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改革傳統行業的“智能+”模式正迎來新的發展機會。近日,2019政府工作報告正式公布,對新一屆政府履職一年來的施政情況做出總結,并對今年政府重點工作進行部署。人工智能作為當前科技領域炙手可熱的研究課題,在報告中受到關注。
從2017年人工智能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到2019年的“智能+”概念,并強調人工智能在制造業的應用,意味著人工智能作為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其對實體經濟的賦能將成為今年經濟發展的主要著力點。
人工智能升級“智能+”,賦能B端趨勢大成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同時,報告還提到,要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
實際上,伴隨著研發的深入、應用的普及,“智能+”已深入滲透到多個領域,醫療健康、金融、商業、教育和安防等垂直行業領域均已插上人工智能的旗幟。作為最早引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的行業之一,金融領域中人工智能的占比達到14%,智能化腳步涉及移動支付、批量獲客、風險防控、借款信息服務等多方面,孵化出諸如螞蟻金服、騰訊金融、京東數科、凡普金科等眾多金融科技公司。
凡普金科創始合伙人、CEO董祺表示:“長尾客戶的需求具有小額分散的特點,服務過程中容易出現用戶數量大、交易筆數多的情況,因此對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端技術的應用是一種必須。”
借由人工智能的強大科技力,“智能+”已成為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通過促進人工智能與社會各領域的深度融合,推動行業智能化升級,極大提升工作效率,為傳統模式下無法解決的舊問題帶來新的解決方案,全方位多角度實現現代社會的智能生產與生活。
智能+金融,小微融資難題的新解法
由于風險、成本、效率等因素限制,在傳統金融行業體系下,中小企業普遍長期遭遇融資貴、融資難的問題,這也一直是金融改革中的難題。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風口下,金融科技作為“智能+”對金融行業的賦能成果,借由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手段成功實現了對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降維打擊。
董祺指出,凡普金科是一家實踐型公司,讓小微用戶能夠輕松獲取個性化金融信息服務是凡普金科不斷追尋的目標,同時支持著其在技術鉆研的高峰上不斷攀登。為了提升風控能力,凡普金科深度運用邏輯回歸、XGboost、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算法等技術,研發了一個完整的智能動態風控生態系統--“FinUp云圖”。凡普金科研發的該項系統可以自動發現復雜關系中隱藏的風險點,挖掘潛在欺詐行為與欺詐團伙集群特征,突破傳統方法局限。
技術改變金融,憑借金融科技的支持,凡普金科搭建起包含借款咨詢、投資和消費信息服務等在內的多元化需求服務生態,五年來累計服務超過4000萬用戶,幫助眾多小微企業主、普通人平等獲取金融信息服務。
董祺強調,對任何一家企業來說,格局與視野最為重要,一旦在業務方向上出現南轅北轍的戰略性錯誤,跑得越快距離目標就愈行愈遠。凡普金科從一開始就堅持普惠金融的發展理念,對接小額分散的資產,以脫虛向實的態度助力小微實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我們相信,在“智能+”席卷各行業的未來,將看到更多美好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