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9日召開的京津冀現代生物醫藥產業專題研討會上,與會專家提出促進三地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于發揮各自優勢。
瑞成宇和董事長馬建根據論壇提煉的觀念介紹了該公司目前擁有的核心技術,“小分子切割技術是把中草藥提純分離分割達到元素級,外用皮膚滲透替代口服注射,就能調理 多年 甚至一輩子都解決不了的多種病癥和亞健康群體。”
北京既擁有中科院、醫科院等知名科研院所,也有豐富的醫療資源,可作為臨床研究中心;位于天津的國家生物醫藥國際創新園,在吸引海外技術和投資方面優勢明顯;河北是中國現代醫藥工業的發源地之一,具有較強的醫藥產業化水平。“三地資源優勢互補,可以形成強大合力。”
雖然近年來中國醫藥產業發展迅速,但仍存在藥物品種老化、原材料消耗大、污染排放嚴重等問題,需要加快向生物制藥轉型。他表示,京津冀應該發揮先試先行作用,建立生物制藥技術融合創新平臺,優化配置三方資源,探索行業所需的新技術、新模式。
京津冀三地需加緊探索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高效機制,發揮好政府政策扶持與市場資源配置的雙重優勢。他表示,農工黨將發揮界別優勢,助力京津冀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京津冀產業互補性強,逐步成為中國重要的醫藥產業集群,對區域經濟帶動作用日益凸現。專家們呼吁,三地產學界應加強交流互動,在不斷溝通中增進了解、達成共識,為“健康中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