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日,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首屆畢業典禮正式舉行,290名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9.66%,逾六成獲基層管理或技術骨干崗位,11位優秀學生月薪突破萬元。畢業典禮上,學院創辦人楊國強與首屆畢業生親切座談,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分享引人深思的人生體悟,鼓勵學子立志拼搏,在促進社會進步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以下為座談會摘錄:
感恩讓我堅持扶貧之路
今天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生日,正是共產黨領導下的改革開放給我們有發揮才能的機會。現在黨又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脫貧,這是多么了不起的黨,多么了不起的國家。因為我在貧困的家里長大,也知道貧困的痛苦,所以我就盡量做我應該做的事,很感謝這個社會給我的所有。我高中一年級7塊錢的學費交不上,我要回家種田,老師到我家要我去讀書,我爸說沒有學費了,7塊錢都沒有,結果老師替我申請了一個助學金,領了7塊錢學費,就有機會讀到高中畢業,所以我很感恩,感謝社會使得我們這樣的人都有機會。
節儉讓我們有力量前行
我18歲前都沒有房子住的,是很貧困的人。我18歲出來工作——種田,既要養家,又要蓋房子。但每天工作才5毛錢。我就省著每分錢,真的用“分”來算的。我結婚的那年24歲,從18歲到24歲這6年多的時間,我做了三件事:建了兩棟房子和結婚。結婚用了400塊,第一棟房子自己建的,用了600塊,第二棟房子也是自己建的,用了1500塊,加起來花了2500塊。這是用數學算不出來的,主要是因為節儉。

在座的家庭經濟都一般般,不過應該比我當年要好。雖然不期待大家以后都大富大貴,但希望起碼能夠有一個比較好的生活。所以今天想跟同學們講一下以后的人生路怎么走。我想強調幾件事:
第一個是不要做違法的事;
第二個是要勤勞,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吃虧;
第三個是節儉。
如果你不節儉,不慢慢地積累,讓自己的生活好起來,你就不會有力量往前走。錢花了就沒有了,要你的錢夠你很好地生活,心里才會踏實。如果人家喝啤酒你也喝啤酒,人家做什么你也做什么,這是不行的。只有與眾不同,最后才能與眾不同,變成一個有為的人。
我也不是一開始就是董事局主席,我種過田,做過建筑小工,做過建筑隊隊長,做過建筑公司的總經理,什么都做過。如果能夠抓住機會,就去做好每一件小事。如果連小事都做不好,如何做大事?
勤勞是我們的立身之本
我最開心的那一年可能是19歲的時候吧,因為我夢想著自己的房子,我每天很努力地勞動,我下河抓魚去賣,賺了錢,就去買磚。那時候我住我哥6平方宿舍的閣樓上,沒有窗戶,天氣熱的時候40多度,我穿短褲衩,上衣都不穿,就躺在里面,一動也不動,想著今天我的房子又多了10塊磚就很開心。20歲的時候我人生的第一間房子就自己建好了,是一室一廳。所以,勤勞努力很重要,特別是對貧窮的孩子來說。
如果每次我都做聰明人,偷懶——你們知道我也不是太笨的,如果我真的想偷懶我也會,不過我從來不做——大家不會對我有好感,提拔我,給我機會。如果有什么好東西都搶著要,你想人家會跟你變成好朋友嗎?我爸爸教育我說,如果你有兩塊錢在口袋里面,跟人家吃飯要你給錢,不要別人給,不然會沒有朋友。
聆聽、觀察、閱讀、思考
10多年前學校要我寫幾個字給我的孩子,每個家長都要寫。我就寫了八個字,一個是“聆聽”,就是用心聽人家講話;第二個是“觀察”,就是用眼睛來看所有的事;第三個就是“閱讀”,最后兩個最重要是“思考”。這八個字,對在座的所有同學們都是有用的,這八個字我親自用毛筆來寫給她的。
我們都是平常人,我跟你們說的很多東西也不一定是對的,你們要用心去看。學會別人想事情的方法,你的腦袋也會變得靈活,就會進步,你們可以試試看。就算老師講的,你們都可以懷疑:可不可以是另外一個樣子,可不可以有改變的機會?據說人類的腦袋都只是開發了一點點而已,所以你可以不停地去想。保持這個習慣,你將會看到人家看不到的東西。你的知識將會更豐富,你的競爭力也會提升。我連大學都沒有讀過,今天我還帶著4個博士,他們都很厲害的,說我是博導,他們跟著我學習做事。我想我是連大學都沒進過的,我怎么有資格做博導,我不過是一直很用心做事罷了。
這個世界在乎的是你的努力和創造力
這個世界在乎的是你的努力和創造力。大家不要因為是職業學院出來的就自卑。你們就算考上了重點大學又怎么樣,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成才呢?不見得讀了名校就會怎么樣,不是的。學校只不過是人生很短的一個階段,能代表什么呢,接下來要用成就來說話,就是這樣簡單。
很多人都覺得老天不給機會,怨天尤人,其實有什么呢?我們那個年代指定了你種田就只能去種田。我高中畢業,我的成績在班里名列前茅,想當老師,但學校不要我,即使我比那些當上老師的水平還高。在那個年代你要有背景,要有運氣。今天不需要了,自由了,你們的機會多好。
2013年,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出資4.5億元創辦了全國唯一一所全免費的大專院校——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學院采用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結合碧桂園的企業經驗和學院的專業知識,培養真正實干、能干的技術人才。自2014年正式開學以來,學院共接收1019名貧困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