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碧桂園新農村建設設計專項工作組黃宇奘、曾劍、馮玲等城鄉規劃、產品設計 、 景觀設計領域等20余位成員與集團助理總裁兼社會責任部總經理羅勁榮同赴英德貧困村調研。這是繼碧桂園整縣幫扶英德簽約以及啟動系列工作后,碧桂園新農村建設設計專項工作組首次實地考察,拉開了碧桂園新農村規劃設計具體工作的序幕。
本次調研后,設計專項工作組秉承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新農村建設事業理想,按照“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理念推進貧困村規劃設計工作。
碧桂園扶貧團隊在連江口鎮連樟村開展規劃設計調研
團隊從英德市區出發,先后前往黎溪鎮恒昌村、連江口鎮連樟村、浛洸鎮的白米莊村和魚咀村實地走訪。團隊初步考察發現,上述村居建設缺少系統規劃,基礎設施不完善,文化旅游資源潛力較大但缺少策劃整合和有效經營。
在恒昌村村委會舉行的現場工作會上,羅勁榮表示,碧桂園集團捐資約5億元幫扶英德市貧困村建設,助力市內78個省定級貧困村的脫貧振興,在整體幫扶上堅決貫徹“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遵循政府主導、企業協助、村民自主的原則推進。
通過調研發現,恒昌村的冬瓜種植,連樟村的蔬菜大棚基地,白米莊村和魚咀村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四個村在產業上有著各自特色和基礎。碧桂園扶貧團隊表示,在貧困村幫扶過程中,碧桂園會因地制宜進行規劃,打造好房子,服務好游客,發展體驗農業等特色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通過村集體入股讓村民有分紅收入和勞動收入,讓貧困村有經濟持續“造血”的能力。
工作組在調研中表示,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恒昌村,規劃要策劃先行,確定改造方向,避免大拆大建,利用現有資源,對古村落要原汁原味地復原。改造要聚焦,先期迅速開展對抗倭名將吳光亮故居以及碉樓遺址等幾個區域的保護和修復,后續再按照規劃方案逐步完成,發展文化旅游經濟。同時也要注意未來文旅產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交通、污水處理、生活垃圾等方面的變化要充分考慮,不能破壞環境換來經濟,要堅持生態宜居的發展思路。
英德市浛洸鎮鳥瞰圖。浛洸鎮是一個有1500多年縣級建制史的古鎮,北宋書法名家米芾曾在此擔任縣尉
調研最后,碧桂園集團副總裁兼集團總設計師黃宇奘總結道,英德市貧困村規劃建設工作十分重要,要基于環境保護、延續文脈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進行建設規劃設計,活用資源、實行創新扶貧,推進碧桂園特色的鄉村振興建設事業。
自從碧桂園10月27日簽約整縣幫扶英德市貧困村創建新農村示范村以來,碧桂園集團在英德的扶貧工作緊鑼密鼓地推進,包括成立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親自擔任總指揮的碧桂園集團精準扶貧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組,啟動精準扶貧就業培訓、黨建共建扶貧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