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秋之首,末夏之垂,萬物至此皆豐收。8月19日,一個關于收獲和感恩的故事在江蘇省南通市中華慈善博物館展開,講述15年來,全國唯一一所全免費民辦高中——國華紀念中學江蘇籍學子的成長與發展。這所學校已經幫助2588名寒門學子,其中江蘇籍學子456人,占比18%。
1987年11月,一個名叫楊柳的小女孩出生在江蘇鹽城普通的農村家庭。在她小學5年級時,母親罹患糖尿病,藥不離身。父親一人挑起家里所有的農活,家庭收入微薄。禍不單行,不久后,父親做工從高處摔下,身體嚴重受損。初中畢業后,成績優異的她面臨輟學的困境。
萬物有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校長告訴她,像她這樣家庭貧困又品學兼優的學生,可以報考一所叫做國華的學校。這所學校,免除學費,提供生活費。即便從高中畢業,只要還在讀書,就繼續資助。這是由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和副主席楊惠妍于2002年出資創辦的學校。
國華紀念中學辦校緣起
楊柳永遠記得,她被國華紀念中學錄取的那一天,天格外藍。
三年后,楊柳考入山東大學法學院。而后,赴瑞士日內瓦大學讀博主修《國際法與聯盟法》,在聯合國日內瓦分部實習……
在國華讀書時的楊柳
楊柳與先生王福全(同為國華學子)在米蘭
8月19日,講述·我們與國華的故事——“國華15周年江蘇學子成長報告會暨碧桂園滬蘇一對一幫扶基金發放儀式”在南通舉行,江蘇省扶貧“三會”理事長丁解民(原江蘇省人大副主任)、副理事長陳貴希,南通市政府副市長趙聞斌,碧桂園集團副總裁、滬蘇區域總裁���碧桂園滬蘇一對一幫扶基金理事會理事長謝金雄,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社會責任部總經理、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羅勁榮,國華紀念中學校長季德華出席活動。遠在美國的楊柳,發來視頻祝福,致敬這個改變她命運的母校。
國華校友總會副會長胡寧義講述國華江蘇學子的成長故事:15年來,國華共招收2588名學生,有503 位碩士和69 位博士,611 人走上工作崗位。江蘇學子占456名,其中91位走上工作崗位,在各個領域發光發熱。
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兼社會責任部總經理羅勁榮說,這456名學子中,有84名碩士,13名博士,5人走出海外,其中不乏佼佼者,楊柳就是一個。
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兼社會責任部總經理羅勁榮
世人都認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包括楊柳的父親最初也堅決反對她去國華就讀。在國華紀念中學校長季德華看來,沒有江蘇省各級扶貧“三會”相關負責人的奔走呼號,不會有這么多貧困學子與國華結緣。
國華紀念中學校長季德華
當日,國華紀念中學向15年來奮戰在招生一線的江蘇省、市、縣(區)扶貧協會的12名突出奉獻個人及江蘇省扶貧“三會”、如東縣扶貧“三會”和東臺市扶貧“三會”頒發突出奉獻獎。同時,碧桂園集團副總裁兼滬蘇區域總裁謝金雄為152名江蘇貧困學生發放滬蘇區域一對一幫扶基金。
突出奉獻獎單位
故事還在延續,有人心系社會創辦了學校,有人滿懷悲憫接力愛心,有人通過教育改變命運……我們期待更多不一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