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博鰲鎮因亞洲論壇而讓大家所熟知,這個小鎮也由此獲得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20年的歲月歷程,博鰲田園小鎮的崛起更是帶動了周邊鄉村的發展。
緊鄰亞洲論壇會址的南強村,曾幾何時只是一個靠海吃海的小漁村,隨著論壇一年年的舉辦,這個海南島東部偏北的小村莊,也在時光轉換之中迎來了新的活力與姿態。
與其他中國南方村莊一樣,
南強村以往的建筑
深受強烈而緊密的宗族文化影響。
擁有同一位“公”的家庭,
房屋前庭接著后院,
青磚砌成,
一戶戶地排列下去,
每家堂屋正中都供著香爐。
祖祖輩輩在這片平原上種植稻谷,
養咸水鴨和溫泉鵝,
出海捕魚,延綿后嗣。
【行走中國】第三集:南強故里的阡陌鄉愁
// 南強村:百年風雨,南洋風情 //
清末民國時期,大批村民在南洋經商致富之后,衣錦還鄉,將自己辛苦打拼來的財富帶回故土。
這片土地上的建筑在遵循傳統樣式的基礎之上,又增添了些許南洋元素,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居住形態。
比如,當年印尼僑領蔡家森回鄉興建的蔡家老宅,近90年的歷史,這座被稱為海南僑鄉“第一宅”的古老建筑擁有大大小小的房間五十多間,建筑物布局猶如迷宮一樣,從外觀來看更像一座中式古城堡。
這座古老建筑,
正在用它斑駁的墻體和瓦礫,
記錄歷史背后的厚重與回憶。
然而,歷經歲月荏苒,這些記錄著過往的建筑群落在逐漸破敗。因為缺乏足夠的投入去維護修繕,南強村內許多無人居住的老宅,已經破敗不堪,部分房屋木梁因漏水而腐壞。

“在南強村,
很多100多年前的建筑,
那些生活和歷史的軌跡,
但它在一直不斷的淘汰,
從我們視線中消失,
這是件很可惜的事情。”
// 鄉村振興的下一站 //
好在2017年9月,碧桂園捐贈2500萬余元深度建設南強美麗鄉村項目,致力于保留南強村古村落中西合璧的古宅文化,完成鄉村的整體改造。
但規劃設計從不是空穴來風,好的設計必須是在設計師深刻了解客戶的需求后,才能做出來。
知名建筑師、室內設計師王平仲深知這一點,他出生于臺灣,自幼隨父輾轉各個國家,遍識各地建筑風情,對深受多元文化影響的海南民居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
與村子里的老書記詳細溝通后,王平仲發現,南強村的改造,僅僅“修舊如舊”是不切實際的,如果把整個村莊的老宅全部恢復成當初的樣子,這樣的修復會割裂這些老房子跟當下時代的關系。
“建筑很重要的是它必須有生命。
如果最后只呈現的是:
像一個展覽館、博物館,
我覺得建筑就是一個死的建筑。”
王平仲認為,南強村的改造是找到最值得保留的幾棟建筑,植入一些真正有趣的、跟歷史有關系的、跟生活有關系的不同主題,去活化整體的環境。
鄉村改造最大的意義在于,保護古村落的同時又要激活它,讓這個地方可以延續生命,并不是全面的開發破壞或者全面的修復,強制性地改變整個區域的面貌。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碧桂園海南區域南強村美麗鄉村項目總監史慶杰同樣這么認為。

在增加村民集體收入的問題上,碧桂園集團堅持以村民為代表注冊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對村集體產業統一經營管理;鼓勵村民以資金入股合作社,以實現戶戶均股東、人人皆老板的目標。
同時,根據旅游市場需求,完善村莊業態布局,打造有區別的旅游服務和產品,吸引游客駐足,切實解決村莊發展問題。
目前,碧桂園南強美麗鄉村項目已成功打造南強客廳、鳳凰客棧、鳳鳴書吧、鳳凰公社等特色旅游業態,至2019年7月已接待中外游客26萬人次。
伴隨著南強村旅游產業的不斷壯大,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這里,共同建設美麗鄉村。
正如王平仲所說:“不要害怕改變,唯有改變生命力才會一直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