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標準不一,新舊標準不一,國內國際標準不一,導致市場監督無所適從。
2011年有一個神奇的詞匯屢次出現在公眾的面前,幾乎每次有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的時候都會有它的身影出現,它讓企業大發橫財,讓相關部門振振有詞,讓質疑的人憤怒卻又啞口無言,這個詞就是“標準”。
標準引發一次次爭論
今年6月,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就一直風波不斷的中國乳業又一次引起廣大消費者的關注,關注的焦點就在于其新舊標準的變化。
10月,上海可口可樂公司被爆其產品防腐劑超標,引起消費者的擔心,但是可口可樂公司馬上祭起標準這個法寶,稱自己的產品符合中國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
10月,蘇泊爾多款炊具被檢出不合格,這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可是蘇泊爾問題炊具的后續結果卻讓人很無奈。
中國五金制品協會透露國家衛生部將頒布新的不銹鋼炊具國家標準,新的標準放寬了對不銹鋼炊具選材的范圍。這意味著不合格的產品通過新標準就成為了合格的產品,還有比這更可笑的解決方法嗎?
11月,非營利組織“安全化妝品運動聯盟”(CSC)發布報告指出,兩年前被該機構驗出含有季銨鹽-15和二惡烷兩種有毒物質的強生嬰兒洗頭水,至今仍在中國、印尼等部分國家出售。一時間眾多消費者對強生嬰兒洗護產品“因愛生恨”,但是強生強硬地回應了CSC的報告,認為自己的產品完全符合國家標準,不必召回。
標準就是這樣神奇,它讓不合格的產品變成合格的產品,它讓有害的產品堂而皇之地擺放在超市商場里。符合國家標準成為眾多企業的擋箭牌,我們不禁要問,難道標準就不能提高嗎?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有什么不同呢?
國內標準PK國際標準
企業之所以能鉆空子,是因為標準也是有區別的。中國很多行業產品的國家標準都要比國際標準低,如牛奶標準、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等,這讓很多跨國公司在生產時執行兩套標準,銷往中國的產品要比銷往西方發達國家的產品標準低,可因為其符合中國的國家標準使得人們無可奈何。那么,不同標準的產品質量有區別嗎?以可口可樂的防腐劑使用為例,按國際標準看,可口可樂的防腐劑是超標的,可是按中國的標準看,這是符合中國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那么這個可口可樂的產品對消費者的身體有害嗎?其質量是不是有問題?盡管衛生部一再表示,不會對公眾身體產生傷害,但是公眾的疑慮難以消除,因為“如果真的沒有問題,為什么在別的國家卻被禁用?”
標準的不同肯定會導致產品質量的不同,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可惜的是在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的較量中,國家標準總屈居下風。致使國人不得不使用更差的產品,然后還無法維權。既然這是國家標準低下的結果,那么我們的國家標準能不能提高呢?
標準是如何制定的?
標準的制定一般是行業協會組織行業企業和相關專家來進行,通過調查和研討形成方案,然后報政府主管部門審批。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聲音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國的情況更是如此。標準的制定不可避免地受到大型企業的影響,甚至是綁架,2010年乳業新標準的出臺就是明顯的例子。
為什么國家標準不向國際標準看齊反而走低呢?因為標準之爭就是利益之爭,嚴肅的國家標準被當做謀取利益的工具,實在是兒戲。本該促進行業發展,提升國民健康水平的國家標準卻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誰該為此負責呢?
入秋以來北京持續的霧霾天氣讓人對北京糟糕的空氣質量大為抱怨,可是北京環保局給出的數據卻證明北京的空氣質量沒有人們認為的那樣糟。后來名詞PM2.5讓我們知道了原來這又是標準不一的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