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不少地區都積極利用當地優勢特色農產品,通過推動農產品的品牌化發展,從而帶動當地經濟在發展,在四川也不例外。四川杜氏蜂皇蜂業有限公司(下稱:杜氏蜂業)一方面通過與當地蜂農的密切合作,在減輕蜂農經濟壓力、確保蜂制產品品質的同時,幫助蜂農實現增收;另一方面,通過與復合型農業電子商務平臺四川潤通的銷售渠道,建立了蜂制產品的穩定銷路,生產規模也不斷擴大,實現了多贏局面。
國內農業電商平臺熱銷 未來三年產能持續擴大
早在三年之前,杜氏蜂業生產的杜氏蜂王漿都是按照訂單量為海外市場供貨的,出口的蜂王漿貨值在5000~8000萬元之間,訂單交易金額較大。為此,杜氏蜂業幾乎放棄了國內銷售市場。
直到2016年,杜氏蜂業旗下產品在四川潤通市場掛牌上市,受到市場歡迎。掛牌后第二年,日均交易金額就遠遠超過出口海外貨值。杜氏蜂業負責人說到“今年是杜氏蜂業和潤通市場合作的第三年,杜氏蜂王漿的出貨量一直在上升,完全超出我們的預期,我們需要啟用工廠儲備的產能,加班加點生產才能滿足潤通市場目前的需求。”目前,潤通市場已經成為杜氏蜂業的最大銷售渠道。
近段時間,隨著市場需求不斷增大,杜氏蜂王漿在四川潤通市場供不應求,甚至出現了斷貨的情況,蜂王漿在潤通市場緊急停牌,這也更加激發了合作蜂農以及杜氏蜂業自己的生產積極性。杜氏蜂業負責人表示:“目前首批的蜂王漿已經基本到位,但是依然遠遠不能滿足廣大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所以我們廠方建議,用更好的、更能標準化生產的、與蜂王漿具有同等功效的其他蜂制產品,作為蜂王漿的補充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消費需求,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
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杜氏蜂業針對潤通市場今后三年的供貨需求,將按照每年擴大一倍以上的養蜂合作社養殖規模,實現基本滿足四川潤通市場快速增長的銷售需求。

與蜂農密切合作 帶動蜂農實現增收
養蜂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杜氏蜂業歷年的牧蜂路線是中國最自然原始的西部生態走廊。越冬在云南西雙版納和怒江、瀾滄江、獨龍江“三江”峽谷、高黎貢山峽谷等地;春季進入四川安寧河平原;初夏翻越秦嶺山脈,盛夏兵分兩路,一路抵達綿延無垠青海高原油菜花海,一路進入陜甘交界的清水隴山、扶鳳野河山等以槐花為主的山花爛漫之地。放蜂期間不進城、不過臟渠、只有崎嶇的山路,以達到蜂王漿無污染的狀態。牧蜂人追花逐蜜,直到進入冬季短暫的休養期才回到駐地。

杜氏蜂業積極響應號召,投入鄉村振興建設,助力精準扶貧。在每個生產季節前夕,養蜂合作社就會召集蜂農進行技術培訓,并簽訂訂單,讓蜂農們在遵循杜氏蜂王漿生產質量要求的基礎上,全身心投入到養蜂事業中去。這樣一來既幫助追花逐蜜的養蜂農家庭減輕前期投入的經濟壓力,也有利于最終實現養蜂人家庭實際收入的增加。目前為杜氏蜂王漿服務的養蜂農超過1500人,約有1000個家庭。這些家庭去年的收入基本都在20萬元以上,而且隨著杜氏蜂王漿在潤通市場上銷售量的增加,這些蜂農家庭的收入還會持續增加,杜氏蜂業負責人表示,“在今年養蜂規模擴大以后,預期這些蜂農家庭的年平均收入會達到30萬元以上。”
借助四川潤通市場的復合型電商平臺,杜氏蜂業將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和生產流程,增加杜氏蜂王漿的產品附加值,切實幫助蜂農增收、實現產業致富,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