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
文/本刊實習記者 鐘瑞花
上海世博會,展現了一部濃縮的世界城市發展史,也是對城市發展中人類智慧的一次集中呈現——既是對過去城市發展以及文明遺產的總結,也是對當今城市輝煌成就的定格,更代表了對未來的展望和信心。
過去——輝煌與成就
城市的發展史本身就是世界文明發展史的一部分,而任何文明的發展都離不開過去的沉淀。圍繞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很多國家的場館主題展示了自己國家城市發展的變遷,在古與今的對話中展現城市發展的文明與智慧。
現在——交流與建設
100多年來,世博會從最初的新發明新技術展示的平臺,到近幾十年來更多地成為一個思想和理念交流溝通的平臺。毫無疑問,上海世博會展示了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區域的不同文化,這些文明進行了碰撞與對話,不少場館的設計中都加入了本國與中國交往歷史的元素。當然,面對人類發展的共同挑戰,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成為本屆世博會的一個亮點。低碳、環保、和諧成了上海世博會上出現最多的關鍵詞。
從場館建筑的材質選擇,到設計理念,幾乎所有的世博會場館都考慮了環保的因素。很多場館的主題就直接與此相關,例如泰國“泰國特色: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冰島“清潔能源,健康生活”;挪威“大自然的賦予”;加拿大“宜居城市:包容、可持續、創造性”等等。
特別是城市案例館的主題以及建設,大多數都集中體現了各國對于現代城市面臨的主要問題所作出的努力,從上海案例館“滬上生態家”到倫敦案例館“零能耗生態住宅發展項目”,再到阿爾薩斯案例館“水幕太陽能建筑”和羅阿案例館“城市環境下的環保能源和可持續家園”。
其中,馬德里案例館“馬德里公共廉租屋的創新試驗”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完全用細小的竹子建成,有良好的通風和采光,整個樓房包括80多個小房間,作為廉租房出租,充分展現了人類在面對環境以及住宅等問題時的智慧。
以色列館的形象是一個“海貝殼”,同時又像環抱在一起的雙手,一半是沙的顏色,一半是水的顏色。這個沙漠、荒地占三分之二的國家,廢水利用率高達75%,世界第一;農業用水效率70%-80%,也是世界第一……
未來——發展和信心
夢想是對現實的延伸,無論是對過去輝煌的重溫,還是著力展示現實問題的解決方案,都是為建設更加美好的明天作鋪墊。
世博會上所表達的東西不僅僅是現有技術的展示和對未來發展的規劃,從更深的層次來說,更重要的是傳達著一種信心。無論我們現在面對的是什么,出現的問題是什么,各國已經在重視問題,并且有能力去解決這些問題。整個世博會的場館設計、表達的理念都在傳達著這種信念,如果說以前的世博會主要展示新技術,是更為現實的世博會,那么現在的世博會則更像一個營造出來的“童話王國”,充分發揮了人們的想像力,聚集了各種高科技手段。
正如日本館的主題“技之和,心之和”的涵義:用“技之和”來解決人類面臨的環境等現實問題,每個人付出自己的努力,對地球、對人類、對孩子進行關愛,進行心靈的連接,從而獲得安心、舒適感以及對未來社會的信心,從而達到“心之和”。
生生不息——人與城市的哲學
高聳的建筑,發達的交通,繁華的商業,這些都成為了現代城市的標簽。當然,這些“硬件”要發揮活力離不開城市最核心的要素——人。
我們發現,但凡一個有故事有歷史的城市,在這座城市與人之間都達成了很好的契合。人的性格賦予了一座城市靈魂,或者說,一座城市中的人與這座城市展現的風貌是相互影響的。例如,蘇州城市的婉約風格與蘇州人的性格、吳儂軟語相得益彰,而法國巴黎的浪漫情調早已名滿世界。
人類發展過程中最美好的一切,都可以凝聚在城市發展的物質和精神文明之中。
而無論世界上的城市多么千差萬別,有一點是肯定的:以人為本,城市的一切都應該圍繞著人而展開,致力于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