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抨擊中式教育的許多言論中,其中有一條算是共識:死記硬背的應試教育,讓中國的孩子失去了想象力,近而直接導致了整個民族創(chuàng)新能力低下!這是個天大的帽子。中國教育有點冤。這個所謂的共識,其實非常可疑。
好像是李約瑟說過:近幾百年來,中國人對世界科技文明的貢獻幾乎為零!怎么能單單責怪當今的中式教育呢?當然,這只是指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相對還是十分發(fā)達的,我們甚至有了紅高粱莫言。但是呀,莫言身上也附有馬爾薩斯的幽魂,嚴格來說,不算創(chuàng)新,高粱地里的故事,對于諾貝爾評委來說,是一種東方古老大國的異族風情,他們需要中國元素,就像好萊塢大片里安插一個中國演員“打醬油”,然后就可以直接影響中國市場一樣。也就是說,有想象力的不是莫言,而是諾貝爾評委。
當然,這是個不厚道的個人觀點。
中國人不缺想象力:歷史上的四大發(fā)明,還有無數(shù)大大小小的世界級的自然科學成果。
但我們還是一直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么西方人認為我們沒有創(chuàng)新貢獻呢?我們有那么差勁嗎?但是,事實也的確連我們自己也不得不承認,在自然科學的創(chuàng)新方面,還是拿“諾貝爾獎”來說話,一百多年來,真正屬于我們中華民族的,寥寥幾個,屬于新中國的,一個沒有!當然,理科沒有,文科有了一個莫言。無論我們怎么看這個獎,但的確應該促使我們想一想,一百多年了,這是為什么?當然,一直在想,一直沒有答案,或者各種答案!這是個容易讓人抓狂的和混亂的問題。
還是嘮叨一下應試教育與想象力。
動漫產(chǎn)業(yè)是世界級的新興朝陽產(chǎn)業(yè),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很發(fā)達,中國也看了巨大商機,國家全力支持,但目前成果有限。電影學院、傳媒大學以及各地院校的動漫專業(yè),一窩蜂招生。但《功夫熊貓》卻是中國題材的美國大片兒。郁悶。
近日與剛從戛納電影節(jié)歸來的中國著名動漫電影導演劉可欣一聚,她說,雖然包括她自己在內,中國的動漫產(chǎn)業(yè)正逐漸走近世界,但明顯還很初級。一個短板就是原創(chuàng)性不強。技術上的硬件什么的,基本沒問題了,形象原創(chuàng)特別是故事性,還不行。這與應試教育有關嗎?
中國幾部有世界影響的動畫片《大鬧天宮》什么的,是傳統(tǒng)題材。《喜羊羊》是中國原創(chuàng),但是,那什么。。。
中國新一代動漫導演和創(chuàng)作者,是看外國動畫長大的。而且,我們看過那么多科幻片兒,為什么我們就沒有科幻思維呢?
劉可欣介紹她在國外宣傳推廣中國動漫,有這樣一件事兒值得留意:外國小朋友說孫悟空是壞人!原因是他在天宮偷吃人家東西還打壞別人的家!還有就是打白骨精那段,為什么打老人?
這是個意識形態(tài)問題!
是的,不是應試教育扼殺想象力,而是應該多思考我們的觀念。