茶、敬茶。接手水店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為自己和朋友設計一間茶室。我可以不做生意,但不能沒有朋友,平時朋友小聚,都會想到來我這里,這就是我的幸福。”看著汪珈同泡茶時舉手投足間的優雅,伴隨著耳畔傳來的陣陣誦經聲細細品茶,讓浮躁的心情暫時有了歸屬,著實是一種享受。
與傳統水店的布局結構不同,汪珈同的云云水店分為上下3層,每層面積有200余平米,地下室目前基本閑置,一層為店面,二層為私人茶室。
“我是2009年涉足的水行業,2010年接手的這家水店。
由于剛剛接觸水行業,我在接手這家店時多花了20多萬元。當時3層樓基本上全是倉庫,非常亂,后來全部都是我重新裝修的。”汪珈同說。
在接手云云水店后的一年多時間里,一直沒有盈利,特別是前3個月,每天24小時,她踏踏實實能睡夠3個小時的日子都不多。
“老公看著我辛苦,非常心疼,就想著不讓我開水店了,我自己也打了退堂鼓,是圈子里的一幫朋友的幫助,讓我堅持了下來,我剛開業時,喜士桶裝水的業務員曾在我店里待了一個月,給我和員工傳授經驗。”
“我接手之前的水店在昌平區城也算是比較大的規模了,但由于經營得不規范,店里僅桶裝水就有十幾個品牌,并且批發零售全做,我在接手后對品牌進行了梳理,僅剩下6個品牌,并且舍棄了很大一部分批發的客戶。”汪珈同在經營水店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增加銷量,而是對我水店進行了規范建設。“因為我追求的不單純是銷量,我更看中質量,一是水的質量,二是服務質量。”
水店一年多一直沒有盈利,汪珈同閑暇時間思考的內容是如何扭轉賠錢的局面。“我當時就在設想,是不是可以把水作為一種載體,把其他的東西嫁接進去,如茶葉、禮品、酒等,進行產品的資源整合。因為我們手里有很多公司客戶,第一年的春節,我在銷售桶裝水的同時,就把月餅作為一種商品嫁接了進去,結果非常驚人。”
說起自己的生意經,汪珈同說:“無論是對客戶、對朋友,還是對家庭,始終要有一顆感恩的心,這就是我開店的經驗,也是我做人的信條。”
現在,汪珈同已經在昌平區城開了4家分店,桶裝水的總銷量近兩萬桶,是昌平地區桶裝水配送服務中最大的公司之一。
并且汪珈同在自己開店的同時,帶領家人進入水行業,使其成了家族事業。#p#副標題#e#
刁明雨:夫妻店與社區融在一起
北京垂蔭綠水業主刁明雨夫婦
刁明雨是從最底層摸爬滾打起來的水店老板,開的是夫妻店。水店的面積不大,我們4個人圍桌而坐,幾乎就占據了大半個店面。他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對于水店的管理卻井井有條。在他黑色的筆記本上,歪歪斜斜地記錄著自己總結的服務公約、未來規劃等,當我提出要看一下他本子的時候,刁明雨靦腆地一笑,“我的字不好看,怕你看不懂。”
在1個多小時的交談中,刁明雨臉上始終露著滿意與自豪,他開水店的過程,也是實現夢想的過程。
經過多年的打拼,這個地地道道的“北漂”,在買了房買了車。“現在日子跟以前比起來好太多了,我目前在做的就是培養店長,我能跟老婆抽出身干更多喜歡的事。但我老婆一直放不下這個店,我就想著,再開一家水店,等店多了,她忙不過來了,自然也就放下了。”
刁明雨,是從一名普通送水工成長起來的水店老板。他的店面并不大,在店中最顯眼的位置,張貼著他的座右銘:我與人有恩,要把他忘記;人與我有恩,要永遠記住。
說起開店的初衷,刁明雨回憶稱:“我曾經在社區從事保潔的工作,2000年,社區保潔歸結到辦事處統一領導,我就失業了。”沒有工作后,刁明雨向親戚借了1萬元,開了一家夫妻店。
起初,刁明雨的店是以賣飲料、茶葉等商品為主,桶裝水并不是銷售主業。隨著人們對桶裝水認可,2004年,刁明雨改變了經營方向。一直到2008年,他的店才稍有起色,客戶穩步增長,規模一點點擴大。目前,已經能夠達到每個月近5000桶的銷量。
2013年,刁明雨在水店中開始出售一些衍生品,如老鄉從承德帶來的土特產、幫人代銷的茶葉等,“雖然銷量一般,但也算是一種新的嘗試。”刁明雨說。“并且我們這個行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一般水票售出后,都不退不換。我們的店位于老舊小區,租房的人比較多,經常會遇到客戶要搬家退水票的情況,這時候我們就會建議客戶用水票的價值兌換店內等值的特色商品,這對化解了買賣雙方的矛盾起到了積極作用,客戶也覺得公平。”
同時,刁明雨還要求員工,遇到客戶家中有喜事時,當次送的水要免費。刁明雨說:“小事暖人心,口碑是口口相傳的。”
目前,刁明雨的水店在經營本業的同時,還與很多客戶成為了朋友,有些老人在需要幫助時會第一時間給他打電話。“我們現在不光送水,還兼顧社區服務,客戶對我們的認可,就是我們工作最大的成功。”
#p#副標題#e#
董紅:服務行業沒有“中庸”
北京華地澳商貿有限公司董紅
作為桶裝水行業終端銷售屈指可數的女老板,董紅常被同行人稱作“桶裝水界的才女”。從2004年3月進入的水圈子,她從事桶裝水銷售已有10年時間了。回憶當初的創業歷程,董紅用“最難的日子都過去了”一句輕描淡寫的話一帶而過。
