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世界產業鏈最低端的國貨,由于急功近利、誠信缺失、研發滯后、山寨成風,喪失了主動實現 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的大好機遇。隨著勞動力比較優勢的逐步喪失,洋貨攜質量、品牌、技術卷土重 來無疑是一次尖利的提醒。重新審視自身發展模式、肩負社會責任、重建企業核心價值已時不我待。 ”
近日央視曝光了號稱意大利原裝進口的達芬奇家具,部分產品實際上是東莞家具廠生產的國貨。
事件被曝光出來后,有業內人士指出,“這種號稱進口的家具95%以上都是打著進口旗號的偽進口 產品,大都是在廣東一帶由代工廠生產,這已經是行業的潛規則。”
實際上,不僅家具業如此,其他行業也大量存在這一現象,國貨冒用洋品牌的行為由來已久。
2002年,所謂丹麥國際知名品牌音響“香武仕”,其實是東莞盧村的“地方特產”;2006年,號 稱源自德國的歐典地板被證明是北京通州產的;而各類打著意大利旗號的服裝更是舉不勝舉,如常在 大商場銷售的吉諾·里茲服裝號稱原產意大利,后被央視曝光其實是地地道道的中國牌子;甚至兩年 前媒體揭露,據說是英國血統的“杰士邦”安全套也被證明是國產貨。
那么,這些山寨版洋品牌產品跟真正的國外品牌產品區別大嗎?為什么這些好好的國產貨要冒用 洋品牌呢?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冒用的洋品牌產品在被曝光前都銷售得很好,消費者購買這些產品時獲得的 使用價值和精神感受跟購買真正的國外品牌是一樣的。
達芬奇家具號稱國外高端家具產品,價格被用天價來形容,然而購買者還是有很多。在此事發生 前,人們并沒有對所購買家具的身份產生懷疑,幾年前“歐典”
地板的情況同樣如此,只是在媒體曝光之后人們才對其進行譴責,覺得上當受騙了。這說明國產 家具在質量、品質方面并不比真正的洋品牌產品低,實際上中國制造的技術水平和質量已經達到國際 標準,60%的國際奢侈品品牌其實是由中國工廠代工生產出來的就是明證。
既然質量方面并不比真正的洋品牌差,為什么不用自主的品牌而要冒用洋品牌呢?這跟中國制造 的整體形象和內在含金量有著極大的關系。中國制造雖然風靡全球,然而在人們的心目中,中國制造 始終還是低價低質的代名詞,在高端市場上并沒有獲得相應的地位。同樣的產品,同樣的質量,如果 在歐洲生產,就意味著可靠、高貴、光榮,標之于天價人們也能接受;可是如果在中國生產,就意味 著低人一等,意味著廉價。如此一來,實際而逐利的商家自然會把洋品牌的帽子戴在國產貨頭上以牟 取暴利。
中國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制造大國,然而中國制造的產品還需要貼上洋品牌才能賣出好價錢,哪怕 產品質量是一樣的也沒有辦法,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制造的悲劇。人民日報稱中國制造的形象跟中國的 經濟實力極不相稱,中國制造必須擁有自主的高端品牌。
可是現實是中國制造在跟洋品牌的對抗中正一步步敗退,跟中國制造走出國門,在世界的各個地 方搶占市場相對應的是洋品牌對中國本土的步步緊逼。
“處于世界產業鏈最低端的國貨,由于急功近利、誠信缺失、研發滯后、山寨成風,喪失了主動 實現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的大好機遇。隨著勞動力比較優勢的逐步喪失,洋貨攜質量、品牌、技術卷 土重來無疑是一次尖利的提醒。重新審視自身發展模式、肩負社會責任、重建企業核心價值已時不我 待。”資深媒體人石述思如是說。
品牌意味著“持續不斷的好”,意味著“消費者的絕對信任”,品牌包含的內容除了產品本身, 更包含產品之外的其他東西,如誠信、文化、創新、高貴、時尚等元素。要打造自主高端品牌就必須 從這些方面入手,并要堅持不懈。
達芬奇家具的造假暴露出了中國制造的悲劇,面對這個問題,我們不應該一味地指責達芬奇家具 造假害人、消費者崇洋媚外,而應該積極反思如何避免這樣的悲劇,把中國制造的形象扭轉過來,企 業、政府以及所有中國人都負有相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