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
文/本刊記者 汪仲元
5月26日,當紅色的中國館展現在眼前時,我才意識到:已經和世博會零距離。
浦東,五號入口,距離中國館最近的入口。當記者來到安檢門前的時候,并沒有看到之前大肆渲染的擁擠人潮和焦躁氣氛,一字排開的十幾個安檢口都在井然有序地忙碌著,等待入園的觀眾也并未耗時太久,在工作人員的安排和調度下,依次進行安檢入園。
但如果以此判斷世博園的觀眾數量不多就錯了,通過安檢口之后,隨著世博園建筑出現在眼前的,還有摩肩擦踵的人群。由于中國館就在五號口的附近,直線距離不足200米,所以給入口附近帶來了極旺的人氣。連帶中國館旁的香港館也是人頭攢動,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從排隊游客焦急而期待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們對世博會的期望。
中國館的洶涌人潮和一票難求使得相當一部分游客開始考慮鄰近的場館。在他們看來,世博會的精彩無處不在,而且中國館在將來并不會隨著世博會的閉幕而拆除,依然可以參觀,那么現在首先領略一下不同特點的場館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現代建筑體現城市靈魂
西面,隔著世博軸與中國館比鄰而居的是另一個十分醒目的建筑——城市生活館。在5號入口附近,這是唯一體積和占地面積超過中國館的大館,而它合理的入口設置和不太長的排隊人流也吸引了一部分游客參觀。
位于浦東的城市生活館是五個主題館中的三個的集合體。五大主題館分別涉及“人、城市、地球、足跡、夢想”五個概念領域。其中,位于浦東的三個館為“城市·人”館、“城市·生命”館、“城市·星球”館。同處一個巨型的展館內,總面積達到6萬平方米。而3萬平米的一號館內沒有一根柱子,視野十分開闊。其建筑水平和設計理念都堪稱先進。
由開闊的大廳進入到場館深處,錯落的光影開始成為主旋律,黑暗中閃耀的藍色光帶串起一個個城市的地圖,仿佛星空懸在人們的頭頂,仿佛順著階梯就已經走過世界各地。事實上,宏大并不是唯一的主題,城市的組成部分——人,才是場館最想展示的內容。走過城市星空,仿佛家居般溫暖的黃色燈光之中,五個來自不同大洲的家庭向我們展示了五個不同的日常生活場景:購物、看電視、打桌球、野餐、聚會。雖然只是蠟像組成的小小日常生活片段,但搭配上背景屏幕上播放的各個家庭的城市介紹以及家庭成員的真人秀,還是能夠使觀者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不同城市不同人種不同文化的交織中,對城市和人的概念,有了一種全新的體會。
人與城市,和諧與發展。似乎在最近幾年成為一個習慣性的話題,但只有來到了眼前的這個場景,你才能深切領會到這些紙面上的詞句在現實中的意義。由各種建筑材料或者日常用品壘起的高墻,隨意搭建的城市街景,似乎剛剛散場的城市夜生活,將平日里早已麻木和忽略的平實景象再次翻新呈現,不禁使觀者感嘆,身邊的城市原來可以有如此多的面貌,如此傳神的內涵。
感受世博的人文精神
如果說之前的城市片段給人們的感覺是實體,那么接下來由數以十萬計的圖書組成的展館,帶給人們的則是精神上的震撼,高達十米的巨型書架組成的圖書墻環繞四周,仿佛一個有著后現代藝術感的圖書館。而且這些書并不是單純的擺擺造型,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都是可以閱讀的。城市與知識,物質與精神,完美結合在了一起。
主題館的宏大和全面,使得人們領略了世博會的主旨,而分散于各個國家館內的特色,同樣不容錯過。品質城市,品質生活的概念,同樣由各個國家館傳達出來。
