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簇簇浪花堆積在船頭,沙澧河澄如碧潭。前方約百米,一座大橋橫跨南北,美麗壯觀;恍惚間,似有時空錯亂之感,好像與布魯克林大橋近在咫尺。
游輪上所載是美國客人,他們遠道而來,因為雙匯。
別樣雙匯
5月23日下午,雙匯集團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統一的藍色體恤,灰色休閑褲,他們是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IUC)3位教師,以及農業與消費者經濟學系的22名學員。
UIUC建于1867年,是一所享有世界聲望的一流研究型大學,在2013~2014年《時代》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第29位。該校師生抵達北京后,已經參觀過一家肉類公司。根據行程,雙匯集團是此次參觀的第二家食品加工企業。
在雙匯大廈一樓大廳,雙匯發展總裁張太喜首先代表萬洲國際董事局主席、雙匯發展、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及雙匯全體員工,對師生前來參觀表示熱烈歡迎,并向師生介紹了集團發展歷程和集團框架。經過30年的發展,雙匯已經完善了從飼料研發、種豬繁育、生豬屠宰到深加工、冷鏈物流、化工包裝、商業連鎖終端銷售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之后,記者隨同師生來到雙匯第一工業園,深入生豬屠宰車間和分割車間參觀體驗。
透過明亮的玻璃櫥窗,記者看到,一頭頭生豬正源源不斷地隨生產線進入清洗、消毒、白條加工、瘦肉精在線頭頭檢測等生產環節。
在頭頭檢驗臺前,張太喜告訴客人,雙匯全國所有的工廠都有瘦肉精在線生產頭頭檢驗,戴著紅色安全帽的是官方派駐的檢測人員,戴黃色安全帽的是雙匯的檢測人員,雙匯的產品檢驗層層把關,保證食品安全。“雙匯采購的是世界上最好的生產線,有些生產工藝甚至比美國史密斯菲爾德公司還要先進。”張太喜自豪地說。
在分割車間展覽大廳,擺滿了喉頭、豬腦、天梯、蹄筋等100多種精細分割產品,深深吸引了師生。
雙匯集團黨委書記杜俊甫注意到,洋客人對這些琳瑯滿目的精細分割產品很感興趣,他們駐足流連,不停地拍照。
杜俊甫告訴記者,除此之外,這些洋客人對雙匯生豬屠宰和分割車間的生產工藝流程還尤其關注,他們通過翻譯,與雙匯工作人員不斷溝通。
國際魅力凸顯
UIUC師生到雙匯參觀體驗并非偶然。
據了解,該校重視學術研究,著重在管理類學科實踐性教育的實施。一年前,該校農業與消費經濟學院已經與中國農業大學探討合作開展國際商業體驗項目(IBIP)。
很明顯,該校師生耗時兩周的IBIP交流,意在使學員獲得充分的實踐性教育。
目前,中國食品企業在生產流程和深加工方面日趨成熟,一些企業的先進經驗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
緣于此,雙匯成為該校師生此行考察的重點企業,在他們看來,雙匯從中國最大演變到世界最大,這很不簡單。
該校華裔學生謝麗穎10年前隨父母去美國,這次隨團進行參觀。她說,雙匯購買史密斯菲爾德,美國人都很驚訝,雙匯成為世界最大的肉制品企業,在全世界很有影響,雙匯真了不起。
其實,雙匯的業務早已向海外拓展,在美國、西班牙、韓國、新加坡等國建立有辦事機構,形成了縱橫全國、輻射海外的生產銷售網絡。
2013年9月26日,雙匯國際成功并購美國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史密斯菲爾德,這是一家全球規模最大的生豬生產商及豬肉供應商。
由此,雙匯完成了從中國最大豬肉加工企業向全球最大豬肉加工企業的歷史性跨越,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肉類巨頭。
彼時,業內分析認為,中美兩個最大的豬肉企業完美結合,優勢互補,集中了最先進的科技、資源、技術和人才。跨國并購將為雙匯帶來先進經驗,幫助雙匯加速海外業務擴張,增強雙匯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據雙匯集團官網數據顯示,雙匯目前在全球擁有100多家子公司、12萬名員工,年出欄生豬1900萬頭,屠宰生豬5000萬頭,肉類產銷量達680萬噸,營業收入1400多億元,將躋身世界500強。
而30年前,雙匯僅僅是一個虧損數百萬元的小廠。“雙匯對中國食品工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雙匯發展總裁助理、新聞發言人劉金濤如此說。
2000年,雙匯引進我國第一條全自動屠宰生產線,并且把冷鏈生產、冷鏈運輸、冷鏈銷售、冷鮮肉連鎖銷售模式引入中國,讓中國的老百姓從此吃上放心而營養的冷鮮肉。去年,雙匯成功并購史密斯菲爾德,成為肉類巨無霸。“雙匯品牌價值和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品牌內涵得到豐富,雙匯的國際魅力日益彰顯。”劉金濤說。
這或是雙匯吸引世界名校組團參觀的主要原因。
對話
約翰遜女士是UIUC國際商務教育中心副主任,數年前,她曾經到訪中國。在沙河上的游輪內,記者對約翰遜女士進行短暫訪談。
這是一位開朗、善于溝通的中年女性。訪談中,約翰遜女士數次頷首,露出驚嘆的表情,她對雙匯的全產業鏈和食品安全追溯系統贊不絕口。
國際商報:您以前來過雙匯嗎?
約翰遜:我們是第一次到雙匯參觀,雙匯這個企業很大,物流鏈做得很好。
國際商報:您參觀了雙匯的屠宰車間和分割車間,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約翰遜:我對雙匯的食品安全管理印象深刻,雙匯在在尿液檢測、細菌檢測、食品安全追溯方面做得很好。
國際商報:此次參觀體驗活動對學員有何意義?
約翰遜:這些學生學習的是農業和經濟專業,有些學生家里有很大的農場,有的學生家里有養殖場,MaryCarroll的家里建有養豬場,規模很大,這次參觀體驗活動對他們幫助很大。
國際商報:您經常帶學生去一些大企業參觀嗎?怎么組織他們學習觀摩?
約翰遜:是的,我們主要去一些加工型的企業。我們通常把學生按學習小組分類,具體分有奶制品、雞肉、豬肉、牛肉等不同的學習小組。
國際商報:將來你們的的學生畢業后會到雙匯工作嗎?
約翰遜:哈哈,如果他們愿意,完全可以。你要知道,現在的這批學生中有華裔女生,他們將來有可能進入雙匯工作。
國際商報:你們之后的行程怎么安排?
約翰遜:我們將前往河南周口市,美國福喜集團(OSI)在那兒有合資公司,那是一家禽類屠宰加工企業,是麥當勞的供應商。之后,我們去浙江參觀娃哈哈集團。(來源:國際商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