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質檢總局通關業務司司長劉德平
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
本刊記者 李穎
“我想你應該已經注意到了,無論走進哪個檢驗檢疫機構,首先看到的一定是檢務大廳和報檢窗口。企業進出口商品需要通關,首先就要和我們的窗口工作人員打交道。”劉德平司長侃侃而談,向記者介紹起通關業務司的主要職能。“我們通關業務司,主要負責的就是檢驗檢疫通關便利化建設,服務外貿大局。”
信息化工程提效率
與社會高度關注的蘇丹紅、孔雀石綠、三聚氰胺等質量和安全問題相比,通關業務司主管的全國進出口貨物的檢驗檢疫通關工作,似乎與社會熱點保持著一定距離。“通關司的工作反映了檢驗檢疫工作秩序是否科學、完整、高效,所以,我們司里日常工作并不是你想象中那種轟轟烈烈、熱熱鬧鬧的場景。”談及通關業務司的日常工作,劉德平出人意料地用“平淡”二字來概括:“每天一上班,我們面對的就是這邊一個程序出問題了,那邊一個標準運行過程中產生什么意見了,某個企業的電子報檢遇到什么新問題了。”
“當前進出口貨物的通關工作基本實現了全電子化,在檢驗檢疫通關放行的過程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劉德平很自信:“我們現階段已經初步實現檢驗檢疫機構與口岸相關部門信息共享,協調配合,提高貨物通關速度,提高檢驗檢疫工作效率和加快了實貨驗放,力爭使企業用最少的時間,最低的成本,獲得最便捷的服務。”
記者了解到,國家質檢總局按照“提速、增效、減負、嚴密監管”的目標,以信息化為手段,不斷改革傳統的口岸貨物檢驗檢疫通關流程,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了電子申報、電子簽證、電子轉單。其后,隨著快速核放系統、電子審單系統、進境許可證系統、決策支持系統、電子身份認證系統、集裝箱管理系統等信息化系統的不斷開發和應用,各地方電子口岸的建立,檢驗檢疫逐漸形成以綜合業務管理系統為基礎,以“三電工程”——電子申報、電子監管、電子放行為主要內容的中國電子檢驗檢疫“大通關”建設格局。“‘大通關’體制的建立,有利于減少企業辦理通關手續的時間,有利于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有利于加快貨物通關速度,有利于企業實施更快捷的物流方案,有利于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有利于我國外貿增強國際競爭力。”劉德平一口氣說了6個“有利于”來形容。
“這就好比火車的放行,都是有人搖著小旗,打著信號燈,我們檢驗檢疫也有,而且我們把人工控制的信號燈變成了電子信號燈。貨最終能不能進出口,由一個電子指令進行指導。這樣一來,大大減少了中間環節,既提高了效率,還減少了現場人員。”一個個形象的比喻,劉德平把信息化工作的“三電”清晰地呈現在記者眼前。
采訪進行到這里,記者才頓悟劉德平口中的樸素的“平淡”二字的確切含義——質檢系統最主要的特點是技術執法,追求的是實事求是、科學嚴謹。質檢人那種不事張揚、埋頭苦干、扎扎實實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精神和作風令人印象深刻。
服務外貿促發展
自經濟危機席卷全球以來,部分西方國家指責中國的貿易保護壁壘有抬頭之勢。人盡皆知的是,搞貿易保護的主要是進口國家,為了保護本國企業,美國政府就曾通過了一項決議,要優先購買美國貨。但試問,中國作為世界公認的出口大國,為何要出臺貿易保護措施呢?
