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召開的2018中國汽車論壇上,關于“[趨勢前瞻]汽車市場趨勢與消費升級”主題論壇,尼爾森大中華區副總裁張振華發表演講,“‘一帶一路’:助力中國汽車品牌走出國門”。
AC尼爾森是全球領先的市場研究、資訊和分析服務的提供者,總部位于美國紐約。服務對象包括消費產品和服務行業,以及政府和社會機構。在全球100多個國家里有超過9000的客戶依靠尼爾森來測量競爭激烈的市場動態,理解消費者的態度和行為,以及形成能促進銷售和增加利潤的高級分析性洞識。
張振華指出,“一帶一路”的政策助力中國汽車品牌走出國門。
倡議推出一年多時間,中國汽車出口已經過百萬了,70%都是乘用車,相比于2016年的增幅也是達到30%左右。
伊朗孟加拉智利等前十個國家占到出口的70%從2017年來看中國出口前十的國家,分別為伊朗、孟加拉、智利等國家,前十個國家占到了出口的70%。
“這個是對乘用車來講,總體來說,我們可以看一下,目前出口的一個布局”。張振華講了一個故事,在智利她和她的同事在咖啡館喝咖啡的時候打個賭。張振華說在路邊過去的每十輛車有一輛是我們中國自主品牌,這個數字到底是不是夸張,她們在那邊數了一個下午,基本上是最快的每八輛車有一輛是中國自主品牌,最慢的有十三輛。
張振華認為,上海還是以合資品牌為主、豪華品牌為主,在上海都沒有看到過這么多自主品牌的車。從各個國家來看,每一個地區車系的品牌都有一些不一樣。
張振華舉例,東南亞車以日系品牌為主,這是有歷史原因的。在1997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全球其他的一些企業離開了東南亞,但是日本沒有。這個情況下,東南亞人民對日系品牌情感比較深。其他的一些地區,品牌比較雜一點,中南美什么品牌都能看到,并沒有特別的一個領先品牌、一個國別派系。按照車型比例來看,SUV在中東市場占領比較高的比例,其他地方還是以轎車比例會更高一些。每一個區域都有非常主力的一些品牌占據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發展中國家對中國品牌接受度很高張振華講,尼爾森一直非常關注中國品牌在國外的一個接受度,因為大家都一直說中國品牌不僅僅是車企大而不強,所以尼爾森一直在看,這樣的品牌國外的接受度到底怎么樣。
“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品牌接受度還是很高的,有一點我想強調說,OK,那中國的品牌價廉物美到發展中的國家,我們的產品是不是會更有優勢呢?”
張振華說,這其實是一個誤區。
在中國來說,或者是全球的越是發達的市場對名牌的追求,其實是更加成熟一點,更加理性一點。而相對來說,當他的收入沒有這么高,本身的經濟發展很快的時候,它的消費品對于品牌的一個接受度,就是這個品牌代表身份的象征。
張振華認為,對目前中國的品牌來說,都是產品性能比別人好,價格比別人低。但是中國品牌缺乏一個品牌本身的內涵,弱于全球其他品牌,對于中國品牌來說是很大的劣勢。
“我們挑幾個國家來講,剛才前十個國家,我們國內的車企不管從出口也好,或者是在當地建廠布局也好,了解的比較多了,我們挑一些比較有潛力的,比較冷門的國家,給大家分享介紹一下”。
印尼因為本身人口數量非常大,它的GDP發展也是在五點幾,不算太低。這幾年在很快的發展過程當中,印尼的發展并不均衡,在蘇門答臘和爪哇這兩個地區涵蓋了GDP的80%。“人口很多,地域很廣,經濟發展并不平衡”,這樣一個地方,對于中國汽車的挑戰很大,一是在于運輸的成本很高。因為它都是島與島之間的運輸,所以在這個上面也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但是印尼是一個幸福指數比較高的地方,就像很多東南亞的那些國家一樣,這些地方地域比較暖和,所以人民能歌善舞,他們除了日常的存款以外,會花錢在旅游等很多戶外的娛樂科技產品一些方面的消費,他們是一個對生活熱愛,然后也愿意花錢的一個國家。從地區來說,它的路況本身不是很好,比較多雨,從汽車需求來說,道路性能比其他的國家或者地區來的更高一些。
菲律賓同為東南亞國家,它的經濟漲幅也是很快的,是亞洲第三,比中國低一點點。城市化進程跟中國也有一定的相像之處,除了馬尼拉是特大型城市之外,也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中低級別的城市也在高速發展之中,跟國內三四線城市銷量少,大部分來自于一二線城市一樣,除了馬尼拉之外,也要關注低級別的城市。對于他們來說,雖然他們的網速很慢,會花很長時間上網,也會用手機,很多東西都是手機上完成進行,包括市場營銷的活動,非常熱衷于追劇,從出口來講,跟著某些劇打廣告,也是增加消費者對中國品牌好感度的途徑。因為路況不是很好,也容易擁堵,車輛車型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當地氣候又是比較炎熱潮濕,對產品本身來說,也會對空調各方面都有要求。
土耳其連接歐洲和非洲,它的經濟本身增長忽高忽低,去年7.4高過了中國。本地的人口非常年輕,中國的平均年齡中位數是37歲,土耳其是30歲。從路況來說,因為本身丘陵山路比較多,他們本身的車況也是對這方面操控性能比較高,比較青睞三廂車,是小型SUV主打的天下了。
埃及是非洲市場非常好的樞紐。本身最大的一個特點,人口近億,另外本身覆蓋的是整個非洲,包括歐洲地中海區域,也都可以覆蓋到。
和中東北非這些國家相比,風沙很大,氣溫差別、日夜溫差會非常大,從汽車產品來說,對汽車空調是非常大的考驗。對油漆,風沙吹過去,白天曬、晚上冷的這種溫差情況下,中國車顯得不耐久,日系車開五年還新,中國的車可能就很舊了,地理因素不一樣,進入這些市場所要考慮的問題會有很多。
中國自主品牌走向海外要抱團中國的自主品牌出口到國外,價格低,配置各方面也比國外的品牌領先很多,但品牌力不夠。如果跟當地主流對標進行比較,自主品牌外觀內飾不輸于別人,配置上不用說了,配置列表很長,在競爭力方面價格偏低。
中國品牌走出去的廠家越來越多,速度越來越快,確實有很多的機遇。
張振華指出,在中南美、中東這些地方,對中國品牌接受度很高了。國內有華為走出去在先,現在中國汽車品牌走出去,對于中國品牌來講,這個不再是一個代表低廉產品的名稱。中國品牌越來越多被接受,隨著越來越多車企走向海外,當地的消費者看到中國品牌的時候,是捆綁在一起來看的,所以不管是長安也好,吉利、奇瑞也好,對于中國來說是不同的品牌,但對于國外消費者來說代表一個品牌。
所以中國品牌走向海外的過程當中,應該是團結起來,抱團去打贏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