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轉基因與非轉基因的選擇上,絕大多數民眾會選擇非轉基因。因為,轉基因確實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轉基因到底有沒有問題?誰會給民眾一個信服的答案?在此刻,真的是Nobody!
“轉基因”一直是食品安全領域的熱門話題。
今年以來,對轉基因的爭論變得尤為激烈。公開的論戰有以經濟學家郎咸平為首的“反轉派”和著名科普專家方舟子為首的“挺轉派”之間的微博論戰;之后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也在微博上公開質疑轉基因,與方舟子展開了針鋒相對的“對話”。至于其它“小規模”的論戰,那更是數不勝數。
相對于郎咸平的強勢、崔永元的真誠,方舟子再次施展了避其鋒芒、所問非所答的常用模式,這令網友很失望。由此對“轉基因”,民眾變得更加不信任。
本以為會草草收場的年度例行項目——“轉基因爭論戰”,沒想到半路卻殺出了一批程咬金。首先,8月21日,著名軍事評論家彭光謙在環球日報上發表文章——《八問主糧轉基因化》,質疑轉基因技術在中國的迅速推廣問題。8月2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林敏對前者的質疑進行了回應。但彭認為,林并未拿出一些有說服力的信息,其回答不但未能釋疑解惑,反而使公眾的疑慮更深了。顯然,“挺轉派”仍未占上風。
10月16日,農業部官網登出文章——《轉基因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點名批評彭光謙與郎咸平的言論,并由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院長羅云波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對相關轉基因的質疑再次堅決回應。10月1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啟發在中國首屆“黃金大米”品嘗會現場稱,轉基因水稻產業化的決策不應依靠民意,而應按照法規和程序走,農業部作為主管部門不敢拍板是不作為,導致轉基因水稻產業化錯失良機,再等待拖延將誤國。他還表示,早在今年7月份,有61名兩院院士聯名上書國家領導人,請求盡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
“挺轉派”的這套組合拳打出來后,難得在“轉基因爭論戰”中“占據了上風”。但不好的消息是,務實的小崔已經前往美國,開始了他的調查轉基因之旅。
其實,綜合近幾年的轉基因爭論戰,“挺轉派”始終是農業部的那么幾位專家和令人哭笑不得的方舟子。而“反轉派”的人士卻在不斷擴大,像今年的彭光謙和崔永元等知名人士。勢力對比,一目了然。具體言論上,“反轉派”大多是質疑,期望“挺轉派”們能打消疑慮。但“挺轉派”則大多是所答非所問,避重就輕,往往不能給民眾一個滿意的答復。或許應該如張啟發所說,轉基因的產業化決策就不應依靠民意,主管部門拍板就完事兒了!
在雙方喋喋不休的爭論中,民眾變得更加困惑了。從言論的易被理解性上,“反轉派”顯然占盡優勢;但“挺轉派”在官方權威性上則是優勢明顯,背靠農業部這顆大樹。另外,最近的一系列論戰表明,無論是“反轉派”還是“挺轉派”,都未掌握全部事實,雙方都存在漏洞。而這種爭論并非局限于國內。在國際上,曾經的堅定支持者開始出現倒戈,曾經的長期反對者也有加入了支持者陣營。
在科學研究和探討上,爭論是好事。但長期處于一種爭論狀態,則肯定不是好事。小崔這樣的務實者,還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