服務外貿穩定發展是質檢系統重要的職責,中國的產品價格低、質量優,在國際市場競爭優勢明顯。但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就今年上半年來說,我國進出口總額為9461.2億美元,與去年相比下降了23.5%,這是一個殘酷的數字,說明了外需嚴重萎縮的局面一直在繼續。
“為了支持外貿,今年上半年我國減免檢驗檢疫收費大概達到了7億元。”從劉德平的話語里,記者聽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出口活動物檢驗檢疫費全免;出口其他農產品檢驗檢疫費減半;出口服裝檢驗檢疫費減30%。”
“有人認為檢驗檢疫費用都是我們收的,所以就是我們自己花的,我不得不澄清一下。”劉德平說到這里,臉上的神色凝重了起來:“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不該收的費用一分都不能多收,該收的費用一分都不能少收。’一分不能多收,是任何人都不能憑空增加企業的負擔;一分不能少收,是任何人都不能損害國家利益。任何人違規減免財政收入,那是違法行為。只要是納入到種類表范圍內的進出口貨物,都要按要求對其進行檢驗檢疫,并按檢驗成本的支出收取一定的費用,而我們只是為中央財政代收這筆費用。”
“至于貨物檢驗檢疫通關所需時間有長有短的問題,我也想在這里一并做一下解釋,澄清一些誤會。”劉德平繼續說道,“其實貨物檢驗檢疫通關時間的長短,主要取決于貨物本身的風險大小。對于一些風險性較低的產品,如服裝、機電等,檢驗檢疫機構在生產環節就開始進行嚴格檢測。但如果是食品,自身的檢驗周期比較長,還要經過實驗室的檢測。以出口食品來舉例,從報檢到實現出口一般要7~15天,遠遠大于出口服裝檢驗檢疫通關的時間。”劉德平詳細地解釋道,“還有些特殊物資,比如廢紙、廢塑料、廢鋼鐵等進口的廢物原料,所需要的通關時間更長,有的可能要持續一個月。我們的檢驗檢疫工作人員按規定需要把集裝箱中的廢料全部掏出,逐一篩查,然后再裝回去。對廢鋼鐵的檢查稍微快一些,主要是在口岸檢查放射性和危險品;但對廢紙和廢塑料,就要檢查它的環保項目,一旦發現其中夾雜生活垃圾,或發霉變味,就要退運,要求特別嚴格,絕不允許此類貨物入境。”
口岸防控第一線
“我們自己統計了一下,在全國的檢務人員中,由我們司直接負責的人員占總人數的1/8,是相當龐大的一個數字。今年上半年,我司完成的工作林林總總算下來有四五十項,每天每個人的神經都是繃得緊緊的。而其中最首要的一項任務,便是全力參與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提起當前的疫情,劉德平表情更嚴肅。
在這次防控甲流疫情中,通關業務司承擔了國務院應對甲型H1N1流感聯防聯控機制口岸組辦公室的工作。“口岸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做好13個部委的協調工作,包括質檢總局、衛生部、外交部、公安部、交通部、鐵道部、海關總署、民航總局、郵電局、旅游局、國新辦、農業部和商務部。工作內容包括組織會議、組織調研、聯系各方面事務等。”
“從4月25號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第一個警報開始,總局和衛生部緊急磋商,立即在口岸上有所行動。面對嚴峻的形勢,通關業務司臨危受命,在口岸嚴防死守。從大的方面來講,我們主要做了五件事。一是協助做好入境人員的檢疫工作;二是協助做好入境旅客攜帶物的查驗工作;三是協助對入境的交通工具進行消毒,同時對旅客造成的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四是協助做好入境貨物的查驗工作,特別是從疫區來的貨物;五是協助做好入境國際郵包郵件的查驗工作,有些從疫區寄來的包裹、物品也要防控,不能讓它傳播疫情。另外,從我們司的主管工作角度出發,還要從工作環境、工作條件方面,盡可能為口岸部門創造一些好的條件,協調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中國人口基數龐大,人口居住密集,而且相當一部分地區醫療條件較差,如果甲型H1N1流感真的傳播開來,發病速度將不堪設想。美國僅2.5億人口,甲型H1N1流感病例已經遍布各州,如果在中國傳播,就很有可能不是1傳10,而是1傳100了。
“因此,我們加強了對入境人員的健康檢疫,設置多道紅外線體溫檢測卡口、仔細審核入境人員填寫的健康申明卡,更加強了口岸詢問的工作。通過詢問,查出好幾例。比如有些從美國回來的,回國前發燒了,可能吃了退燒藥后,在入境人員測體溫時查不出來,你只能問他,‘你最近有沒有什么癥狀?’‘發燒了沒有?’等等。他說我最近發燒了,那就得趕快送到醫院去檢查了。”
去年是奧運會、金融危機,今年是甲型H1N1流感,形勢在不停地變化,通關業務司需要面對的急事、難事、大事還很多。“越是在重大事件來臨的關鍵時刻,我們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對于奧運檢驗檢疫工作,黨中央、國務院、北京市政府、北京奧組委等相關部門均給予了我們很高的評價。這些正面的評價,既是對我們過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鞭策。”
“從明年開始到2011年,中國還將承辦亞運會、世博會、大運會等多項重大國際盛會。我要求通關司的全體同志要牢記‘履責、高效、精細、創新’八字方針,做到恪盡職守、雷厲風行、精益求精、求實創新。”通關司的同志們將這些要求付諸行動,踐行著他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