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文件”聚焦三農,伊利賦能奶業振興
文/本刊首席記者 劉回春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和平村的老趙年近古稀,最近放羊歸來,常常要到村里的牧場邊轉轉,看一身黑白花的奶牛們享用草料。原來,老趙是這個現代化牧場的眾籌小股東,每當他看到牧場中的奶牛們健康生活,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與對未來的滿滿期待。
在和平村,像老趙一樣的眾籌小股東還有很多,這座現代化牧場是一次“龍頭企業+黨支部+合作社+村民+貧困戶”的新嘗試,是由伊利集團扶持、合作社為基礎、村黨總支牽頭三方合力共同探索的“以奶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多年來,國家一直著力加快奶業發展,大力推動鄉村振興。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期間到伊利視察指導。總書記對建立完善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提出明確要求:“要探索一些好辦法,幫助農牧民更多分享產業利潤效益,真正同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形成利益共同體。”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到內蒙古代表團聽取了內蒙古代表團關于奶業振興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的匯報。
伊利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和平村眾籌建設牧場,是一次“龍頭企業+黨支部+合作社+村民+貧困戶”的新嘗試
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文件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一直以來,以伊利為代表的中國乳企積極響應中央政策,深刻貫徹總書記的指示要求,聚全產業鏈之力,以奶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幫助農牧民致富,推動農業現代化。帶動村民致富的和平村現代化牧場正是其中的一個生動例子。
針對農牧民致富路上“技術弱、融資難、風險大、轉型慢”等問題,伊利與農牧民在技術、金融、風險和產業四方面開展了聯結扶持。伊利組成“嵌入式”服務團隊,派專家進牧場現場指導,24小時駐守牧場,為農牧民探索最適宜的養殖技術與管理方法,同時還開辦養殖培訓班、訓練營,傳授技能、培養現代牧場精英,將“授人以漁”貫徹到底。
伊利組織中外專家為合作牧場進行技術指導
在老趙所在的和平村,有206戶村民,其中包括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眾籌入股眾誠牧場。對于貧困戶,實行特殊的分紅政策,不但保本無風險,還有一定比例的股份可以加倍分紅,牧場正常經營的情況下,平均每股每年可以領到1000元-3000元不等。這可給之前因病返貧的老趙吃下了一顆定心丸,讓和平村真正實現脫貧不返貧,高度貫徹“授人以漁”幫扶方式,建立可持續的“漁業和漁場”。
早在2011年,眾誠牧場的牧場主邊俊峰就在伊利集團的幫扶下建立了俊峰牧業,現代化的眾誠牧場是他在伊利集團的幫扶下建的新牧場。合作多年來,與伊利的緊密合作及伊利對他的技術服務與資金支持,讓牧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養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目前,牧場存欄量已經數千頭,單產翻倍上漲至34公斤/天,到2019年俊峰牧業已經實現盈利過百萬。
伊利聯合產業鏈供應商在大陽村收購青貯
除了提供技術支持,幫助合作牧場降本增效,提升原奶品質,提高產量,夯實發展基礎,伊利還積極為農牧民提供資金支持,提高農牧民應對自然災害、物價變化等風險的能力。2014年以來,伊利為合作牧場提供了數以百億元的資金支持,在飽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伊利投入超過70億元資金為面臨困境的合作牧場輸血,提供了強力支持,幫牧場渡過難關。未來5年,伊利還將投入300億元扶持上游奶業,在良種奶牛、飼草種植等方面進行多項重點扶持。
巴彥淖爾的老趙和邊俊峰是伊利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眾多受益者中的一員,伊利在內蒙古、河南、山東、河北、寧夏、陜西、甘肅、黑龍江等地發揮龍頭優勢,打造現代奶產業集群,將伊利領先的技術、精細化的管理、雄厚的資金帶到當地,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以奶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寫下了亮麗的篇章。
未來,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伊利將繼續發揮龍頭引領作用,積極構建“全球健康生態圈”,集聚優勢資源為中國奶業振興,為中國全面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