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技藝的守護者:劉安興與他的非遺傳承夢
2025-01-23 宿遷網 點擊:次
自幼浸潤在茶香之中的劉安興,對茶葉有著超乎常人的敏感與熱愛。他的父親曾在國營茶廠擔任副廠長,監管、監制大紅袍的生產,對巖茶頗有見地。自小在父親的熏陶和教導下,劉安興心中的“巖茶”種子便生根發芽,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劉安興的全面不僅僅體現在制茶
自1991年起,劉安興先后師承優秀巖茶制茶前輩,通過他們的悉心教導,劉安興受益匪淺,他對于山場原料、技術把控的綜合能力也越發精進。經過自身的努力和前輩的培養,從普通的工人逐步成長為首席技術工匠。
1996年,以陳榮茂為首,與劉安興、徐秋生一起接手了福建省武夷山市巖茶廠的生產經營。2006年,福建省武夷山市巖茶廠與香港香江國際集團達成全面戰略合作,成立武夷山香江茶業有限公司,劉安興出任公司副總經理兼任首席評茶師,從此接過了巖茶生產的重擔。
每年4—5月做春茶的季節,認真、專注、執著于做茶的劉安興一天睡不到三五個小時。從下午一直忙到第二天黎明是常態。他在武夷巖茶(大紅袍)制茶技藝傳統技法的基礎上進行突破與創新,堅持采用傳統武夷巖茶炭焙工藝,且至少焙火3輪,同時在武夷山當地率先將傳統制茶工藝和現代茶葉機械相結合,改進制茶工藝,大幅提升了武夷巖茶制作的制優率并在本地得到推廣。大名鼎鼎的海西一號、曦瓜壹號、五星大紅袍、御鑒等高品質巖茶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劉安興的全面,不僅僅體現在制茶和管理生產上,從業三十余年,劉安興邊實踐,邊研究,親身參與了武夷巖茶的發掘推廣,見證了武夷山茶產業發展的整個歷程。1992年,他參加了武夷巖茶焙火的改良實驗,為武夷巖茶科學烘焙獲取相關數據。1999年,他參與了武夷正巖景區環境的特殊性對半巖產區茶園改良的實驗課題,為在半巖產區推廣茶葉新品種、新技術,打造高質量半巖茶園提供相關依據。2007年,他參與了武夷巖茶制作、評審標準的探討,為武夷巖茶評審規范化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2015年,他參與編寫福建省地方標準《武夷巖茶沖泡與品鑒方法》DB35/T1545-2015的制定工作。
2015年,劉安興負責實施了“香江茶業”國家農業綜合開發“一縣一特”產業發展試點項目——武夷山市年產200噸精制茶加工擴建項目,該條生產線總投資2000萬元,為全國烏龍茶(武夷巖茶)規模最大、最先進的連續化、自動化、清潔化生產加工流水線,極大地提高了香江茶業的生產加工能力。制茶之余,劉安興還善于總結與歸納,先后在多個專業雜志與平臺上發表多篇與制茶有關的專業論文。
傳承創新既是職責又是使命
武夷巖茶作為武夷山的支柱產業和南平市的綠色產業,下一個十年大有可為。武夷巖茶品質的提升是關鍵,必須依靠一個良好的人才培養機制和環境。作為武夷巖茶的非遺傳承人,劉安興認為除了做好茶之外,還有傳承的責任與義務。
在制茶之外,劉安興親自授課并多次參與茶葉品鑒會,傳播茶葉文化與知識,讓更多人對茶葉的認識回歸到茶葉本身,宣導巖茶理念。在教授學生時,不僅授予傳統制茶的專業知識,還引導學員構建發散型思維,懂得在傳統基礎上自己嘗試創新。
劉安興已經先后為公司培養出二十多位中高級人才,培養出數百名弟子,如今這些人才都成了公司及武夷山茶產業發展的業務骨干。
劉安興說:“想要讓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茶葉更加卓越,需要對傳統技藝理解透徹,同時也需要后來者的創新。”每年制茶季,劉安興一定會親臨現場指導弟子們做茶,開篩、晾青、做青、揉捻……在一系列步驟中悉心指導,傾囊相授。他帶領團隊,不斷研發新的產品,不斷推陳出新,讓武夷巖茶始終保持著鮮活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在他看來,制茶不僅僅是一門手藝,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精神的傳遞。因此,他始終將技藝的傳承和發展放在首位,積極培養新一代的茶人。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武夷巖茶、愛上武夷巖茶,同時也能夠讓曦瓜大紅袍這個品牌成為武夷巖茶的一張亮麗名片。
如今,曦瓜大紅袍已經憑借其獨特的韻味和精湛的制作工藝贏得了無數茶友的認可和喜愛。然而,對于劉安興來說,這只是一個新的起點。他深知,藝無止境,只有不斷追求、不斷攀登,才能在技藝之路上走得更遠、更高。因此,劉安興表示,一定要好好地把武夷巖茶的制作技藝傳承下去,讓地道武夷茶香飄世界。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