做買賣沒有一帆風順的,在2010年喜士桶裝水在深圳組織的一次交流回京后,董紅有了關店的打算。
“在那次交流參觀過程中,我看到南方水店的發展非常規范,心想‘我的小水店即使脫了鞋也追不上’,就不想干了。”董紅說。
雖然當時萌生退意,但在交流后董紅認識了北京幾位開水店經驗豐富、銷售規范的老板,在他們的影響下,自己才開始覺得做水有滋有味。“是他們的幫助,才讓我感覺水行業是一個干凈、純粹的行業。”
目前她的水店兼具公司和家庭客戶,采取“4+1”的經營范疇,即:“桶裝水、瓶裝水、上水類茶具、飲水機”4類產品,加“售后飲水設備的清洗維護服務”。
談及自己的經營狀況及處事風格,董紅總結自己的一句話是:“學不會的中庸”。
董紅認為:我們從事的是服務行業,所以就得力求突出“服務”。
企業服務品質的好與差,是通過接線員、送水員輸出的;客戶對企業服務品質的滿意度,來自于客戶自身的個性化需求和來自于同行業的服務水準相比校對而得出的。
隨著客戶的服務體驗越來越多,客戶對“服務品質”期望值就越來越高,從客戶角度而言,滿意就是好,不滿意就是差,容不得企業半點湊合——就是“中庸”。企業湊合來湊合去,最終就會把客戶全都“湊合”走了。
接線員、送水員直接服務于客戶,他們的服務意識至關重要。
“一桶水40斤,送水工裝車卸車、上樓下樓,又得安裝上水、收貨款、回收空桶,來回都是滿載!既要求體力,又要求腦力,還得要求禮儀素質!”董紅介紹。
“這個行業的工作時間普遍超長,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周六日不休,五一、十一不休,只有每年春節才能歇上幾天!我們這行業一年有兩個旺季——“嚴寒和酷暑”,夏天天氣悶熱客戶喝水多,冬天暖氣干燥客戶喝水多。員工最多的時間是蹬著三輪花在路上!
北京的天兒——夏天奇熱,在太陽底下站一會兒感覺整個人都快曬化了!冬天又奇冷,全副武裝還凍的透心涼!夏天客戶家都開空調,剛一開門冷的打一激靈;冬天客戶家都暖氣十足,進屋一會兒就汗流浹背,室內室外都是兩重天哪!”
她認同銷售行業流行的一句話:“員工是企業的第一客戶,客戶不全是上帝”。制度建設、員工培養、選擇客戶是她目前的重點工作。#p#副標題#e#
趙長峰:如水人生貴在堅持
北京龍峰國康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經理趙長峰
趙長峰,因為熱衷于中國傳統文化,人送外號“道兄”。第一次見到趙長峰,他留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始終保持45度上揚的嘴角,還有從他黝黑臉龐、瘦瘦身體中透出來的精干。
走進他位于地下室的辦公室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辦公桌對面墻上掛著他自己的詩作《送水樂》,從這首打油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心態平和且樂觀的人。在趙長峰的心中:水是生命之源,有人飲水思源,有人飲水明智,所以他要書寫如水的人生。
2003年,曾畢業于企業管理系的趙長峰來到了北京,開啟了他的創業之旅。初到北京,在朋友的影響下,趙長峰經過一個半月的考察,決定開一家水店。“當時想得比較簡單,覺得賣桶裝水的投資規模比較小,并且身邊有朋友是水圈子里的人,我就雇了兩個人,開起水店來了。”趙長峰面帶笑容的如是說。
由于初涉水行業,趙長峰的水店并未像他設想的那樣風生水起。
“因為我是從外地來的,當時樓上樓下的鄰居可能是出于不信任,都不買我的水。當時最慘的時候是一個月賣了3桶桶裝水,我們仨人就喝了4桶,賣出的3桶水中的兩桶還是一家客戶訂的,我們實際上就開發了兩個客戶。”
“剛開始賣桶裝水,我們是騎著自行車送貨。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次送水,由于客戶家飲水機上沒有聰明座,我一下就懵了,不知道該怎么上水了,后來是那家的阿姨用筷子把桶蓋頂開后,我才把水上上的。”趙長峰用講笑話的語氣,聊起了自己的創業經歷。“那個時候,我最怕接到客戶說要退桶的電話,因為退桶意味著我要失去這個客戶了。但時間久了,我也就想開了,新客戶進來老客戶退出,這就是市場的規律。”
2008年后,趙長峰的水店進入快速擴張期,目前他的連鎖水店已經達到10家,擁有員工27人。
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在廣大客戶和主管單位的支持及全體員工的努力下,公司獲得廣大客戶的高度贊譽,先后獲得了“2006年度北京市桶裝水誠信經營放心水店”、北京市96156社區服務商、中國衛生協會健康飲水專業委員會會員、京城桶裝水優秀經銷商,他多次受邀參加中國飲用水高層論壇,還先后接受過《中國食品質量報》、央視網《影響力專訪》欄目、BTV《生活頻道》等媒體的采訪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