比利時在西歐并不是一個大國,但在這次的世博會中,比利時館卻帶來了自己的特色。鉆石和巧克力給人們帶來了比利時的精巧與品位,現場展示的鉆石加工工藝無疑是美的享受,而巧克力的制作同樣吸引了游客的目光,大塊的巧克力原胚疊放在一起,制作好的巧克力以各種造型擺放在柜臺里,其中最具特色的也最為討巧的是一個由黑巧克力制成的中國館,游客紛紛駐足欣賞,而在欣賞之余,很多人也愉快地購買了來自比利時的美味。
奢華與美味并非比利時的專屬,在人們印象中有著厚重歷史和異域文化特色的土耳其館,同樣奉獻了精神與腸胃的雙重盛宴。走進土耳其館,仿佛走進了3000年土耳其文化的長廊。酷似洞窟的走廊內參差擺放著透明玻璃罩和鐵籠,各個時期的土耳其文物陳列其中,尤以一件土耳其皇后的禮袍最為醒目,高超的工藝和華貴的裝飾將土耳其民族的智慧濃縮其中。走完長廊,就能聞到一陣陣的香味,土耳其的代表食物——烤肉,與土耳其特色冰激凌和咖啡組成了美食三人組,如果剛才的比利時巧克力還沒有讓你過癮,那么這三大美食一定能滿足你的口腹之欲。
在瀏覽場館之余,記者同樣注意到了世博園里的一些細節的獨特之處,比如隨處可見的飲水設施,只需按下按鈕,可以直接飲用的純凈水立刻涌出。這對在酷熱天氣里游覽的人們是一大方便。如果你還想買到飲料,隨處可見的飲料和冷飲售賣車也讓你可以有多種選擇。
餐廳的充裕同樣解決了游客最為迫切的需求,在世博園往來奔走之后,人們往往已經饑腸轆轆,多種口味和價錢的餐廳在此時發揮了作用。除了平日里很常見的中西式快餐品牌之外,還有專門的餐飲館,提供從套餐到散點的各種服務。中午時分,就餐的人已經是熙熙攘攘,但是放眼整個餐廳,空位依然不少。這表明,世博餐飲服務在關注單個餐廳容納量的同時,也充分考慮了餐廳密度的需求,使得這個在展會中最受游客關注的環節基本做到了讓人滿意。
針對行動不便和需要交通工具的人群,世博會提供了輪椅,穿梭擺渡車和渡輪,場館之間,階梯上下,乃至片區之間,運輸和輔助措施無處不在。
參觀沙特館 排隊5小時
乘坐著世博園內的電瓶車,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來到了此次世博會的人氣場館——沙特館。號稱擁有全世界最大的IMAX環幕的沙特館,每天都是世博游覽者的重要目標。當記者在臨近中午時來到沙特館門口的時候,蜿蜒數百米的隊伍以及一塊寫有“排隊還需約5小時”的牌子讓人充分理解了沙特館的熱度。
“這算什么,”一位隊列中的游客見怪不怪說道,“前天我來,牌子上寫的是9小時!”
不管幾個小時,對于執著于進館的游客來說,都不算什么。如果這次沒有進中國館和沙特館,對于他們來說,這趟世博會就是白來了。
烈日下,漫長的隊伍移動如龜速,燥熱的人群不停地用喝水和打扇來降低著溫度。一些人互相鼓勵著:“里面的電影很好看,馬上就到了。”而更多的人則是微閉著眼睛,將精力消耗減到最低,為了數小時之后的激動和興奮儲備能量。
在幾乎無法支撐的5個小時之后,筋疲力盡但是歡呼雀躍的游客們終于仿佛到達朝拜圣地一般進入了沙特館。
銀幕籠罩了幾乎整個空間。當電影開始的時候,除了間或從人群中發出的幾聲驚嘆,所有的人全都屏氣凝神的投入到了電影中。沙特的文化與風物隨著呼嘯而來的影像撲面而來,游客仿佛置身空中,俯瞰腳下黃色的大地。在光影的沖擊中,短短的影片結束了,出口處多是意猶未盡的人們,視聽品質的極致之境讓世博會的品質內涵又多了一層全新的意味。
電影散場,一天的世博之行也即將結束。夜晚的世博會燈火輝煌,較之白天,更多了幾分華麗與神秘。當品質世博成為人們關注的主題,觀看不同的場館也就帶來了游覽之外的意義。人,展會,城市,生活,地球,未來。交相輝映的概念闡述了更多的品質文化,國家文化,理念實體,片段與整體結合構成了世博會的品質內核。諸多場館的不同特色代表了品質生活和品質未來的發展趨勢,看得見的改善和看不見的提升共同指引著人類的未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